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维度与权重测度

2021-07-28崔惠民周进杰

关键词:智库影响力成果

崔惠民,周进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智库与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我国智库主要被划分为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军队智库和民间智库四种基本类型。其中,高校智库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强有力的教育财政支持成为智库群体中的主力军。我国大部分高校虽已建立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智库,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校智库的评价改进工作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不少权威机构对高校智库开展了一系列的评价工作,专家学者也对高校智库评价理论、模型构建与选取以及评价方法等贡献了智慧。

国际上,作为世界范围内较为权威的智库评价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首家智库评价机构发布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受到学界的广泛热议。[2]美国全球发展中心通过高校智库网站访问量、下载量以及相关媒体链接的关注情况等量化信息,对美国高校智库进行排名。[3]英国智库研究机构采用网络调查法,利用高校智库年报和机构网站公开的有关财务统计数据,对智库财务透明度进行评价。国内也广泛开展了高校智库的评价工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智库评价机构,自2014年起连续六年发布《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从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4]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建立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从吸引力(A)、管理力(M)和影响力(I)三个层次对全球智库进行排名。[5]南京大学每年发布CTTI智库报告,构建了评价中国智库的MRPAI评价指标,并对高校智库开展排名工作。[6]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针对高校智库评估工作,提出了“三维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契合度(fitness)-X维、活跃度(activity)-Y维、贡献度(contribution)-Z维)。[7]

郭瑞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以学术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同行影响力和智库平台建设为一级指标的高校智库评价模型[8];邱均平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智库网络建设进行评价,构建了以自有平台影响力和第三方平台影响力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9];邓支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综合已有评价指标体系,凝练出要素禀赋、组织建设、成果产出和综合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智库的核心发展要素[10];张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兼具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地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11];尹婷婷基于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从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校园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12];何丽娜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服务内容、网页设计、用户服务以及网站管理为准则层,构建高校智库信息服务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13];陈海贝等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物质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服务影响力四个一级指标[14];吕淑芳引入平衡记分卡,探究了成本投入、业绩产出、智库内部流程和智库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的高校智库发展绩效评价角度[15]。

多所研究机构对高校智库进行了大量的评估工作,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丰富详实的探究,学者也对高校智库的指标构建进行了充分探讨,多维度、全方面和深层次地探究高校智库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高校智库评价研究中所构建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估结果尚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原因有三:其一,部分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中定性指标过多,难以量化,主观色彩较重;其二,评价指标未能体现高校智库的特色,即忽视了高校智库的教育功能;其三,部分研究指标体系合理丰富,但指标过于详细,受数据资源采集限制,仅停留在指标构建上,难以开展实际评价工作。高校智库评价应坚持准确、有效、实用和广泛原则[16],因此,本研究基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尝试构建可操作性强、易量化且兼具有高校特色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智库评价指标选取维度

1.投入角度

一是人力资本投入。智库早期被称为智囊团,智囊即指足智多谋的人,高校智库作为人才集中场所,汇集了诸多高学历、高层次和高职称人才,拥有相当规模的科研团队,为高校智库的运行提供了智力保障。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精英,他们往往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高校智库汇集了大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为科学决策贡献了大量的智慧,借助智库精英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作为高校智库重要的投入指标,人才规模、层次和类型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高校智库人力资本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智库内的专家学者及校内其他院系的专任教师;二是外聘兼职人员,包括外聘专家学者和政府行政人员;三是高校智库行政工作人员。智库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建设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点,智库人才评价在高校智库发展中起着重要导向作用。[17]人才数量、人才结构和人才质量对高校智库的成果产出和发展定位有着重要价值。《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实施高端智库人才计划,遴选确定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的人才,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给予长期稳定支持。[18]因此,将人力资本投入指标划分为专业研究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数量、外聘专业研究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数量、政府兼职人员数量以及行政人员数量四个三级指标。

