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供港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7-26蒋学勤温学萍徐苏萌俞风娟

中国蔬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菜心宁夏蔬菜

蒋学勤 温学萍 徐苏萌 赵 玮 俞风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宁夏银川 750001)

宁夏供港蔬菜采用规模化种植、合作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高效化运作的生产模式,已形成集高端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生产季从每年2月下旬至10月下旬,2020年生产供港蔬菜62.24万t,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宁夏已成为供港蔬菜的“明星产区”,但宁夏蔬菜也存在比较效益下滑、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品牌亟须保护等问题。下一步,宁夏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国内大中目标城市的市场需求,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监管,放大供港蔬菜品牌效应,把宁夏打造成全国高端蔬菜优势产区。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确定的设施农业和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近年来,宁夏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供港蔬菜蓬勃发展,产品不仅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而且进入上海、北京等全国大城市市场,宁夏菜“好看、好吃、安全”已成为香港市民的共识,售价高于同类蔬菜,香港渔农署授予宁夏10家基地“信誉农场”荣誉称号。供港蔬菜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快了宁夏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宁夏菜乃至“宁夏”整个省区的知名度,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历程与规模

2006年香港优之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宁夏连湖农场,开启了宁夏供港蔬菜种植的先河。生产的菜薹(菜心)、芥蓝通过飞机运往香港,得到香港市民的青睐,被称为“飞机菜”,每667 m2产值达到1.4万元以上。宁夏菜心的优良品质和高产高效受到香港、广东、福建等客商的关注和追捧,纷纷到宁夏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2006年第一个基地开工建设,生产面积100 hm2(1 500亩),2010年发展到0.21万hm2(3.21万亩),2015年发展到0.91万hm2(13.60万亩),2020年达到1.71万hm2(25.72万亩),是2006年的171倍,年均增长1 200 hm2(1.8万亩)(图1)。2006—2012年种植区域以引黄灌区发展为主,2012年以后扩展到了南部山区。运输方式从发展之初的飞机空运到大型冷藏车冷链运输;冷藏设施、包装物制造、种苗培育、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整地、施肥、播种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生产、加工、冷藏、检测、运输技术标准逐步形成;品种转换、芽前封闭除草、水质调控等技术更趋成熟;销售范围从香港市场扩展到了广东、福建、北京及东南亚等市场。

图1 2006—2020年宁夏供港蔬菜种植规模

1.2 种植品种与产量

宁夏供港蔬菜以菜心为主,搭配种植芥蓝、奶白菜、娃娃菜、青花菜、甜玉米、结球生菜、菠菜、番茄、胡萝卜等。2010年以前,以菜心和芥蓝种植为主,其中菜心占80%,芥蓝占20%;2010年以后种植品种逐步扩展,到2019年达到30多种,其中菜心占67.2%、芥蓝占17.43%、奶白菜占8.21%、其他叶菜占7.15%;菜心主要种植品种有四九菜心、增城菜心等,芥蓝主要种植品种有幼叶早芥蓝、柳叶早芥蓝等。品种主要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及广州当地企业自繁提供。上市时间2010年以前为5—10月,2010年以后随着大棚、无纺布和塑料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上市时间延长近2个月,变为4—11月。上市量2006年仅有0.33万t,2020年达到62.24万t(图2)。

图2 2006—2020年宁夏供港蔬菜年产量

1.3 经营模式与特点

供港蔬菜的生产经营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季节互补、以销定产的原则,采用规模化种植、合作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高效化运作的生产模式,集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形成全产业链体系。为实现常年均衡生产、均衡上市,基地生产采用候鸟式迁移的方式,冬季在南方进行生产,夏季在北方进行生产,形成南北呼应的生产基地,培养熟练而稳定的职工队伍,达到稳定而优质的产品质量。

1.3.1 规模化种植 2020年宁夏共有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33个,规模在千亩以上的基地104个,其中集中连片333.3 hm2(5 000亩)以上的基地8个;宁夏供港蔬菜生产企业97家,其中龙头企业10家,占比10.3%。按照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配套喷灌设施,分期播种,分批采收,天天上市。

1.3.2 产业化经营 入驻企业负责蔬菜生产和销售,投资喷灌设施、冷藏库、生产资料、人工工资等;农场或当地企业负责和投资种苗培育、包装物制造等;冷链运输由社会力量承担。各单位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1.3.3 标准化生产 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建立了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生产、分级、包装、冷藏、运输等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所有的供港蔬菜企业都有农残检测室,建立了全程物联网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宁夏被海关认证的供港蔬菜备案基地33个,总面积5 533.3 hm2(8.3万亩);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的生产基地19个,总面积3 066.7 hm2(4.6万亩)。

1.3.4 高效化运作 基地实行“一站式”服务,使生产销售、保鲜加工更加高效有序;采用联产计酬或定额管理加奖金的方式管理,采摘、分级、包装采取计件工资,农机、植保、水肥等岗位采取月工资加奖金,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产品采后2小时内进入冷库,预冷6~8小时后装入泡沫箱,出库后装入冷藏车38~50小时到达目标市场,全程冷链运输,保障了产品质量。

1.4 销售渠道与效益

1.4.1 销售市场 2006—2011年,宁夏生产的供港蔬菜大部分进入港澳市场,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在满足港澳市场的基础上,宁夏供港蔬菜开始销往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2012年以后销往香港、澳门市场的蔬菜占生产量的34%,销往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地的产品占生产量的66%。

1.4.2 品牌效应 宁夏供港蔬菜每年4—11月上市,与广东及云贵高原菜心11月至翌年4月种植形成最佳错季周年供应;由于品质好、口感佳,得到粤港澳市场的高度认可,在香港市场只有宁夏菜销售完毕,才开始销售其他地区同类蔬菜,且相同等级的宁夏菜心价格要高出1~2元·kg-1。供港蔬菜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品牌效应,成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范本,带动了宁夏硒砂瓜、青花菜、西芹、番茄、娃娃菜、马铃薯、枸杞、长红枣、大米、优质牛羊肉等农产品在港澳、华南等市场销售。

