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22严从炳张玲胡敏张笑平戴红英廖伟芳吴甜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急诊科组间脑出血

严从炳,张玲,胡敏,张笑平,戴红英,廖伟芳,吴甜蜜

(上海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0 引言

急性脑出血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危险性高、致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三高”病症,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发生供血突然中断而至患者血液或者血管异常,最终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坏死,即为急性脑出血。该病症具有起病突然、合并病症多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抢救是确保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而科学有效的机制护理是确保患者抢救价值的基础[1]。笔者在本研究中为观察组纳选的60例患者施以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取得理想的护理结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依托样本分析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作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选取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急诊护理差异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入选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3~67岁,平均(52.68±2.39)岁。研究组入选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66岁,平均(58.38±2.42)岁。对比观察上述组间基础资料可见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至急诊科就诊后接受常规护理,即立即展开心肺复苏,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待急诊救治完成后细致观察患者的呼吸、瞳孔、心跳变化情况。研究组入选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①成立针对性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小组,定时培训组内成员的急诊护理操作技巧、急诊救治技能,丰富其理论知识,并将专业抢救技能纳入专业技能考核中,以提升护理人员对急救专业知识的重视度及专业化急救水平[2];②院前护理:要求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保持24 h畅通,接到120急救电话报警后快速准确的拿好救援物品,保证在3 min内出诊,在救援现的途中,对患者病情及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科学有效的抢救方案。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展开评估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后,立即向急诊科反应病情,以此提升抢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③病症监控:每15 min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水平,并做好记录,对其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患者更换舒适的体位以提升其舒适感;④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是急救工作展开的关键,因此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无菌操作。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定时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情况,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可能会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对高危因素展开针对性预防护理[3];⑤生理方向:接诊后协助医生对患者的展开吸氧治疗,最大限度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并使其颅内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应用软枕帮助患者稍抬头部,以将患者呼吸道阻塞风险;对其生命体征展开全方位监督记录,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及时连接呼吸机;⑥心理方向:多少脑出血患者会意识不清,因此急诊综合护理中的心理疏导工作主要针对性患者家属进行,患者家属心理消极及情绪不稳定对治疗方案的及时回应造成不利影响,进入导致患者错失治疗最佳时间风险增加,因此急诊入院需对患者家属展开简明直接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讲解,使患者对治疗抱以积极的心态。

1.3 评价标准。应用GA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展开评估:得分在0~45分,轻型得分在0~15分,中型得分在16~30分,重型得分在31~45分。应用BI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展开评估,最高得分为100分,得分为100分为无依赖,得分在61~99分为轻度依赖,得分在41~60分为中度依赖,得分少于40即可判定为重度依赖。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效果展开评估,最高得分为100分,得分在90分以上为很满意,得分在61~89分为满意,得分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人数-不满意人数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之中应用的软件为SPSS 20.0,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导入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计算结果,计数以%的形式显示,并在χ2检验之后,正负差计量数据用()表示,通过t检验之后,P<0.05则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各时间段组间GAS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接受干预前组间各指标得分经SPSS 20.0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AS评分(11.26±2.17)分低于对照组(17.64±3.49)分,而其BI评分(76.89±5.82)分高于对照组(65.24±7.47)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对比组间GAS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

表1 对比组间GAS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 GAS评分 B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0 24.25±3.25 11.26±2.17 54.64±5.13 76.89±5.82对照组 30 24.31±3.45 17.64±3.49 54.67±5.56 65.24±7.47 t - 0.489 6.152 0.546 5.789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评价。观察组满意度96.67%,对照组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评价[n(%)]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病情来势凶猛且病情变化快,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急性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与有效护理是患者生命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该病发生因素与高血压、吸烟、血管老化、高血脂及糖尿病有关,因此临床常规治疗以降颅压、补液及控制血压为主,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难以达到患者的要求。急性脑出血不仅具有脑出血的基本病症特征,且还具有生命威胁大、病情控制难度大且高致死率的特点,病情发生与发展均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患者干预后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4]。急诊护理的有效展开可帮助患者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急诊科护理人员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人员,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急救的第一线人员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护士在急救中的作用,迅速、准确、有效地抢救患者,在展开急救护理的前需对护理人员展开系统化的急性脑出血及其他急性病症护理培训工作,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急救一线护理人员上岗之前,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通过考试之前的岗位,所以为临床快速抢救病人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同时,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科还需与医院多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并科学各科室人员为患者展开急救干预,开通了绿色救援通道,先按照接诊与救治再进行用药、缴费及辅助检查等发展,放射科、检查科均采取了绿色通道,对急性幻想采取优先检查、优先检验的原则。同时与外科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当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时,急救人员应为手术做好准备,同时与手术室的外科人员联系进行急救,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是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及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键,因此要求急诊科以最短的时间最以有效的方案为患者展开救治,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干预前组间取得的GAS评分及BI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GAS评分(11.26±2.17)分低于对照组(17.64±3.49)分,而其BI评分(76.89±5.82)分高于对照组(65.24±7.47)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满意度,观察组96.67(29/30)较高于对照组83.33(25/3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急诊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评价。

猜你喜欢

急诊科组间脑出血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