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2021-07-21刘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全程血糖

刘丽

东营机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科,山东东营 257000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未及时治疗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危及患者生命[1]。相关研究指出[2-4],糖尿病在我国为多发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易发生眼、肾、心等多器官慢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配合护理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患者依从性,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近年来正被大力提倡,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4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治疗期间全程组患者在常规糖尿病宣教基础上+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旨在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DSES、DSCS评分,FPG、2 hPG水平等得到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建档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全程组。38例对照组中男/女为21/17;年龄24~77岁,平均(53.17±4.29)岁;1/2型糖尿病患者为5/33例。38例全程组中男/女为23/15;年龄22~78岁,平均(51.87±4.41)岁;1/2型糖尿病患者为7/3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该院糖尿病收诊标准;②本人知情并同意参与该研究;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精神类疾病家族史。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功能、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③妊娠期妇女;④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糖尿病宣教,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指导和用药指导、进食指导,对于患者疑问予以解答、监测病情状况,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

1.3.2 全程组 在常规糖尿病护理基础上+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包括:①患者予以咨询以及问诊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按照其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基本情况展开与糖尿病有关的系列知识教育,重点告诉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临床症状表现、有可能产生的一些并发症情况,让患者配合做好预防工作。②入院时建立患者档案,使用自制量表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针对评估结果予以针对性宣教,消除患者不良认知,提高患者对饮食、用药、运动、监测等知识的正确认识。③住院期间通过图文结合、一对一多媒体指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内容涉及糖尿病病因、治疗机制、饮食干预重要性、运动干预方法、监测血糖的具体详细操作等。针对于患者体质量情况[男性标准的体质量值(身高-100)×0.9与女性标准的体质量值(身高-100)×0.85]和血糖指标予以控制,并且按照其体质量以及标准体质量差值再计算出每日需要必须摄取的食物总热量,维持蛋白质摄入14%、脂肪摄入25%、糖分摄入65%;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饮料或者水果等,最好也不要吃生葱或是辣椒之类的食物,每天在用餐时遵循少吃、勤吃的原则。④建设内分泌咨询中心。应该由医院内部建设出内分泌科室咨询中心,以方便相关患者在入院前、出院后依照自身症状表现请教医生病情状况,此外,还可以让科室医生建立一个专门的微信群,让患者加入其中,能够随时汇报自身病情变化,与此同时,把疾病相关预防工作准备做好,并且微信好友间还能够互相进行鼓励加油,给予其一定的治疗信心,争取早日摆脱疾病困扰。⑤出院时再次进行健康知识评估,确保患者对糖尿病自护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强调患者出院后必须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用药,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坚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采用科室自制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低了解程度越低。②护理前后自我效能(DSES)、自护行为(DSCS),分别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自我护理量表评估,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低自我效能感越差,自护能力越弱。③不良情况(慢性并发症、低血糖、急性并发症)发生率。④护理前、护理后(1、3、6个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DSES、DSC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护理前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DSES评分、DSCS评分对比,全程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DSES评分、DSCS评分对比,全程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DSES、DSC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护理前对比,*P<0.05

?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慢性并发症、低血糖、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慢性并发症2例,低血糖2例,急性并发症3例;全程组发生慢性并发症1例,低血糖1例,急性并发症0例。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21.05%(8/38)对比,全程组5.26%(2/3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5)。

2.3 两组患者FPG、2 hPG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FPG、2 h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1、3、6个月FPG、2 hPG水平对比,全程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PG、2 hPG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FPG、2 hPG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对比,a P<0.05;与护理前对比,b P<0.05;与护理后1个月对比,c P<0.05;与护理后3个月对比,d P<0.05

?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糖尿病发生概率也在增高,这种疾病属于以血糖指标增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其中老年人为发病的重要群体。这类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少。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遗传因素或是免疫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导致脂肪和糖分以及蛋白质等产生了代谢紊乱,尽管这种疾病在医学临床上归列在慢性病中,但是一旦患病,且未能及时控制住血糖量,便会损伤到机体机能相关组织,重则会让其丧失掉身体机能某些能力,甚至产生障碍。所以,这也就导致患者需要终生控制血糖加以治疗[5]。但很多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对疾病缺乏相应的了解,治疗期间常会出现饮食不当、用药不合理、缺乏运动管理等情况,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6]。研究显示[7-9],对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应用相关知识宣教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不良情况,从而对患者依从性进行提升改进,可巩固治疗效果。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一种常用健康护理模式,其通过患者入院时进行各阶段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服务质量[10]。入院时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可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便于给予针对性宣教,可提高患者对饮食、用药、运动、监测等知识是正确认识;住院期间图文结合、一对一多媒体指导等方式可提高宣教灵活性,使患者对宣教内容更容易接受;出院时再次进行健康知识评估可确保患者对糖尿病自护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强调自我护理对于患者自护能力也有一定锻炼。莫春荣等[11]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护理后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DSES评分、DSCS评分对比,全程组均较高(P<0.05),表明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了解,改善自我效能,提高自护能力,与其研究结论相符。李汶昱[12]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74%)高于观察组(4.31%)(P<0.05)。谭莹等[1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8%,低于对照组的22.57%(P<0.05)。该研究观察两组不良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21.05%(8/38)对比,全程组5.26%(2/38)较低(P<0.05),提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应用可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与以上结论相符。此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护理后FPG、2 hPG水平对比,全程组均较优(P<0.05),表明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患者远期血糖控制。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可提高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改进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改善远期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全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猪的血糖与健康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临床药师内分泌科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