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检验结果在丙肝患者的病情程度分析的应用价值

2021-07-21朱郑坤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拷贝数丙型肝炎丙肝

朱郑坤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天津300300)

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我国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2.5%~4.9%,多数感染者均无明显症状,仅有少数感染者引发急性肝炎,发病症状较甲肝、乙肝更轻,发病较为隐秘[1]。患者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坏死,还可转变为慢性肝炎,大部分患者在疾病后期有较大概率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上无法有效的对丙肝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还存在检出率较低,易造成漏检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诊断方式,降低漏诊率,及早进行早期治疗对丙肝患者的来说至关重要[3]。目前有关于包括丙肝抗体、HCV-RNA、ALB及ALT在内的四种检验方法在丙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的回顾性报道较少。为此,笔者以2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有关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丙肝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20~67(35.15±8.38)岁。同时选择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68(35.25±8.27)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确诊为丙型肝炎;(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病毒性肝炎史;(5)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不能配合实验进行。

1.3 方法 (1)抽取所有入选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者丙肝抗体,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入选者HCV-RNA(罗氏PCR分析仪),以HCV-RNA拷贝数>1000为阳性,将患者按照HCV-RNA拷贝数进行分组,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不同HCV-RNA拷贝数组ALT和ALB水平变化和丙肝抗体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HCV-RNA和丙肝抗体阳性率。(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入选者ALT和ALB水平(日立LAST-008),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ALT和ALB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丙肝抗体和HCV-RNA阳性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93%,显著高于丙肝抗体阳性率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ALB、ALT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LB、ALT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ALB、ALT水平比较(±s)

ALB(g/L) ALT(U/L)观察组对照组n 200 100 t P 41.12±4.75 48.67±6.56 10.244 0.000 86.97±29.56 27.41±12.86 24.269 0.000

2.3 观察组不同HCV-RNA拷贝数组ALB、ALT水平以及丙肝抗体阳性率比较 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丙肝患者ALB水平逐渐增加,AL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丙肝抗体阳性率也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观察组不同HCV-RNA拷贝数ALB、ALT水平比较(±s)

表2 观察组不同HCV-RNA拷贝数ALB、ALT水平比较(±s)

注:与上一HCV-RNA拷贝数组比较,*:P<0.05

n ALB(g/L) ALT(U/L)1×103~1×104 1×104~1×105 1×105~1×106≥1×106 9 18 31 128 40.02±3.15 36.45±4.19*34.37±4.89*32.42±5.07*57.83±9.31 76.16±10.21*103.46±13.75*139.79±17.12*

表3 观察组不同HCV-RNA拷贝数组丙肝抗体阳性率[n(%)]

3 讨论

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丙肝的根本原因,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丙肝病毒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丙肝病毒感染后由于症状较为轻微,难以引起重视,一般不易发现,同时丙肝病毒为单股RNA正链,变异可能性极大,导致疫苗的制作和预防接种难度较大,导致丙肝患者病情向坏转变的概率较高。因此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丙肝患者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在诊断HCV感染时多对HCV-RNA以及抗-HCV等病原学指标进行筛查,同时结合临床体征进行判断[5]。HCV-RNA可直接反应患者体内病毒量及复制程度,是诊断感染病毒血症的重要标准,抗-HCV可以间接反映HCV的感染和既往感染[6],但抗-HCV检测存在窗口期,无法及时进行诊断,HCV-RNA筛查也较易受到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导致诊断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示,ALB、ALT与HCV-RNA拷贝数之间联系密切,能够体现病毒活跃程度与肝功能损伤、出现障碍的程度、炎症消耗之间的关系[7]。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HCV-RNA阳性率为显著高于丙肝抗体阳性率(P<0.05),表示较HCVRNA筛查而言,丙肝抗体筛查效果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丙肝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患者体内并不会立即产生丙肝病毒抗体,多数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体出现较晚,导致在此期间的丙肝病毒抗体检测呈现假阴性,导致诊断结果误差相对较高[8]。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患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丙肝患者ALB水平逐渐增加,ALT水平逐渐升高,丙肝抗体阳性率也增加(P<0.05)。提示较健康人群,丙肝患者的ALB水平会有所降,ALT水平会有所增加,且伴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ALB、ALT水平也会随之减少、增加,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也会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丙肝病毒的大量拷贝,丙肝患者的肝脏受到的破坏越加严重。而ALT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当肝细胞受到的损伤加重,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血清中ALT升高[9]。而ALB是由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功能酶,肝脏的受损程度加重导致ALB的合成、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导致血清中ALB水平降低[10]。同时随着拷贝数的增加患者体内的丙肝抗体数量也增加,丙肝抗体阳性率也提高。

综上所述,丙肝抗体、HCV-RNA、ALB、ALT在内的四种检查方法在丙肝的诊断中,均可用于评估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程,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互为补充,对丙肝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拷贝数丙型肝炎丙肝
线粒体DNA基因组不稳定性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苏明华: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及治疗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大肠杆菌O157∶H7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的建立
沉默的杀手:隐匿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