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吸氧的效果分析

2021-07-21张昌红张作清李蓓蓓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心率

张昌红,张作清,李蓓蓓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科,北京1000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被称为COPD,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不可逆的受限,肺功能下降,因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现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1]。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目前是国内外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更加舒适、方便,不增加护理工作量[2,3]。本次研究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4],并合并呼吸衰竭。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58.66±11.56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3例;年龄58.74±10.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40岁;(2)血气分析pH>7.28,氧合指数介于100~300mmHg;(3)意识清楚,可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4)所有患者均符合AECOPD并同时合并呼吸衰竭。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病人;(3)呼吸心跳停止,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动脉收缩压(SAP)<90mmHg]者;(4)二氧化碳分压(PCO2)≥70mmHg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解除气道痉挛、祛痰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参数设置:吸入氧浓度30%~50%,流量20~40L/min,37℃、100%相对湿度气体。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监测情况,主要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2)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3)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频率、心率等。(4)生活质量。采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越好。(5)心理状态。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测,分数越低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PaO2(mmHg) PaCO2(mmHg) Sp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55.03±5.83 54.14±6.01 0.58 0.563 63.16±8.05*68.2±10.01*2.149 0.036 61.41±3.11 60.23±3.34 1.42 0.162 56.23±4.68*42.30±6.64*11.139 0.000 73.15±4.89 72.35±5.58 0.59 0.557 89.31±5.21*94.35±5.01*3.819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比较(±s,次/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比较(±s,次/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呼吸频率 心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32±2.9 31±3.5 1.21 0.233 27±5.7*21±6.8*3.70 0.001 102±3.3 101±6.6 0.74 0.462 82±8.9*75±10.3*2.82 0.007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FEV1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3.07±0.85 3.12±0.36-0.30 0.768 3.18±0.31*3.36±0.28*-2.36 0.022 65.21±5.53 65.03±6.61 0.11 0.909 68.51±5.34*73.38±4.28*-3.90 0.000 71.59±6.54 72.01±6.86-0.24 0.809 74.36±5.69*79.81±5.02*-3.93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生命活力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21.52±1.03 21.63±1.00 0.410 0.683 28.12±1.35 36.21±2.24 19.563 0.001 23.36±1.63 23.43±1.53 0.198 13.991 29.10±2.31 36.86±2.64 13.991 0.001 23.37±1.04 23.41±1.08 0.169 14.266 29.10±1.33 35.97±2.74 14.266 0.001 22.86±1.31 22.81±1.30 0.171 17.107 28.86±1.62 36.12±2.14 17.107 0.001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心理健康 总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21.52±1.03 21.63±1.00 0.410 0.683 28.12±1.35 36.21±2.24 19.563 0.001 23.36±1.63 23.43±1.53 0.198 13.991 29.10±2.31 36.86±2.64 13.991 0.001 23.37±1.04 23.41±1.08 0.169 14.266 29.10±1.33 35.97±2.74 14.266 0.001 22.86±1.31 22.81±1.30 0.171 17.107 28.86±1.62 36.12±2.14 17.107 0.001

2.5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n 30 30 t P 42.11±2.76 42.54±2.47 0.65 0.527 31.33±2.21*27.21±1.34*8.73<0.001 41.76±2.55 41.59±2.71 0.25 0.803 32.11±2.31*28.76±1.15*7.11<0.001

3 讨论

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在病情出现急性加重后,很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这就需要患者即使接受呼吸支持干预[5]。HFNC用于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1)提供稳定的氧浓度:HFNC连接鼻导管的供气管道内径较传统氧疗管径明显增大,大管径供氧保证了最高60L/min的混合气体流量,大于患者的吸气峰流量,内置空氧混合器保证患者氧浓度的稳定;(2)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HFNC能产生上气道呼吸末正压,通过外源性PEEP作用抵消内源性PEEP的影响,防止肺泡塌陷,从而改善肺泡通气量[6];(3)生理死腔冲刷效应:HFNC能减少死腔通气量和死腔气体重呼吸,从而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改善无效腔通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7~10]。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呼吸支持干预能够显著注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呼吸支持干预能够显著注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HFNC能有效的改善氧和,减低二氧化碳分压,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加潮气量。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证实,HFNC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改善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也改善患者对于生活的信心。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证实,HFNC能够显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良好时,会对疾病的恢复大有帮助。

综上所述,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让其接受经鼻高流量吸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血气指标,该方案的可行性较强。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心率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率多少才健康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