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SPOT.TB对疑似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1-07-22李巧珊黄祥亚程家喜杨洁唐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抗酸敏感度结核

李巧珊,黄祥亚,程家喜,杨洁,唐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 感染科,广东 中山 528415)

0 引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侵袭人体的多个脏器。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1-2]。结核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和消化道传播,从而增加了结核的传播和感染机会。本文以本院疑似结核病患者为研究案例,采用T-SPOT.TB试剂盒进行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以期为该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现全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2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5例,女155例,年龄13~73岁,平均(45.3±13.6)岁。将4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69例,年龄13~30岁,中年组133例,年龄31~55岁,老年组218例,年龄56~73岁。纳入本研究的案例排除糖尿病、精神类疾病、血液病及艾滋病等疾病患者,且在诊断测试前未接受过抗痨病治疗及服用相关抗痨药物。结核病判定标准:患者具有发热、胸痛、咳嗽等临床特征,且抗酸涂片试验呈阳性。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支持结核病的诊断,且后期相关抗结核病的治疗方案有效。

1.2 试验方法

1.2.1 T-SPOT.TB检测:采用Oxford Immunotech公司的T-SPOT.TB试剂盒进行检测。对420例疑似患者做静脉采血6 mL,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分离得到单个血浆核细胞(PBMCs)并制备成细胞悬液备用。

1.2.2 PPD检测、抗酸杆菌染色: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于72小时后观察反应结果,硬结≥5 mm为阳性。抗酸杆菌染色通过在加热条件下使结核分枝杆菌与石碳酸复红形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后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如出现红色则检测结果为阳性[3]。

1.3 统计学分析。本文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疑似患者的诊断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疑似患者420例。最终诊断为结核感染者268例。其中男164例,女124例。青少年组确诊42例,中年组确诊83例,老年组确诊143例。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龄组及性别患者确诊结核感染分布情况[n(%)]

2.2 T-SPOT.TB对疑似结核病的检测结果。采用T-SPOT.TB对420例疑似结核感染者进行诊断分析,在268例确诊感染者,232例T-SPOT.TB检测为阳性,敏感度为86.6%。在152例非感染组中,98例T-SPOT.TB检测为阴性,特异度为64.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SPOT.TB检测结果

2.3 不同年龄组T-SPOT.TB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老年组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分别为95.8%和82.7%。中年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次之,分别为80.7%和48.0%。青少年组的敏感度级特异度最低,分别为66.7%和44.4%。三组年龄段的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疑似结核感染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分析

2.4 T-SPOT.TB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T-SPOT.TB试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6.6%,PPD试验检出率为33.2%,抗酸杆菌染色试验检出率为45.7%。该结果表明T-SPOT.TB试验针对结核杆菌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见表4。

表4 不同检测方法对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分析价值

3 讨论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乙类传染性疾病,易传播[4]。因此寻找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对尽早控制和治疗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中的420例疑似感染者除进行T-SPOT.TB检测,还采用PPD检测及抗酸杆菌染色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表明T-SPOT.TB方法在这两个指标上分别为86.6%和62.5%,均显著高于PPD和抗酸染色涂片法。且本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年龄组中,老年组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分别为95.8%和82.7%,高于中年组的80.7%和48.0%,也高于青少年组的66.7%和44.4%。且三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结论,笔者认为T-SPOT.TB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但也有报道表明[5],T-SPOT.TB检测结果做回顾分析,发现此类年龄段人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低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人群。报道认为其原因为老年人感染概率较高,且大多数处于潜伏状态,IGRA无法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性感染,因此T-SPOT.TB检测特异度低于青少年人群[6]。这与本文得出的结果不相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案例样本数量、区域人群差异等原因所致。具体原因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420例疑似结核感染者进行的T-SPOT.TB检测、PPD检测、抗酸杆菌染色试验,表明T-SPOT.TB对结核分歧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具有突出优势,应作为结核病的重要临床检测方法去推广。

猜你喜欢

抗酸敏感度结核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POT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