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1-07-21崔向领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腹腔例数医师

崔向领

(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肝胆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肝胆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肥胖、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病情一旦发作,可能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侵入性,易导致患者术后肠管与脏器间、肠管与腹膜间出现异常的黏附,造成肠粘连[1]。有研究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肠粘连发生,但仍无法有效避免,故寻找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较为关键[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胆囊结石切除术治疗的140例患者,其中女74例、男66例;年龄42~70(55.10±2.16)岁;体重指数18.7~25.6(22.19±0.58)kg/m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胆囊结石诊断标准[3];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胆囊坏死、穿孔、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2)排除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转开腹手术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障碍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者。

1.3 方法 (1)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观察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肠粘连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牵扯痛、阵发性绞痛、肠麻痹、排气不顺、肠道蠕动慢等症状;经X线诊断可见小肠充气有张力、宽大液平面;超声可见腹内脏器间的移动减小,肠系膜增厚>1cm,局部肠管扩张>2cm;同时排除肠扭转、腹部外疝等症状,即可确诊。(2)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统计140例胆囊结石术后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女、男)、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施术者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是、否)、腹腔残余感染(是、否)。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影响胆囊结石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 140例患者LC术后,发生肠粘连30例,发生率为21.43%(30/140)。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LC术后肠粘连发生不受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合并糖尿病、施术者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的影响(P<0.05)。见表1。

表1 影响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以LC术后是否发生肠粘连为因变量,发生肠粘连赋值为“1”,未发生肠粘连赋值为“2”,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施术者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为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施术者手术例数少、留置引流管、有腹腔残余感染均是导致胆囊结石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影响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术后肠粘连是由于患者机体腹腔内出现炎症、出血、应激反应等情况,导致肠管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出现不正常粘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LC术被广泛用于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其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但因患者个体肠管浆膜损伤反应的敏感性不同等,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仍较高[4]。

本研究结果中,患者合并糖尿病是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在于,患者由于机体合并糖尿病,其机体糖代谢系统出现异常,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蛋白质、脂肪等消耗增多,机体易出现营养不良,促使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障碍,病原菌、微生物等大量繁殖,进而增加机体受到感染的风险,加重炎性反应。且炎性反应可以促使白细胞介素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因子大量生成,并参与到肠粘连形成过程中[5,6]。故医师可通过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通过术前积极控制其血糖水平、增强其机体免疫功能,可控制肠粘连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中,施术者手术例数较少是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在于,手术例数较多的医师,其对手术的操作能力、自身心理素质等均较手术较少的医师弱,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故经验较少的医师应积极参加培训,对于高危患者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以降低肠粘连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中,留置引流管是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在于,术后留置引流管虽可及时排出患者腹腔内的残留积液,减少感染风险,但其属于一项侵入操作,患者机体受异物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术后活动受限,不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且拔除管道后,其可能会导致腹膜留有粗糙面,增加肠粘连风险[8,9]。故应加强引流管护理,可减少肠粘连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中,腹腔残余感染是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在于,感染的发生同样与炎性因子有关,炎症反应越重,患者腹膜炎性程度越重,导致残留感染持续时间延长,进而增加肠粘连发生风险。故医师可在术中尽量减少异物对患者机体造成刺激,充分吸净腹腔积液,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以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肠粘连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发生肠粘连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合并糖尿病、施术者手术例数较少、留置引流管、术后腹腔残余感染有关,临床医师可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预后风险。

猜你喜欢

腹腔例数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医师节》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