二是经费投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教育财政支出作为经常性和购买性财政支出,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陈共将教育划分为非生产性劳动,主张依靠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发展,肯定了教育财政支出对教育的重要影响[19];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科研水平的效能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20];高洁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论证了教育经费投入对科研创新的重要影响[21]。高校智库的发展运行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断增加,高校智库科研经费同比不断增长。从来源上看,高校智库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资金和国外捐赠为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智库的典范,其部分经费来源于社会企业重阳集团的捐赠。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作为国际合作型高校智库,其经费部分来源于国外智库。《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措并举筹集智库建设经费,完善经费使用机制。[18]作为高校智库运行的物质保障,充足的经费是衡量高校智库雄厚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选取高校智库的经费作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是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互依存,想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必须要有物质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资料作为支撑。[22]多家高校排名机构均将高校智库的物质资本投入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排名之中,高校智库的物质资本主要表现为科研设备、办公场所以及图书情报资源。高校智库物质依存性影响力直接依赖于髙校智库的硬件设施和物化条件的对外影响力[23]。智库研究成果离不开科研设备的支持,高校是科研的诞生地,仪器设备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工具[24],科研设备为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是支撑科研学术工作的重要力量[25]。智库内部的固定资产投入同样也是高校智库评价基础建设状况的重要依据。多家高校智库配备了高性能的信息设备、充沛的图书资料以及实验器材,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科研保障。各大高校的实体智库多拥有优良的办公场所、优美的办公环境,为智库工作的开展提供现代化的办公氛围。因此,选取高校智库的固定设备资产值、占地面积以及图书数量作为考量固定资产投入的评价指标。

2.产出角度

一是政策产出。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26]高校服务政府和企业的重要途径在于利用其自身拥有的科研优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高校智库的立身之本就在于提供政策服务。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智库的内涵、功能、评价以及发展方向等也多从政策服务视角出发。高校智库作为专门从事政策咨询和研究的机构,以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是以参与公共决策制定和咨询为主要目标的政策组织。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有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有助于政府决策过程更加开放,拓宽大学知识精英参政议政的通道。[27]在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高校智库的智囊角色不断突出,政策成果获批数量不断增加,被各级政府采纳的政策研究成果奠定了高校智库的政策价值。高校智库的政策产出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自身的地位也随之提升,高校智库的政策使命决定了对高校智库的发展评价离不开对政策成果的衡量,当前高校智库的政策产出主要以研究报告、内参以及参与政府活动等形式表现。因此,选取高校智库的研究报告数量、内参数量以及参与政府活动的次数作为衡量政策成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二是学术成果。高校作为学术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其学术水平既代表了科研人员本身的学术能力,又反映了高校的科研实力。我国高校学术产出成果丰富,在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均领先于其他部门。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学术成果产出在高校教师的综合考核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当前,高校智库内部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学术成果挂钩,论文发表量、专著出版量以及承担课题的级别与数量等均是智库科研人员的重要考评标准。高校智库的学术成果与智库的政策成果相辅相成,诸多智库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根植于自身从事的学术活动,扎根于自身的学术背景,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学术成果推广至政策成果。当前,国内外多家智库评价机构均将学术产出作为智库评价的重要指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球智库评价项目将出版书籍和期刊文章作为产出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上海社会科学院建立了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标准,将论文、著作以及承担的基金项目作为衡量智库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零点发展研究院将智库主要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和出版专著数量作为衡量智库专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承担课题数量、发表论文数量以及出版专著数量作为评价标准。

三是社会影响力。我国高校智库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却面临着知名度低、政策成果传播力有限、社会认可度低以及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较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能够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高校智库与社会及政府信息交流的平台。[9]高校智库通过建立信息门户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召开智库成果发布会等媒介手段推广智库成果,打造智库知名度,提升智库影响力。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高校智库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线下会议活动,利用一系列宣传手段,报道发布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参与资政建言活动,进而扩大智库机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高校智库发展创造更良好的环境。[28]高校智库同时要放眼世界,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中国高校智库走向世界。因此,选取高校智库的网站点击率、政策成果发布会次数、举办学术论坛次数以及国际交流次数作为高校智库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四是人才培养。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特点在于其依附于高校,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在于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既涉及学位教育中的本硕博层次,也涉及进修教育以及博士后教育等。高校智库隶属于高校,其自身的定位依旧离不开教育。高校智库的科研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高校内的相关院系,具备高级职称,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智库内部的科研环境和资源设备为人才培养和实训提供了便捷。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在肯定人力自身价值的同时,对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舒尔茨指出正式的学校教育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因此,立足于高校智库的软硬件条件,我国部分高校智库开展了研究生学历教育、博后教育以及访问学者等形式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一方面表现为内部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才输出培养,当前部分高校教师久居象牙塔,政策成果难以落地,因此,借鉴国外的“旋转门”制度有利于推动政策落地,人才在政府部门挂职有利于推动政策制定更接地气。有鉴于此,选取培养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数量以及智库学者在外挂职人数作为高校智库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具体各项评价指标详见表1。

