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根管治疗对慢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递质水平的影响

2021-07-21王豪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牙髓炎牙髓根管

王豪杰

(开封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河南 开封475000)

慢性牙髓炎为口腔科常见病症,其发病因素较多,如物理或化学刺激、免疫反应等,且牙齿磨损、牙体发育异常可导致细菌入侵牙髓,诱发牙髓感染[1,2]。慢性牙髓炎患者常伴阵发性隐痛或定时出现钝痛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急性牙髓炎,夜间疼痛加重甚至无法睡眠。目前,根管治疗(RCT)为临床治疗慢性牙髓炎的常用方案,传统RCT主要包括引流、失活、拔髓、根管预备及封药等,当患者临床症状消退后再行冠部永久性填充,但该治疗方案需多次复诊,且存在暂封材料微渗漏的风险[3]。而一次RCT治疗可在根管预备、消毒后即刻充填,可有效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RCT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多次RCT治疗的3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一次RCT治疗的36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1~52年龄(39.62±2.52)岁;慢性闭锁性牙髓炎11例、慢性溃疡性牙髓炎19例、慢性增生性牙髓炎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0~51(39.57±2.46)岁;慢性闭锁性牙髓炎10例、慢性溃疡性牙髓炎18例、慢性增生性牙髓炎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牙周检查技术与常见牙周疾病诊断》[4]中慢性牙髓炎的诊断标准,且均首次接受RCT治疗;(2)经X线片检查显示根管畅通;(3)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2)血液疾病或传染性疾病;(3)根管明显钙化、根管弯曲度大于35°;(4)治疗前1周服用止痛药或消炎药;(5)治疗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X线检查,观察牙根的解剖形态、根尖周有无病变、是否发生根内吸收等,之后再进行RCT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多次RCT治疗: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常规开髓后使用OC棉球开放处理,患者于1d后返院复查;局部麻醉下将根髓拔出并进行清理,对根管行常规消毒,在X线的辅助下确定牙根管长度并行根管预备,之后在髓腔内放置樟脑酚球;7d后返院复查,使用3%双氧水与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根管且适当扩大根管,采用牙胶尖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填充,在X线下确认充分填充后结束手术。观察组予以一次RCT治疗: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常规开髓后清除冠髓并拔除根髓,使用X线辅助或根管长度测量仪确定根管长度并进行预备,使用3%双氧水与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根管,用消毒纸吸干根管至无明显渗液后,导入AH-Plus糊剂充填根管,术后采用X线确认根管填充情况。

1.4 评价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术前、术后7d时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2)炎症递质水平:抽取两组术前、术后7d时清晨8:00空腹静脉血5ml,3 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后取血清,使用菲恩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n 术前 术后7d t P观察组对照组36 39 29.727 9.996 0.000 0.000 t P 7.40±0.75 7.37±0.72 0.177 0.860 3.36±0.32 5.88±0.59 22.720 0.000

2.2 两组炎症递质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递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递质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对比,*:P<0.05

n TNF-α/(μg·L)CRP/(mg·L) IL-6/(μg·L)术前观察组对照组36 39 t P术后7d 观察组对照组36 39 t P 8.80±0.89 8.76±0.87 0.197 0.845 3.46±0.32*5.24±0.50*18.191 0.000 12.91±1.27 12.82±1.25 0.309 0.758 5.30±0.58*7.81±0.74*16.255 0.000 3.75±0.36 3.73±0.39 0.230 0.819 1.21±0.12*2.08±0.27*17.774 0.000

3 讨论

牙髓炎的发病机制为牙齿神经、淋巴组织、血管出现炎症,导致牙髓周边出现炎性反应并出现疼痛,通常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5]。慢性牙髓炎的发生主要因龋齿感染、外伤、患牙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具有腐蚀性的药物,进而造成牙体缺损,导致细菌入侵。慢性牙髓炎患者可表现为咬合不适或轻度叩痛,由于牙髓被包在牙本质中,故一旦发生炎症,根尖的血管会迅速扩张,进而导致牙髓腔内压升高、充血,加重牙髓炎的发展,若治疗不及时可形成急性牙髓炎[6,7]。目前,RCT为临床治疗牙髓炎的常用方案,而传统的RCT疗程长、操作较为繁琐,失活牙髓神经难以彻底拔除,且由于传统RCT一般需进行两次或多次封药,容易继发感染,故需积极探究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d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与传统多次RCT治疗相比,一次RCT可有效减轻慢性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为:RCT术后疼痛程度主要与填充材料对牙髓组织细胞的压迫、材料过敏等因素有关,上述原因可导致牙髓区渗出物增多,引起局部自发性疼痛;而一次RCT治疗中所用的是AH-Plus糊剂,其材料毒性较小,安全性高,对牙髓组织几乎无任何刺激;而传统多次RCT治疗用的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虽有一定疗效,但该糊剂中含有酚,对牙髓组织可产生较大刺激,更易诱发RCT术后疼痛反应。本研究还发现,术后7d时,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一次RCT可有效抑制慢性牙髓炎患者的炎症递质水平。这可能是因为AH-Plus糊剂是一种新型环氧树脂类根管填充糊剂,具有较高的粘合力与密封性,且在聚合过程中可释放甲醛与胺类等抗菌成分,有效降低致炎因子对根尖周围组织的刺激[8];同时,一次RCT可将多项手术步骤一次完成,在根管填充后直接封闭,及时清除髓腔内的坏死组织,有效杜绝感染源,避免因复诊时再次打开而造成二次感染,从而有效抑制炎症递质水平[9,10]。

综上所述,一次RCT在慢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抑制炎症递质水平。

猜你喜欢

牙髓炎牙髓根管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小儿急性牙髓炎对其疼痛的改善探讨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为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患者使用镍钛锉与不锈钢锉预备根管的效果对比
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