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肺栓塞急诊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22王国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氧分压肺栓塞动脉血

王国娜

(北京密云区医院,北京 101500)

0 引言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是因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发的肺循环障碍,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根据国外流行性病研究显示,急性肺栓塞的漏诊率高达70%,病死率高达25%。因早期无显著的特征,以致于误诊率较高。患者错失最佳的溶栓和抗凝治疗时间,引发心脏衰竭、休克,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评估急诊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60例患者开展具体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纳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0例,患者的入组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患者确诊时间是否超过2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65.48±5.38)岁;病程时间在13天至2个月,平均(35.63±8.52)天。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9~83岁,平均(65.56±5.86)岁;病程时间在15天至2.3个月,平均(36.55±8.11)天。两组资料相比,P>0.05。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标准;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所有经确诊急性肺栓塞后,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均采取抗凝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阿尔法西格玛股份有限公司:Alfasigma S.p.A,注册证号 H20140280;H20140281;H20140282,0.4 mL:4250IU)治疗,每隔12小时为患者皮下注射4250IU的低分子肝素,连续治疗7天,后口服华法林(芬兰奥利安 Orion Corporation,注册证号H20171095,3 mg×100片),3 mg/天,华法林起效时间为3~5天,待患者INR达到2~3时停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继续口服华法林治疗,依照患者的INR值以及病情变化情况对华法林应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INR值维持在2~3。

1.3 观察指标。①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症状包含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咯血。③预后随访1年并记录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猝死。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应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治疗前,两组的临床指标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降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

表1 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分钟) 心率(次/分钟)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2.13±5.52 19.36±2.69 94.52±12.36 68.51±11.27 63.15±12.58 85.22±13.39 28.96±6.57 40.51±2.22对照组 30 23.05±5.36 21.11±3.28 94.39±12.36 84.63±8.63 63.05±11.75 75.63±12.86 28.05±6.05 36.69±2.57 t - 0.6549 2.2595 0.0407 6.2201 0.0318 2.8292 0.5580 6.1609 P - 0.5151 0.0276 0.9676 0.0000 0.9747 0.0064 0.5789 0.0000

2.2 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咯血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表2 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组别 例数 胸痛(天) 呼吸困难(天) 心悸(天) 晕厥(天) 咯血(天)观察组 30 3.21±0.85 2.84±1.32 4.12±1.25 3.25±0.71 2.46±0.52对照组 30 5.86±1.28 4.87±1.36 7.36±1.52 8.05±1.51 5.94±1.22 t-9.4464 5.8666 9.0175 15.7562 14.3724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以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病情凶险,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将非常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尽早确认患者的诊断和确定栓塞部位,以指导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胸痛、咯血等,疾病发病较为凶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引起广泛关注[3]。急性肺栓塞的及时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扫描可协助诊断,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寻找一种无创且诊断准确率较高的方式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4]。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原则是挽救生命、稳定病情[5],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多采用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肺组织功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等症状得到缓解[6],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障碍,减少休克及死亡的发生。此外,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在溶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促进患者的肺灌注恢复,降低出血风险。联合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有利于溶解端部和部分血栓,促进肺组织再灌注的快速恢复,同时还能够抑制栓子凝结,阻止血栓继续发展,对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作用[7-8]。本次研究我们选择的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积极抗凝治疗,阻止血栓继续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多项检查,并结合实际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发作的部位和情况,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防止病情恶化,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呼吸频率(19.36±2.69)次/分钟、心率(68.51±11.27)次/分钟、动脉血氧分压(85.22±13.39)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21.25±1.22)mmHg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小于对照组,具P<0.05。本次研究数据说明急性肺栓塞患者急诊送医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必要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及相应的溶栓、抗凝治疗,以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急诊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显著,可以更好的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氧分压肺栓塞动脉血
肺栓塞及预防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