APP下载

公立医院成果转化的专利行为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1-07-29何艳燕周罗晶沈裕欣王大新

现代医院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科室

何艳燕 周罗晶 沈裕欣 王大新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专利拥有量与转化量是医院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专利作为技术变化的领先指标,可以测量新技术、预测新产品,并能预见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1]。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科技计划已将知识产权纳入项目申请和验收的重要评价指标,《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等将科技成果转化列为考核条款之一。苏北人民医院承担了扬州及毗邻地区近千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及科教任务,是扬州及周边地区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所持有专利量显著攀升,但目前还处于累计专利数量的快速发展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该医院的专利行为分析,掌握该院专利概况及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技术创新、专利质量提升、专利成果转化提供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数据资料采用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patviewer”检索平台(http://www.patviewer.com/)查询,对公开日在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之间的专利进行检索,检索“苏北人民医院”,并结合医院科技处收集的数据,对医院专利数据按照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类型、法律状态、专利权人、创新发展趋势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该公立医院专利行为特征。

2 专利行为分析

2.1 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2012—2019年,该医院共获得专利授权305件,其中,实用新型266件(87.21%),发明26件(8.52%),外观专利13件(4.26%)。以公开年统计,该医院从2012—2018年专利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总量在8年期间增长了27倍,尤其从2019年开始迅猛增长,公开量为前一年的近4倍(见表1)。

表1 2012—2019年该医院专利公开情况

对比专利公开年、申请年统计数据,2012—2017年专利公开量与当年申请量基本同步,但从2018—2019年,公开量与申请量有较大差异,此结果与近两年专利审查时长延长有关(见图1)。

图1 2012—2019年该医院专利申请与公开情况(305件)

2.2 专利法律状态情况

在以上305件专利授权中,有效专利为152件(49.84%),在审专利17件(5.57%),无效专利136件(44.59%)(见图2)。

图2 2012—2019年该医院专利法律状态情况(305件)

2.3 IPC分布情况

对该院近8年授权专利构成进行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检索[2],主要涉及6个部。A部(258/84.59%)、G部(18/5.90%)、B部(15/4.92%)、H部(3/0.98%)、F部(3/0.98%)、C部(2/0.66%)。其中A部(人类生活必需)为技术创新的强势领域,数量最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及制备方法等;G部(物理)与B部(作业、运输)有所涉及,主要包括测量、测试、输送、包装、贮存等。

2.4 优势科技领域分析

进一步分析2012—2019年专利所属的优势领域,该院科技创新活动集中于医疗器械(A61M);诊断、外科、鉴定(A61B);可植入血管内的滤器、假体、支架(Stents)、整形外科、护理或避孕装置、热敷、眼或耳的治疗或保护、绷带、敷料或吸收垫;急救箱(A61F);专门适用于病人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专用运输工具或起居设施、手术台或手术椅子、牙科椅子、丧葬用具(A61G)。相对于其他科技领域,该医院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见图3。

图3 2012—2019年该医院专利优势科技领域分布

2.5 专利权人类型

从检索结果来看(见图4),申请人为“苏北人民医院”的专利160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申请人为个人的专利151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其中申请人同时含单位和个人的专利共6件。该结果表明,该医院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数量相对平均,很多申请人对职务发明专利认识不清,单位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及引导。

图4 2012—2019年该医院专利权人分布

2.6 专利权人科室分布

通过对发明人所在科室进行分析,临床医技科室中排名前十位的科室基本为外科,内科仅2个科室(康复医学科、肝胆胰中心内科组),可以推论出日常手术器械、医疗器械使用较多的科室更重视专利申请,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排名前十位的护理单元,绝大多数与临床医生专业相一致,另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专利申请较多,而以上单元同样是使用医疗器械较多的科室单元(见表2)。

(2)基于现有软硬件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竞赛设计。基于软硬件的操作规程,充分考虑竞赛的趣味性和对抗性,设计竞技规则和竞赛实施方案。

表2 2012—2019年该医院发明人所在科室分布 (件)

2.7 科技创新发展分析

采用技术发展阶段测量法对该医院专利进行定量分析,主要计算参数包括:技术生长率(V)、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以及新技术特征系数(N)。根据一段时间内4个参数值的变化可对科技创新所处的技术发展阶段进行推断,具体计算方法见表3。采用该方法对该院的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技术发展阶段参数计算公式、意义及说明

从表4、图5可以看出,技术生长率V值在2014年有显著上升,2015年显著回落,之后呈波浪型变化,近5年技术生长处于稳定波动中;α值和N值分别与V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4年有明显上升,之后回落呈较小波动,反映该医院技术创新能力在2014年处于极速发展,2015年以后呈稳定发展阶段,2019年新技术特征增强。β值因该院仅2017年持有外观专利,故2017年有变化。该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前期显著上升、后期稳步发展且日趋成熟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医院应及时给予政策激励,支持技术创新,加强对技术创新含量较高专利的申请和保护,促进成果转化。

表4 2012—2019年该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分析

图5 2012—2019年该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分析

3 专利特征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苏北人民医院近8年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专利产出具有明显的特征,学科间差异也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专利产出呈现阶梯式稳步增长

2012—2019年期间,该医院专利总量增长27倍,专利申请量与公开量均呈阶梯式递增,仅在2018、2019年申请量与公开量呈相反趋势,源于2018年起专利审查时间延长。这表明该医院对专利申请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长,科研人员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与创新能力也在逐年增加。考虑得益于2018年该院科技处新修订的科研奖励条例,对授权专利的奖励幅度提升,同时在2019年院科技大会上对专利排名前十的人员进行表彰,众多举措无疑增加了科研人员对专利的关注。

