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变量

2021-07-21漠鹰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权异域西洋

漠鹰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色的高原孕育着当时世界领先的农耕文明,而蓝色的海洋则诞生了东方的海洋文化。

历史上中国的海洋文化曾经盛极一时,始终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西方航海的发展历史中,也能看到古老东方文明的影子。不过在15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观念的落后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的航海技术迅速衰落,并处于落后挨打的位置。

李峰的《历史的变量——海洋视角下的中国历史》,从航海发展的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由盛转衰,但终将重新崛起的历程。

中国对于航海的目的,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宣扬,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商业色彩非常薄弱,以至于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对于航海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弱。

而在西方,驱使航海家们一次又一次远航的动力就是一个字:钱。葡萄牙政府派达·伽马东航印度,西班牙政府派哥伦布远航美洲,统统都是为了巨大的利益。西方列强征服四海,四处掠夺,“仗剑经商”。

东西方观念上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路线,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按照作者的说法,战术上的胜利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失败。这便是所谓颠覆性的错误。

近代中国海军的孱弱,航海技术的裹足不前,让西方形成了一种印象,“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土黄色的内陆文化”。就连黑格尔也在《历史哲学》中提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各国而言,“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但是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在航海技术上达到了巅峰,曾经在海权的控制上空前强大。虽然由于近代海权的式微而衰落,但是随着当今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视,随着振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梦、海洋梦,已经在逐渐成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文明一直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在上古时代,先人们通过航海技术满足生存的需要,“利涉大川”;在封建时代,帝国利用航海技术“耀兵异域”,展示国威;在当今社会,维护中国海权,建设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年刘步蟾等去西洋学习舰船技术的公派留学生出发前所立下的誓言犹然在耳:“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凭海而兴,筑梦扬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海权异域西洋
西洋菜煲陈肾汤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新海权时代
异域寻踪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