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对比

2021-07-21余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切术息肉宫腔镜

余锋

(汝南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汝南463300)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受感染、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下引起基底层局限性增生,最终病变为息肉,也是导致女性不孕及月经失调的关键因素。临床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通过清除息肉组织达到治疗目的[1]。近年来,宫腔镜的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不仅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腔情况,且可活检取出的组织,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2]。刮宫术可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清除,同时也可清除一些潜在内膜息肉;电切术的可将深层息肉切除同时,去除周围内膜组织,保留了子宫内膜的完整性,且手术创伤较小。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进行对比,深入探讨其疗效,旨在为未来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年龄24~41(32.51±3.16)岁;不孕时间1~8(4.56±2.54)年;按息肉类型分类:单发24例、多发18例。B组年龄25~40(32.53±3.18)岁;不孕时间1~9(4.61±2.59)年;按息肉类型分类:单发23例、多发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妇科内镜学》[3]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②近三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③有家属陪同。(2)排除标准:①合并宫腔粘连;②合并子宫肌瘤;③由于其他因素而导致不孕;④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结束月经3~7天后予以手术治疗,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常规阴道内部消毒,并给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采用宫腔镜探查宫腔,确认息肉大小、位置及其数量。

1.3.1 A组 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用大小适宜的刮匙,将息肉刮除,负压吸引宫腔。

1.3.2 B组 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采用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判断是否需切除子宫内膜。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口服安宫黄体酮,1片/次,2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宫腔黏连以及颈管狭窄,同时对其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复发的判定标准参照《妇科内镜学》[3]中相关内容。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手术时间(min) 住院天数(d) 术中出血量(ml)A组B组 t P 23.14±9.46 24.07±8.74 0.468 0.641 3.83±0.52 3.61±0.45 2.073 0.041 33.65±11.31 28.56±10.44 2.143 0.035

2.2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局部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出的赘生物,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主要与细胞遗传学、内分泌激素等因素有关。子宫内膜息肉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异常,且患者体内肿瘤抑制基因PTEN水平的降低与苏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可促使部分雌激素靶基因的信使RNA明显增多,进而导致相应的受体含量增加,最终引起增生[4]。此外,雌、孕激素可通过其受体在调节子宫内膜增殖与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受体在局部子宫内膜的低表达可导致内膜无法正常转化,进而难以发挥拮抗雌激素的增殖功能,最终加快子宫内膜息肉的发展。

临床以往常采用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疾病,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药物治疗后预后不甚理想,且易复发。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技术,不仅可有效切除息肉组织,且同时降低了正常子宫组织受损程度,从根本上去除子宫内膜息肉[5,6]。宫腔镜下可充分体现宫腔内情况,精准定位病灶,以便手术更为彻底的清除息肉,尽可能保持子宫内膜的完整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电切术与刮宫术均可在宫腔镜下进行,其中宫腔镜下刮宫术可根据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具体情况,选择大小适宜的刮匙刮除息肉,操作方法简单,但易引起患者术后阴道出血,还可能因刮除不彻底致使息肉复发[7]。宫腔镜电切术在切除息肉所采用的的是电切环,可深入息肉,利于多息肉的完全切除。

刮宫术可将子宫内膜息肉与部分潜在的内膜息肉一并清除,有利于缓解患者症状。但刮宫术的清除范围广,对宫内造成的创伤较大,更有甚者出现大出血,且容易造成宫颈管狭窄或是感染等并发症。此外,术中采用的刮匙对宫角部及子宫底部的刮除难度较大,息肉组织的切除率无法保证,复发率也因刮除不彻底而升高。电切术采用电切割,切除息肉,在子宫浅肌层达2~2.5mm位置将内膜息肉深层切除,极大降低息肉再生可能性,同时也可适当取出周围内膜组织,降低复发率,在保证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同时,也可相对降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8,9]。术中对于宫角部及大血管部位可采用电极凝固,防止大出血[10]。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住院时长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组,B组手术时间略高于A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略低于A组,提示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天数,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并发症及复发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住院时间,其疗效较宫腔镜下刮宫术相比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电切术息肉宫腔镜
宫腔镜技术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