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7-21贺小立郭利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气负压通气

贺小立,郭利平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1.儿科;2.妇产科,河南 新乡453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患儿肺部的一种炎症过程,是由肺内外原因所引起的,临床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的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为急促呼吸、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呼吸窘迫(极度缺氧的表现),患儿症状为出现胸闷、咳嗽、血痰等[1]。临床收治该类患儿主要手段常采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自主呼吸,机械通气后患儿不能自主排出肺部分泌物,故气管内吸痰是该类疾病患儿气道护理的关键[2]。本研究旨在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10(6.77±1.48)岁;体重10~22(15.19±2.17)kg;病程4~10(7.01±2.16)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0~22(15.19±2.35)分。观察组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4~11(6.81±1.36)岁;体重10~23(15.37±2.02)kg;病程4~11(7.12±2.07)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0~23(15.21±2.32)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3];(2)均病情处于稳定期;(3)符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条件,即动脉PaCO2>50mmHg,或高浓度吸氧条件下PaO2<70mmHg,PaO2/Fi O2≤200mmHg;(4)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气管疾病;(2)伴有原发性疾病;(3)心肺功能存在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开放式吸痰,具体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及无菌手套,调节负压吸引器,于吸痰管连接,断开呼吸机管路,暂时关闭负压,将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送入气道内,开启负压,左右旋转进行吸痰。

1.3.2 观察组 采取密闭式吸痰,具体方法:(1)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密闭式吸痰管的透明三通端连接气管导管切开口,使用侧管端连接人工鼻,使人工鼻处于上方,并调节透明端位置;(2)将人工鼻上的氧气孔连接吸氧管,另将输液器插入生理盐水注射水中,去掉头皮胶线,将输液器过滤器直接连接吸痰管冲水口形成冲洗装置;(3)吸痰时吸痰管负压控制阀连接吸引装置,左手握住三通,右手将吸痰管插入气导管内后按下负压控制阀,按压负压控制阀旋转式吸引,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4)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松开控制阀完成吸痰。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分别于两组患儿进行吸痰前和吸痰后,抽取动脉血5ml通过血气分析仪(厦门海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孚BGA-101)检查进行检测血气指标情况,包括:SaO2、PaO2、PaCO2;(2)检测并记录患儿吸痰前后前后潮气量(TV)、呼吸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 O2)等参数变化,计算患者RICdyn,RI=FiO2/PaO2,Cdyn=VT÷(气 道 最 高 压-PEEP)。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吸痰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吸痰前,两组患儿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两组患儿SaO2、PaO2均一定程度升高,Pa-CO2则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吸痰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SaO2% PaO2(mmHg) PaCO2(mmHg)吸痰前 吸痰后 吸痰前 吸痰后 吸痰前 吸痰后对照组观察组n 31 31 t P 82.79±3.26 83.06±3.21 0.329 0.744 89.45±3.17 97.89±1.16 13.921 0.000 63.47±4.56 64.89±3.91 1.316 0.193 85.18±4.37 76.09±4.49 8.078 0.000 61.67±3.85 62.29±4.51 0.582 0.563 50.45±4.38 42.19±4.07 7.692 0.000

2.2 两组吸痰后肺通气指标比较 吸痰后观察组RI、Cdy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通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通气指标比较(±s)

n RI(mmHg) Cdyn(ml/cmH2O)对照组观察组31 31 t P 0.62±0.05 1.31±0.12 29.552 0.000 15.19±1.75 23.58±2.74 14.368 0.000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儿科较多见,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为进行性的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表现为发热、感染等中毒症状,对严重感染或者休克的患儿,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需加强警惕[5]。

密闭式吸痰整个吸痰过程处于密闭环境中,减少了开放吸痰反复进行打开呼吸机管道,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同时在吸痰过程中不会因患儿呛咳喷出而造成环境污染,避免了交叉感染,减少了不良情况的发生[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吸痰后,两组患者SaO2、PaO2均一定程度升高,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则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RI、Cdyn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患儿肺通气功能。开放式吸痰进行时需断开呼吸机,在吸痰期间脱离呼吸机会减少患儿肺泡气体交换容量,增加患儿风险,导致患儿肺内肺容量降低,致使患儿无法保持较好的氧合导致发生心率加快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不良情况[7]。密闭式吸痰在无需断开呼吸机的情况下实施,可有效缓解了肺泡萎缩和复张,降低因吸痰而致的肺容量减少,避免了肺组织的再次受损。吸痰过程患儿呼吸道内病菌能以较快的速度被咳出,无论对患儿还是对护理人员都是感染源,特别在湿化气道时很容易引起患儿咳嗽,痰液会喷到护理人员身上,对护理人员产生职业伤害[8]。密闭式吸痰具有相对较完整的密闭性,可避免吸痰时患儿呛咳痰液四溅,污染护理人员及床单,减少交叉感染几率,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且对于吸痰频次较多的患儿,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所需费用较低于一次性吸痰管吸痰费用,减少患儿支出,同时节约耗材[9]。由于气道的密闭性不能维持,在开放式吸痰过程中,呼气末正压不能正常维持,而且机械通气不能同时进行,吸痰过程中导致Sp02下降[10]。密闭式吸痰可在不断开呼吸机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吸痰,从而保证患儿的肺容量以及血氧饱和度,避免肺容量以及血氧饱和度的降低,较好的维持患儿的氧合,避免患儿出现反射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患儿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血气负压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不通气的鼻孔
黑珍珠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