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应用

2021-07-22李艳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革兰耐药性

李艳珍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输血科,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临床实践和多项文献报道均表示,细菌遗传物质中有耐药基因。就目前国内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来看,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也随之增加,在临床中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也变得更为常见[1]。调查研究发现,有个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修养或者留置管路,需长时间用抗菌药物实施预防或者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患者机体内发生菌群失调问题,导致其感染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以此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2]。相关文献报道指出对于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监测结果能够对疾病诊治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依据,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地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预防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来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微生物检验其结果为阳性的200份检验标本入选研究,其中有男134例,女6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23~73岁,平均(48.12±3.23))岁。200份标本的具体类型见下:有45份是血液标本,23份是粪便标本,11份是腹水标本,50份是尿液标本,13份是胸水标本,22份是咽拭子标本,13份是分泌物标本,23份是痰液标本。

1.2 方法。200份检验标本都统一实施细菌培养以及分离,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具体操作见下:①根据常规要求对检验标本实施培养和增殖,接着按照细菌培养要求观察所培养的菌落外观特征,并进行分离,经纯化培养,保存好分离所得菌株,按照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对其细菌种类实施鉴定;②采取KB法以及MIC法对分离所获菌株实施药敏测试。

1.3 观察指标。对200份检验标本中所分离的细菌种类进行观察,同时监测其细菌耐药性。

1.4 统计学处理。借助于Excel构建数据库,利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以t比较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以χ2进行比较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份细菌菌株类别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不同菌属菌株对于不同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情况如表1所示。200份检验标本共分离出有200株菌株,在这之中革兰阴性菌菌株共为112株,所占比重为56.0%;有88株经检测为革兰阳性菌菌株,所占比重为44.0%。在革兰阴性菌菌株中,有70株是大肠埃希菌菌株,所占比重为35.0%;有24株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所占比重为12.0%;有18株是变形杆菌菌株,所占比重为9.0%。在革兰阳性菌菌株中,有48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所占比重为24.0%;有20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所占比重为10.0%;有20株为肠球菌属菌株,所占比重为10.0%。通过研究发现,革兰阳性菌菌株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大肠埃希菌菌株;革兰阳性菌菌株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通过不同菌株对于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分析以及药敏试验检查发现,大肠埃希菌菌株对于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表现相对比较弱,变形杆菌菌株对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相对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有耐药性。肠球菌属菌株对于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弱,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SSA菌株、MRSA菌株对于氨苄西林以及青霉素G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对于头孢唑林、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等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强。详见表2。

表1 200株细菌菌株类别分布情况的分析[n(%)]

表2 不同菌属菌株对于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在抗生素药物的研究上也逐渐深入,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所谓细菌感染是指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于人体内持续生长繁殖、释放毒素等其他产物所造成的相关症状[3]。临床研究发现,实施外科手术的病例容易出现感染,为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长时卧床时间较长,并留置很多管路,故很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者其他位置感染,需用抗菌药物治疗,基于这种形势下,很容易出现二次感染或者细菌耐药情况。文献报道指出,细菌基因有耐药基因,在临床中使用抗菌药物时若不合理,很容易产生多重耐药菌,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4]。

临床研究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者共识中就明确提出,对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这种方式可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指导。相关报道研究明确指出,细菌种类存在的差异对于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和其疾病发展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耐药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中对实施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予以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疾病用药情况[5]。

本次研就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分离发现,200份检验标本中菌株一共有200株,在这之中有112株是革兰阳性菌菌株,包含有变形杆菌菌株、大肠埃希菌菌株以及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有88株为革兰阳性菌菌株,其中包含有肠球菌属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在革兰阴性菌菌株中比重最大的是大肠埃希菌菌株;而在革兰阳性菌菌株中比重最大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对于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表现相对比较弱,变形杆菌菌株对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相对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有耐药性。肠球菌属菌株对于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弱,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SSA菌株、MRSA菌株对于氨苄西林以及青霉素G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对于头孢唑林、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等产生的耐药性相对比较强。

综上所述,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细菌耐药情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规范与合理,继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此外,在实践操作中若患者存在严重感染,须多次留取标本进行检验;同时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必须实时完成,以防出现二次感染;若在患者所感染的致病菌对治疗中所用抗菌药物有耐药现象,可结合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和治疗要求及时更换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革兰耐药性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电沉积制备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氨苄西林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降钙素原提示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