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2汪陵张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效果实验组

汪陵,张鑫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生活条件得以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相关标准越来越高。临床路径为医护人员对一种疾病,构建的标准化、个性化治疗模式及程序,存在明确的诊疗的顺序、时间方面的要求,可以循证医学为主进行诊疗指南指导,以此达到治疗组织、疾病管理的目的,利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1]。针对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抽取的70名医学生为主,重点评判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法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19年1~12月呼吸内科的70名医学生,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5名。实验组男19名,女16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2.4)岁。对照组男20名,女15名;年龄20~22岁,平均(21.2±2.2)岁。两组医学生的一般资料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参照内科学中关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以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进行教学活动。选取典型住院患者为主进行分析授课,带教教师均为呼吸中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医学生实习的时间为4周、共6个课时[2]。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带教教师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作出评判,然后编制治疗方案。

1.2.2 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分阶段实行教学:①第一阶段实行疾病介绍,通过带教教师为医学生普及呼吸内科相关学习文本,结合文本疾病定义、发病机制、主要症状等进行实验室检查,提出诊断、治疗的问题;②第二阶段实行自学准备,需要医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熟悉疾病,结合病例相关信息整理思路、确定诊治方案,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整体诊断、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要求医学生经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文献不同形式,将理论知识、实践联系起来不断累积临床经验,以此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3];③第三阶段实行讨论,教学活动的过程医学生应汇报对疾病认识,对分析疾病转归过程、治疗方法进行讨论;④第四阶段实行总结,经带教教师结合医学生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比如:诊断依据、并发症处理,对医学生解答总结、明确疾病诊治的重难点,旨在使医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疾病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两组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评分、对教学方法满意度。

1.3.2 通过命题考试的方式,对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操作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上述几项考核项目的评分总分分别为:50分、30分、20分,分值和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病例分析能力、操作水平呈正比。

1.3.3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查阅资料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各项总分均为5分、分数更高表示教学效果更理想。

1.3.4 采取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几个等级,对两组医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状况进行评判,前2项相加之和×100%=总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涉及数据信息列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数资料率%两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实行比较处理,采取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差()、两组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评分实行比较,通过t加以检验。对比的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统计学的差异性存在;对比的结果显示为P>0.05,不能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差异情况对比。两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差异情况对比[n(%)]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情况对比。两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情况对比()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情况对比()

组别 基础理论知识 病例分析 临床操作实验组 44.17±1.65 23.48±2.19 17.46±2.55对照组 41.25±1.33 20.23±1.31 15.18±1.08 t 8.1512 7.5344 4.8708 P 0.0001 0.0001 0.0001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评分的差异情况对比。两组教学效果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评分的差异情况对比()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评分的差异情况对比()

组别 学习主动性、自觉性 查阅资料能力 理论知识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实验组 4.16±0.53 4.29±0.46 3.65±0.18 4.26±0.27 3.84±0.62对照组 2.41±0.29 2.73±0.32 2.57±0.12 3.41±0.23 2.72±0.18 t 17.1366 16.4700 29.5348 14.1779 10.2633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为临床路径引入到临床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医学生教学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将理论知识、实践联系起来,为医学生转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4]。经实习可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巩固知识,独立完成临床各项操作、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呼吸内科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疾病范围较广的学科,具有病种复杂、治疗难易系数大、专业程度深等特征,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特殊,主要体现在循环系统、肾脏系统等容易引发不同的合并症方面。通过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带教教师选择病例,然后结合教学材料对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加以讲解,以此明确教学重难点、及时总结[5]。该种教学模式重视系统讲解,主要为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不能有效调动医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实施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作为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结合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学、临床联系到一起,规范临床诊疗程序并充分发挥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6]。不仅如此,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运用可明确教学的目标、规范教学的过程及诊疗程序,所以不易于发生随意性和差异性问题,同时利于有效弥补传统带教教学的不足,促使教学方法更加系统、富有针对性。与此同时,临床路径式教学能很好的描述教学的内容及活动,确定预期目标和教学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实行相关记录工作等,若是存在变化可以详细标明变化的原因及内容,进而能为更好的执行临床路径式教学奠定基础[7]。值得一提的是,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改变医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有助于积极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形式,逐渐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较好,体现在可提高医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教学效果,以及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水平、病例分析水平多个方面。

猜你喜欢

医学生教学效果实验组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