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临床意义

2021-07-22任凤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异位症检出率内膜

任凤梅

(广东省水电医院,广东 广州 511340)

0 引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活性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外,使得内膜细胞进入盆腔异位生长[1]。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同时可能与化生内膜、良性转移、医源性的内膜移植以及免疫防御功能缺陷等因素有关[2]。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即指浸润深度超过5 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3]。常累及宫骶韧带、膀胱、肠道、阴道中段、阴道后穹窿以及道格拉斯窝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方式也逐渐增多,也使得临床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本次研究通过对76例疑似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研究,分析MRI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广东省水电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所收治的疑似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年龄21~48岁,平均(34.51±2.15)岁。所有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阴道超声:取患者截石位,探头设置频率为7 MHz,将探头涂抹耦合剂,套上无菌橡胶套,经阴道置入探头,对子宫及附件进行检查,包括回声、大小、形态、两侧附件,采用探头触痛阳性引导法检查累及部位,观察并判断病变位置。MRI检查:GE1.5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盆腔相控阵线圈。检查前叮嘱患者需要空腹8 h以上,并饮水800~1000 mL,用以充盈膀胱,并确定患者无任何铁磁性物质,确认患者是否有磁共振检查禁忌证。T1WI序列为TR=880 ms,TE=7.38 ms,矩阵352×192×256;T2WI:TR=3400 ms,TE=73.15 ms,矩阵320×256;层厚4 mm,间隔0.5 mm,FOV=420 cm×420 cm。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

1.3 观察指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及对累及部位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χ2/t校检;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术前诊断结果对比。经术后病理证实,76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共60例为阳性,16例为阴性。TVS结果显示,阳性56例,其中真阳性64例,误诊8例,误诊率12.5%(8/64),阴性12例,真阴性8例,漏诊4例,漏诊率33.3%(4/12);MRI结果显示,阳性62例,其中真阳性60例,误诊2例,误诊率3.2%(2/62),阴性14例,真阴性14例,漏诊0例,漏诊率0%(0/14)。MRI在误诊率、漏诊率上数据均要低于TVS(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对比

2.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对比。MRI与TVS在灵敏度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7.4%、96.8%、100%,均要远高于TVS的50%、84.2%、87.5%、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对比[n(%)]

2.3 不同检查方式对不同累及部位检出率对比。60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切除病灶153处,其中膀胱2处,肠道14处,阴道中段3处,阴道后穹窿29处,道格拉斯窝71处,宫骶韧带33处,其他1处。MRI与TVS在累及膀胱、阴道中段、其他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累及肠道、阴道后穹窿、道格拉斯窝以及宫骶韧带上检出率要高于T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式对不同累及部位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人群中,25~45岁女性发病率高达75%[4],且未生育和生育较晚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也是最严重的,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在临床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常见的检查方式有超声检查、MRI检查、腹腔镜探查、病理检查等。但腹腔镜探查、病理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患者接受意愿不高,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超声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虽然具有无创、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易受多因素所影响,如对微小病变检出率较低,且受操作水平所影响[5],从而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而MRI是一种多功能检查设施,其原理是通过磁共振物理现象,获取人体电磁信号,并进行人体信息重建,通过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包括氢质子密度、横纵向驰像时间T1、T2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组织信号,同时通过不同成像序列、参数,获取不同的成像,从而多层次的对病变区域进行分析,呈现更加完整的图像,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且不会产生对人体辐射伤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误诊率3.2%、漏诊率0%,均低于TVS误诊率12.5%、漏诊率33.3%(P<0.05)。MRI与TVS在灵敏度上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但MRI的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7.4%、96.8%、100%,均要远高于TVS的50%、84.2%、87.5%、66.7%,组间数据两两对比均有意义(P<0.05)。MRI与TVS在累及膀胱、阴道中段、其他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累及肠道、阴道后穹窿、道格拉斯窝以及宫骶韧带上检出率要高于TVS(P<0.05)。说明了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后期实施治疗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最低限度的降低了外来因素影响,继而更利于术前评估。

猜你喜欢

异位症检出率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