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分析

2021-07-28何结叶苏可君龙柳枝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负性神经内科康复训练

何结叶 苏可君 龙柳枝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内三科 (广东 佛山 528325)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常容易合并糖尿病这一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身体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同时因疾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还必须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保证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在本研究中,探讨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对患者疾病康复的效果,旨在为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也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2012年糖尿病诊疗指南》[3]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依从性差或者认知障碍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1±2.4)岁。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6~75岁,平均(61.8±2.2)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脑卒中及糖尿病对症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检查血糖、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予以患者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神经内科护理,具体涵盖如下几方面的护理内容:(1)基础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在翻身过程观察是否存在皮肤受压情况,预防久卧引起压疮发生;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以清淡及易消化食物为主。(2)心理护理。患者常容易因担心疾病进展影响生活而出现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性情绪,这样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疾病及心理状况,加强护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详细为患者阐述及解释疾病治疗过程及预后重要性,在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提高患者恢复信心。(3)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训练,在康复训练上分成早期及恢复期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以卧床屈曲肢体为主,提高肢体肌力水平;恢复期的训练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顺序分为坐位、立位、步行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从卧位变为坐位,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坐起10min无严重不耐受将腿抬高,直至完全坐起。立位训练先对健侧下肢进行负重训练,若患者可耐受逐渐为双下肢负重。站立训练达到三级平衡开始过渡为行走训练,在步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及纠正不正常体态与步伐,全程加强监督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借助肢体训练促进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此外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具体主要可以患者个体喜好为出发点,借助读书、脑筋急转弯、猜灯谜等方式来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直到训练到患者能够简单进行交流沟通为止。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康复效果。显效:经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糖控制在理想值范围;有效: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血糖降低但稍高于正常值;无效:未达有效的康复疗效标准。(2)护理前后采取焦虑与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均以50分为分界,分值同负性情绪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康复效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n(%)]

2.2 心理状态护理前在SAS评分与SDS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两组相关护理,在两项评分上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s, 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s, 分)

注:*表示与本组护理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5 60.25±6.24 44.15±4.82* 56.21±6.12 41.12±4.51*对照组 55 60.14±6.21 50.12±5.23* 56.14±6.11 47.51±4.96*t 0.093 6.225 0.060 7.069 P 0.926 0.000 0.952 0.000

3 讨 论

脑卒中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突发及进展迅速的脑部缺血疾病,该病是中国居民第一的死亡原因,疾病发病上常见缺血性这一类型,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一般为邻近中午的一段时间[4]。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与糖尿病存在很大的关联,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这可引起机体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出现异常,如此不但引起血糖升高还会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脂肪由于过度氧化使得胆固醇含量升高,进而引起脂代谢紊乱及加速动脉硬化,这些因素最终促使脑卒中的发生[5]。

对脑卒中伴糖尿病,需要在确诊后予以及时的治疗,避免疾病新一步进展导致患者死亡,具体治疗上常使采取介入治疗来改善脑部缺血与缺氧情况,此外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使得患者症状改善[6]。而由于合并疾病具有病程长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期间患者极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这样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所以强调做好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在常规针对脑卒中糖尿病的康复护理中,临床中采取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血糖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定期辅助患者翻身等,这种治疗方式虽说可取得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长期康复干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7]。在本研究中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实施神经内科护理,结果显示,在患者的康复效果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护理后在SAS评分与SDS评分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脑卒中糖尿病的效果满意。在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护理内容主要涵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三方面的内容。在对基础护理方面监测生命体征及控制用药,这样主要是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有效控制症状及体征,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疾病早日康复,此外基础护理中还借助科学饮食护理调节患者身体机能在良好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是考虑到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病后常会因担心自身健康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而言负性情绪的发生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常不能做到严格遵医用药及不积极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病症反复发作及血糖控制不佳,这样影响患者的康复,而进行心理护理则可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使患者病情稳定及早日恢复[8-9]。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及机体肥胖情况,使得患者容易出现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神经内科护理中通过肢体及语言康复训练就可以借助科学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早日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

综上所述,在对脑卒中糖尿病的康复护理干预中,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性神经内科康复训练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