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语文教材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形象梳理及教学策略

2021-07-27黄元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6期

黄元虎

摘 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统编语文教材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形象主要包含革命领袖、高级将领、战斗英雄、基层干部和时代楷模,其具体教学策略有:关注背景,体验家国情怀;图文结合,感悟外表形象;披文入境,触摸内心世界;揣摩细节,领会崇高精神;联系生活,沐浴人性光辉。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中国共产党党员 形象梳理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诞生之日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深入开展热爱党、拥护党、忠诚党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提高政治站位来看,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从教育根本任务来看,是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内容;从儿童成长特征来看,是实施价值观教育,在儿童心灵中植入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径。

一、统编语文教材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形象梳理

1.革命领袖

“领袖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产物,是组织群众实现既定目标的领导者。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是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先进的无产阶级依靠自己的政治组织,前仆后继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以及一切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1]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革命领袖,拥有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服务人民的革命态度、异于常人的革命智慧和超乎寻常的革命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毛泽东同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革命领袖。《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年级下册)中,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沙洲坝村吃水难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后在井边立碑,饮水思源。这一故事生动诠释了毛主席最高智慧的结晶——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青山处处埋忠骨》(五年级下册)中的毛主席惊悉毛岸英同志牺牲的噩耗后陷入极度痛苦,仍然选择将其遗体安葬于朝鲜土地,表现了他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感和作为领袖的超人胸怀。《朱德的扁担》(二年级上册)一课中,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和围剿,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不怕山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挑粮上山,折射出他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难忘的泼水节》(二年级上册)中的周恩来同志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体现了他亲民爱民、与人民心连心的情怀。《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中,83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来到天坛公园亲手植树,展示了他作为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倡导者、带头人的形象。《春天的故事》(六年级上册《灯光》“阅读链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词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口吻,热情歌颂了邓小平领导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人民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

2.高级将领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高级将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高级将领,有的出现在实用类作品中,有的出现在文学类作品中,都是中共党员的杰出代表。

《军神》(五年级下册)一课中,刘伯承元帅在战斗时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痛接受72刀手术,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叶挺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写下诗作《囚歌》(六年级下册《十六年的回忆》“阅读链接”),表达了共产党员即使身陷牢笼依然斗志昂扬、时刻准备献身的革命情怀,表现了其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小岛》(五年级上册)一课中,将军到南海小岛视察,意外发现战士们在寸草不生的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倒進汤里与战士们分享,表现了将军深入一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丰碑》(五年级下册《军神》“阅读链接”)中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翻越长征途中的雪山时,发现一名战士被活活冻死而牵怒于掌管物资的军需处长,后来才得知被冻死的正是军需处长。文章在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同时,侧面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

3.战斗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尊崇英雄,理当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主流的价值观[2]。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势。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英雄的功勋必将与世长存。在无数战斗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冲锋在前,牺牲在前,保家卫国,可歌可泣。

《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一课中,晋察冀军区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将日寇引上狼牙山,英勇杀敌,最终舍身跳崖,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黄继光》(四年级下册)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用胸膛堵住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继光同志牺牲时年仅21岁,战后,根据生前意愿,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山处处埋忠骨》(五年级下册)中的毛岸英,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时年仅28岁。黄继光、毛岸英两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小说《灯光》(六年级上册)中的郝副营长在围歼战即将打响时,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书,陷入对未来的憧憬;战斗打响后,他点燃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因暴露自己而英勇牺牲。他的英雄壮举表现了共产党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理想信念。

4.基层干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基层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计名利,不计报酬,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坚实力量和重要保障。

统编语文教材中,党的基层干部形象出现在两篇小说中。《桥》(六年级上册)塑造了一位普通村支书的光辉形象。面对肆虐的洪水,老支书凭借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生命之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金色的鱼钩》(六年级下册)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这位军队基层党组织干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小说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这样的基层党员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5.时代楷模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的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党性,充分体现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先进性、时代性和典型性。这些时代楷模,涌现于不同时期,分布在各行各业,为时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统编语文教材中,张思德、雷锋、梅兰芳、杨利伟和钱学森同志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人民服务》(六年级下册)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号召大家学习他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下册)带领学生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事迹,感知平凡中的伟大,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梅兰芳蓄须》(四年级上册)一课中,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千年梦圆在今朝》(四年级下册)中,杨利伟用三句话概括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简单的话语以及飞天梦圆的历程,让读者体会到航天人胸怀祖国、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四年级下册《黄继光》“阅读链接”)叙述了钱学森同志克服重重阻力,从美国艰难回国的历程,赞扬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二、统编语文教材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教学策略