3.2 专利创新领域及分布范围存在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医疗器械、诊断、外科、鉴定、护理装置、适用于病人的运输工具等是该医院的优势技术创新领域,外科及使用医疗器械较多的科室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高、创新能力强,而内科或医技科室申请专利较少。该情况源于日常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易催发创新意识,而内科或医技科室缺乏该有利环境。

3.3 专利生命周期短转化率低

据以上结果,该医院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占比很少,创新发展趋势不明显,表明该院专利整体创新价值不高,呈现“短平快”特征[3]。近8年专利中,已呈“无效专利”占比44.59%,其中实用新型(120/88.24%)、外观(8/5.88%)、发明(8/5.88%),多数为公开后1~2年未缴纳年费导致失效。通过运营信息统计,该医院仅1件专利进行许可转让,说明专利转化率低,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3.4 专利权人权属意识不清

近年来该院专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科研人员专利基本知识匮乏,专利权人权属不清,一半左右专利未按职务发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4];医院无专门专利管理部门,专利代理工作为职业代理机构辅助完成,专利管理制度以激励促进为主,相对不够完善规范,未能规范地引导专利活动,且缺乏适宜的转化渠道[5]。

4 专利提升对策研究

4.1 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提高专利核心价值

4.1.1 建立系统有效的专利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从专利申请、公布、维护、转化全流程管理制度,调整专利奖励政策,以有效专利为核心,重点向发明专利和有效专利倾斜,对维护年费制定详细的补贴政策,明确专利转化的分配及管理办法,保护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6]。同时对申请人规范要求,对职务发明专利界定清晰,规定职务发明方可享受医院政策。

4.1.2 引入职业代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监管。招标2~3家经验丰富口碑信誉良好的专利代理公司作为定点机构,提供专利代理服务;科管部门从申请到授权实施全过程监管,对申报信息建立完整数据库,做好沟通协调、政策解答等,注意专利授权后的维持与保护[7]。

4.1.3 完善专利培训制度,规范专利意识。一方面定期开展专利申请、转化专题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提高科研人员整体专利意识;另一方面邀请代理机构、评估机构开展面对面辅导,或选派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专利申请技能,提高专利整体价值[8]。

4.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推进专利转化

4.2.1 探索学科科研协同机制 各学科因所获科研资助、科研水平、团队力量不尽相同,造成专利产出存在很大差异。为缩减学科间差异,可加强学科及课题组之间协同创新,借助MDT中心及内外科融合模式,开展专利合作,碰擦学术“火花”[9]。

4.2.2 建立评估机制维护价值专利 综合市场前景及需求,组建专家组对每年医院有效专利的转化价值进行评估[10],遴选出价值水平高专利加以维护,匹配相应激励政策,并充分利用省市专利资助,保持该院专利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4.2.3 建立专业化专利转化平台 一方面依托专业机构从事专利拍卖、寻找买家、协调沟通等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卫健委和高校平台,组建院内专利转化团队(由医学专家、律师、专利代理人、技术经纪人等组成),设立专业专利转化平台,搭建医院、专利发明人和企业互通的桥梁[11]。

4.2.4 强化专利转化政策及培训 加大专利转化奖励幅度,提高发明人转化收益比例,鼓励个人寻找市场买家,在院内职称晋升、岗位竞聘、人才评聘等活动中增加成果转化和收益指标,起到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作用[12]。全院广泛宣传专利转化政策,建立核心专利转化培训机制,培训专家由知识产权局、律师、专利代理人组成,专门进行专利价值评估、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培训,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强化专业水平和市场意识。

4.3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专利共享信息

4.3.1 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 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医院内部专利专题数据库,苏北人民医院前期已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平台,内嵌专利模块,可基于个人专利数据开发专利展示平台,集中推送院内有效专利。科管部门将专利系统与科研项目、成果、论文数据相关联,定期梳理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以挖掘有价值、有实效的专利。

4.3.2 探索专利共享机制 医疗专利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医院、发明人、市场之间链条的缺失。可探索建立由卫健委或医学会牵头的专利共享平台,形成当地乃至省内的专利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一座畅通的转化“桥梁”[13]。充分利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将评估出有转化价值的专利挂牌发布。

4.4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管理

4.4.1 培养专业化专利管理人员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专利由医院科技处管理,管理人员多为医学专业、卫管专业,仅掌握专利基本知识与粗浅管理[14]。医院应培养专业化专利管理人员,提高其专利管理水平,确保专利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15]。专业化的专利管理人员可大大提高与科研人员、专利代理机构之间的沟通效率,提高专利申请率及转化率。

4.4.2 提供多维化专利服务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科研人员往往过于依赖专利代理机构,对自身专利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并不明确[16]。同时,也很少有查新站或科技情报所能够提供专业的专利情报咨询。公立医院图书馆查新站可凭借自身数据库资源、检索人医学专业背景,积极探索开展专利信息咨询服务,为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提供检索结果以作参考。

近年来,公立医院专利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提升医护人员的专利价值,培育核心知识产权?怎样克服市场、合作、风险等制约来搭建平台促成专利转化?如何评估专利的可行性、有效性?如何应对专利纠纷、侵权?在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下,相信通过提高理念认识和不懈努力,公立医院专利质量会上一个新台阶,为推动创新型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科室
专利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发明与专利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