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2021-07-22余炳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清创换药乙组

余炳锋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6)

0 引言

对于门诊接受的开放性创伤病患而言,大多数需要行清创缝合术,这一治疗方式在外科治疗中较为常见[1],主要作用为将病患伤口内存在的异物清除,继而达到将坏死组织、污染去除的目的,在完成这些操作之后把伤口缝合。而病患在术后一般都需要进行定期的药物更换[2],同时医护人员会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病患伤口得到有效治疗,加速伤口愈合。但是如果换药频率较高,会使伤口暴露时间增加[3],从而会导致病患伤口的顺利愈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使清创缝合术的治疗效果以及病患的愈合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对换药的间隔时长引起高度重视,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将换药间隔时间适当的延长,能够使组织生长速度加快,利于伤口愈合。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在门诊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的128例病患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研究分析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1~12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的128例病患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这128例病患分为两组,64例为甲组,64例为乙组。甲组有男38例,女26例,年龄16~49岁,平均(31.03±2.84)岁;伤口直径为0.2~11 cm,平均(3.85±2.27)cm。乙组有男36例,女28例;年龄18~51岁,平均(34.58±3.71)岁;伤口直径0.4~10 cm,平均(5.69±2.0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知晓,并且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患;②认知能力较好,且临床资料信息完整度较高的病患;③伤口分级属于清洁伤口,深度适中,且出血量在100 mL范围以内。剔除标准:①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是治疗依从性较低的病患;②伤口部位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情况的病患;③患有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患;第四,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病患。

1.3 方法。对甲组及乙组所有病患行清创缝合术,并且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具体操作内容为:①门诊护理人员将覆盖在病患伤口部位外层的敷料取下来,采用生理盐水来对内层辅料进行浸润,借助镊子将内层辅料取下来,在伤口敷料揭开之后,如果病患出现小量的出血,则应当采取医用棉签来对伤口进行短暂的压迫,从而让伤口快速止血;②护理人员可选择应用75%的酒精或者是0.5%的碘伏来对病患伤口附近皮肤进行一个环形的消毒,注意应当从内往外进行,在消毒结束之后,使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来对伤口进行清洗,应当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开展这些操作时,必须使用适中的力度,不可用力过度导致影响伤口愈合;③采取双层沾染75%酒精的医用纱布来对包裹病患的伤口部位,将无菌敷料置于其中,采取胶布以及绷带来将其固定,如果伤口在头部,则应当采取弹力网帽来将其固定好。甲组换药次数为1次/1 d,乙组则在清创缝合术结束第1 d、第2 d各换一次,后期每隔2~3 d换一次。在清创缝合术结束7~14 d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缝线,在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1.4 观察指标。①对比2组伤口愈合情况,具体评价标准为:I期愈合评价标准:伤口边缘对合情况较佳,且缺损不大,无局部坏死、局部感染以及血肿等情况发生,组织修复速度以及再生速度均较为良好,伤口愈合速度较快,功能恢复较为理想;II期愈合评价标准:伤口有一点空隙以及缺陷存在,且边缘完整度不佳,伤口发生炎症或者是红肿,在创腔中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创口功能恢复不佳,有较为明显的瘢痕存在;III期愈合评价标准:伤口敞开,在对其实施引流操作之后发生感染,必须在控制感染且肉芽组织恢复至健康状态时再实施二期缝合;②对比2组愈合时间;③对比2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具体包括血肿、坏死、感染、痂皮受损以及肉芽增生;④对比2组治疗满意度。选择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2组病患的具体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指标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以及很满意,总分100分,59分以下代表其不满意,60~89分代表其一般满意,90分及以上代表其很满意,(很满意+一般满意)=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及计算,选择SPSS 20.0软件来进行。()代表所涉及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所涉及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伤口情况情况。乙组I期愈合率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伤口情况情况[n(%)]

2.2 对比2组伤口愈合时间。乙组伤口愈合时间比甲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伤口愈合时间()

表2 对比2组伤口愈合时间()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甲组 64 8.57±1.53乙组 64 7.40±1.12

2.3 对比2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乙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n(%)]

2.4 对比2组治疗满意度。乙组治疗总满意度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2组治疗满意度[n(%)]

3 讨论

清创缝合术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伤口处理治疗方法,其能够将坏死组织以及伤口中存在的异物清除,将伤口缝合之后能够让伤患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受到感染,使病患的术后恢复效果得到一定保障[5]。但是,因为清创缝合术的相关操作极易导致病患伤口发生渗血现象,如果渗出的血液在创伤口附近停留的时间过长,将会促使大量细菌在此繁殖,从而导致病患发生一系列的炎症。伤口的愈合过程是是一个具有一定连续性的过程,其主要包括渗血阶段、组织修复阶段以及瘢痕阶段[6],这些阶段有时会在同一期间内出现,有时会交替性的出现,在修复阶段,主要为组织增生,为使伤口能够在短期内尽快愈合,要求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对病患实施定期性的药物更换,从而促进组织细胞的增生,最终确保伤口愈合效果。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对敷料的更换引起高度重视,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药物更换过于频繁,除了会对伤口造成撕扯[7],使伤口愈合效果达不到预期之外,还会对病患整体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可以结合病患实际疾病情况来适当延长药物更换的间隔时间,这样能够使伤口组织牵拉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将伤口暴露时间适当减少,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每天换药,乙组术后第1d及第2 d每天换药,第3 d开始每隔2~3 d换一次药,研究结果显示,乙组I期病患愈合率比甲组高,伤口愈合时间比甲组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甲组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比甲组高,P<0.05,说明对于门诊清创缝合术病患而言,应当将换药间隔时间适当的延长,不仅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以使病患治疗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将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最终令病患满意度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对门诊清创缝合术病患实行定期换药,将换药间隔时间延长,可促进其伤口康复,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具有较为理想的愈合效果,并且能够使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一定控制。

猜你喜欢

清创换药乙组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清创消毒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记蓝戈医药用品(北京)有限公司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