1.关注背景,体验家国情怀

人物的成长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完全脱离时代背景评价人物也是不尽合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性格特征、处世方式等也不尽一样,但相同的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4]。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家国情怀,既有《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又有《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更有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种优秀文化传统在国家统一、社会建设、展现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内心的精神归属。

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结合相关语段,对本课中的黄继光、“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的钱学森、《梅兰芳蓄须》中的梅兰芳这三个时代楷模,进行比较式探究: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对家园、对祖国的挚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可以体验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军事上面临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时,钱学森毅然放弃金钱、名利和地位,面对美国政府的迫害与刁难,矢志不渝,坚持斗争,最终回归祖国怀抱,以科学报国,助祖国强大。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特级英雄”。他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自己的胸膛,以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对家国的热爱,表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梅兰芳先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通过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等一系列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坚守绝不屈服的民族气节,表达对家国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中国人。

2.图文结合,感悟外表形象

教材中的插图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统编语文教材与中共党员有关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大多配有插图。编者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一方面弥补学生对共产党员形象认知的不足,拉近學生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以图片配合文字,两者相得益彰,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充分感悟党员的外表形象,从而有助于体会党员的内在品格。

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学生读课文后,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发现总理的服装与傣族人民是相同的,进而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周总理笑容满面,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无比开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描写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的语句,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体现傣族人民节日习俗的词语说一说,想象周总理为人们泼水时会说些什么。通过图文结合,周总理亲民、爱民、与人民心连心的形象便在学生心目中“立”了起来。

3.披文入境,触摸内心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即作者因情动而创作出作品,作品体现作者的情意;而读者欣赏作品就要入情,通过文辞去了解作者的情意。教学与中共党员有关的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与作者头脑中的画面相会,把静止的文字转变为立体的活动的画面,这样才能由“境”而入“情”,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体会课文的意境,从而触摸党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十六年的回忆》(六年级下册)一课,叙述李大钊同志在法庭受审情景时有两处神态描写: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两处描写,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触摸李大钊同志当时的内心世界: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虽遭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实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表情之所以“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子女们深深敬仰与深切怀念?

4.品味细节,领会崇高精神

细节,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抓住细节开展教学,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教学与中共党员有关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细节,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地描绘,并将细节渗透在对党员本身或活动场面的描述中,暗示党员的身份和处境,刻画党员的坚定党性,表现党员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情怀,点化党员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从而领会党员的崇高精神。

如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战士们“藏”扁担和朱德“找”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这三个细节,领会朱德同志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崇高精神:朱德同志当时身为军长,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去挑粮,走的是又高又陡的山路,夜晚,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要思考战略,研究怎样跟敌人作战,可见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盡管如此,朱德同志仍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可见他完全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他的一片深情,他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表达了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坚定决心。

5.联系生活,沐浴人性光辉

中国共产党党员与普通人一样,拥有真诚、善良、单纯而美好的心灵,拥有对家庭、对社会、对世界无私的爱,拥有对生命、对自由的渴望,拥有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党性与人性融为一体,是可以照亮一切的璀璨光芒。教学与中共党员有关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党员的内心深处,走进党员的精神世界,感受党员的那份真、善、美,从而沐浴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人性光辉。

如教学《桥》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抗洪救灾、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扣住小说中的冲突,沐浴老支书党性与人性相容的光辉:山洪势不可当,一座窄窄的木桥成为全村人逃生的唯一通道。面对慌不择路、近乎发疯的人们,老支书凭借威信镇住了大家,下令“党员排在后边”,引发“党员也是人”的抱怨。老支书坚持党性,以果决的一句话——“可以退党”,化解冲突,维持了秩序。当群众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坚持党性,“揪”出党员小伙子——自己的儿子;当木桥摇摇欲坠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了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发生冲突,结果都不幸遇难。在党性面前,老支书一视同仁,要求儿子和所有党员一样,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在人性面前,老支书让儿子先走,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老支书用坚定的党性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 “不朽的桥梁”。

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忌三重”:忌架空分析,重语言建构;忌脱离实际,重联系生活;忌简单说教,重有机渗透。这样,我们就能够为培养热爱党、拥护党、忠诚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亭友.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卓越典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4):74-83

[2] 胡宇齐.为英雄正名就是捍卫民族的未来[N]. 北京日报,2016-07-01.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S].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4] 江畅,陶涛. 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转换面临的任务[J].湖北社会科学,2019(03):174-18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