1.4.3 经济效益 供港蔬菜的产量、产值、成本和效益等因年份天气、品种安排、技术水平、品质要求、市场因素等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2020年宁夏供港蔬菜总产量62.24万t,总产值44.65亿元,其中蔬菜销售总产值34.90亿元,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总产值9.75亿元。相关产业中泡沫箱生产产值2.12亿元,制冰产业产值0.38亿元,冷链运输产业产值6亿元,有机肥产业产值1.25亿元。以菜心为例,每年种植4~5茬,每667 m2单茬产量500~600 kg,总产量2 000~3 000 kg,产值1.3万~1.6万元,净收益2 490~5 490元。每667 m2生产成本8 549~12 471元,平均10 510元,其中种植环节每667 m2成本投入2 736元,占26%;采收成本3 000元,占28.5%;分级包装1 091元,占10.4%;运输成本2 333元,占22.2%;固定用工工资1 350元,占12.8%。投入产出比约为1∶1.3。

1.4.4 社会效益 供港蔬菜的发展提高了宁夏蔬菜的知名度,使宁夏蔬菜更多的品种走出去;转变了宁夏群众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为宁夏农业走向多元化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同时拉长和延伸了生产资料经营、包装制造业、物流运输业、餐饮业等产业链条,解决劳动就业2万多人,加快了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2 存在问题

2.1 比较效益逐步下滑

近年来,宁夏供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13年间面积增加了135倍。宁夏菜心平均每件销售价格2006—2010年为120元,2011—2016年为105元,2017—2018年 为90元,2019—2020年 为50~150元。随着全国供港蔬菜生产面积的逐年增加以及土地成本、用工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竞争日趋激烈,供港蔬菜比较效益下滑。

2.2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供港蔬菜对生产管理要求极为严格,从农药残留到化肥施用量都有严格的标准,并且有完整的检测和监督体系。银川海关对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对种植、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对供港澳蔬菜进行抽检。供港蔬菜按照《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通关到香港。随着供港蔬菜种植年限的增长,生产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品种更新换代滞后,种子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二是重茬种植、肥料过度使用等,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病虫害发生加重;三是部分种植企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生物药剂使用上投入少,质量不稳定,造成了部分企业供港蔬菜品质下降。

2.3 品牌保护需求紧迫

虽然“宁夏菜心”已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但是目前企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低,尚未形成统一的宁夏品牌,消费者无法辨识,常有冬季外省区生产的蔬菜冒充宁夏供港蔬菜销售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宁夏蔬菜品牌形象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个别种植基地把关不严,产品品质下降,也影响了宁夏供港蔬菜的品牌声誉。

3 对策与建议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宁夏气候资源和农产品品质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制约宁夏蔬菜直供香港关键环节,整合部门资源,进一步加大供港蔬菜品牌效应,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利用银川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扶持培育进出口企业,把宁夏打造成全国高端蔬菜优势产区。通过供港蔬菜产业带动,推进宁夏蔬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及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产业。

3.1 保持适度规模,继续开拓市场,丰富品种

坚持“适度规模、高价销售、高效发展”的原则,防止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供大于求、压级压价、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宁夏气候资源和农产品品质优势,放大供港蔬菜品牌效应,以供港蔬菜标准供应所有外销市场,拓展种植品种,扩大菜心、芥蓝、青花菜、娃娃菜、番茄等品种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发展订单生产,把宁夏打造成全国高端蔬菜优势产区。

3.2 提高组织化程度,统一标准,统一品牌

发挥宁夏蔬菜产销协会供港出口蔬菜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定期发布供港蔬菜产销、价格等信息;组织供港蔬菜生产企业按照《宁夏供港菜心全产业链一体化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推广应用优新品种、宽垄稀植、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由协会牵头设计宁夏供港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专用标识,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宁夏供港蔬菜包装箱”,申请专利,对接受统一管理且符合要求的企业,授予使用统一的宁夏地理标识和区域品牌商标,提高“宁夏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打击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假冒“宁夏菜”行为。

3.3 建立宁港合作机制,打通直供港澳渠道

加强政府部门、商会、协会、企业间沟通交流,在供港蔬菜标准制定、质量监管、互检互认、进港通关、品牌宣传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引导生产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中心备案。发挥香港专家、企业家特聘顾问作用,为宁夏特色农产品入港出口提供指导与协调。互派人员开展访问和交流学习,在冷链贮藏运输、农残检测、商超配送、金融服务和市场运营管理等方面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

3.4 强化科技支撑,培养技术工人

引进知名专家,组建科技团队,加强新技术引进和开发利用,培养本土技术骨干,对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同时采取理论培训和田间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当地农民的供港蔬菜管理及采收技术水平;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提高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比例和技术的本土化率,探索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5 加大政策扶持,保证产业稳步发展

宁夏供港蔬菜运输距离远,包装运输成本高,占总成本的33%,与云南、河南等地相比,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一是建议对供港蔬菜包装箱、运输筐、冰瓶、封装胶带等环节予以补贴,对统一使用地理标识予以补贴。二是建议支持建设蔬菜集散配送及净菜加工中心,在产地将蔬菜大包装改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小包装,直接发往大中城市,把宁夏打造成供应全国的直供中心,提升蔬菜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菜心宁夏蔬菜
奇怪的蔬菜
山西晋中地区塑料大棚菜心品种筛选
蔬菜
宁夏
宁夏
一把菜心
宁夏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
一些菜心,一些故事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