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1-07-21戚发田戚鹏飞崔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盆腔低位直肠癌

戚发田,戚鹏飞,崔勇

(商城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河南 信阳465350)

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低位直肠癌最为常见,且病发位置靠近肛缘,不利于完成保肛手术,预后较差。手术是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可提高生存质量,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对手术造成影响,不利于预后,其中以排尿障碍最为常见[1,2]。文献报道[3],术后发生排尿障碍与盆腔自主神经受损相关,腹腔镜的应用较以往开腹相比,术中更有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一定程度上减少排尿障碍发生。目前,多个研究报道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对排尿障碍的影响,但关于术后患者发生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9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41例、女56例;年龄41~74(57.49±6.9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3~27(25.02±0.77)kg/m2;TNM分期:Ⅰ期:29例、Ⅱ期23例、Ⅲ期37例、Ⅳ期8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4]相关疾病标准;②均属于低位直肠癌,且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③家属及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术前排尿功能存在障碍;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发生远处转移。

1.3 方法

1.3.1 手术方式 根据《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版)》[5]原则进行手术,包括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直肠前切除术(AR),由本科室2名经验丰富主任医师完成。

1.3.2 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判定标准 术后第2d间断夹闭尿管,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尿意后拔除尿管;拔除尿管6h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排尿困难及尿不尽情况,若发生则即刻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以残余尿量>100ml判定为排尿功能发生障碍。

1.4 基线资料收集 自制基线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肿瘤直径、尿管拔除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TNM分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尿障碍发生状况 97例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29例(29.90%),未发生排尿障碍68例(70.10%)。

2.2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不受BMI、合并高血压、肿瘤直径、尿管拔除时间、术中失血量、TNM分期影响(P>0.05),但可能受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影响(P<0.05)。见表1。

表1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单因素分析

2.3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以2.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纳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性别男、存在糖尿病、APR手术方式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低位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的应用使手术疗效得到显著提升,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及家庭也带来极大负担,其中以排尿障碍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恢复进程[6]。本研究结果显示,97例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29例,未发生68例。提示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排尿障碍仍具有较高比例,术后防治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评估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患者恢复进程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可能受年龄≥60岁、性别男、存在糖尿病、APR手术方式影响,且该结果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分析其原因在于,高龄患者通常免疫力较弱,排尿功能随年龄增长行退行性变化,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较慢,导致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升高[7]。男性盆腔较女性盆腔狭窄,术中操作受到一定限制,更易使盆丛血管神经束受损;另外,男性盆丛神经更靠近直肠,故术中损伤盆丛神经风险更高,增加术后排尿障碍发生几率[8]。临床术前应全面了解盆丛神经结构,并提高操作者熟练程度,以降低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极为敏感,促使术中受损几率增高,诱发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术后排尿功能减退,出现排尿障碍。临床术前可通过调整患者饮食、运动等措施帮助患者调控机体血糖水平,以降低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APR术后发生排尿障碍与会阴部操作相关,会阴位置分离中会过度牵拉预切除标本,使盆腔自主神经受损风险增加,另外APR术后尿道解剖位置变化也是增加排尿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9,10]。临床在腹腔镜手术中应注意保护盆腔自主神经,以降低排尿障碍的发生,加速患者恢复进程。

综上所述,年龄≥60岁、性别男、存在糖尿病、APR手术方式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应评估患者是否伴有上述因素,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猜你喜欢

盆腔低位直肠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