表1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三、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测算

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被称为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构建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引入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从而逐步求解出指标的权重值。[29]

1.构造判断矩阵

借助1-9标度方法,1为i和j元素同等重要,3为i比j稍微重要,5为i比j明显重要,7为i比j强烈重要,9为i比j极端重要,2、4、6、8介于中间层次。将构造的打分问卷表发放给20位专家(部分高校智库的主要领导、高等教育评价领域的教授、智库评价组织的研究工作人员以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授等),对他们的打分问卷作平均处理后,得到如下的判断矩阵。

2.一致性检验

为了判断构造矩阵和一致性矩阵的差异程度,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才能进行较好的层次分析。其中,n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n阶正互反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n,当且仅当λ=n时A为一致矩阵,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设定,只有当CR<0.1时,才能认为构造矩阵相当于一致性矩阵,利用mtalab求解方程的最大特征值、CI和CR,最终结果显示的CR值均小于0.1(表2)。

表2 最大特征值及CR值

3.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A1-3=(0.252 0.589 0.159)T

A4-7=(0.517 0.193 0.128 0.162)T

B1-4=(0.404 0.320 0.170 0.105)T

B6-8=(0.648 0.122 0.230)T

B9-11=(0.252 0.589 0.159)T

B12-14=(0.334 0.142 0.525)T

B15-18=(0.120 0.202 0.457 0.221)T

B19-21=(0.539 0.29 0.164)T

表3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权重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作为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是评价高校智库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综合了当前智库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基础,借鉴了学者的相关研究,参考了智库评价组织的实际经验,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立了人力投入、财政投入、政策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等7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了21个三级指标。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在投入方面,财政投入的权重最高,财政投入作为最为基础性的投入指标,对其他投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高校智库财政经费充足时,有利于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提升智库软实力,也有利于扩充专业设备和文献资源,充实高校智库的软实力。在产出方面,高校智库的使命在于政策服务,高校智库通过提供政策服务的方式为政府科学决策、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贡献智慧,进而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引领社会发展以及服务经济增长。因此,高校智库的政策产出权重最高。

2.政策建议

高校智库以政策咨询报告和内参等为其主要产出,但我国高校智库政策产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智库成果产出以学术成果为主,政策成果较少,且政策建议缺乏社会影响力,政府采纳率较低。因此,一方面应推动智库高水平的政策成果产出,推动高校学术成果与政策成果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旋转门制度,鼓励高校智库人才参与挂职锻炼,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进高校智库政策成果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可以通过学术会议或参与政府校企活动等形式,吸引政府部门的注意,从而促进政府与高校智库的交流合作,加强政府官员对高校政策成果的指导建议,提升高校智库成果的政府采纳率和利用率。

高校智库要加大智库财政经费投入,利用财政优势广纳人才,扩充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高校智库软实力。政府应提升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高校同步提升高校智库财政投入在高校各项支出中的比重。高校智库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民间资本的价值,开拓业务范围,积极承接企业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这样既有利于推广智库影响力,也有利于拓宽智库财政经费的来源。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要注重完善高校智库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健全高校智库的预算机制和经费使用机制,协调智库经费在智库内部各项投入中的比重,更大程度提高财政经费的利用效率。

高校智库的独特性之一在于其承载的教育教学功能,虽然高校智库产出中人才培养产出权重较低,但依旧是高校智库未来努力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智库在发展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智库的科研优势和实训优势培养实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助研功能,鼓励学生参与智库工作,减轻人事负担。当前我国仅部分高校智库承接了教育教学功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智库的教育功能是提升高校智库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高校智库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依托高校智库开展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教育,当前高校研究生课程较少,主要以参与各类科研学术工作为主,因此,利用高校的公共教育资源提供学业课程教育,利用智库的科研资源开展科研培训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发展质量,促进高校智库的发展水平。引进优秀的博士后,有利于充实师资力量,为高校智库提供新鲜血液,更好地促进高校智库高质量成果的产出。

猜你喜欢

智库影响力成果
民居智库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民居智库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天才影响力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