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准确性及意义

2021-07-21张树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血糖

张树霞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南 250000

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而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是导致疾病的两种主要因素[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的糖尿病患者多达2.4亿左右,预计在2025年,疾病的发病人数会突破4亿。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结合血红蛋白以共价键存在的稳定化合物,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可靠性[2-3]。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代谢障碍,导致血脂和糖化血糖蛋白指标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脂类微粒堆积,餐后情况更为严重,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患者3个月左右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发展,及时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疾病。据美国糖尿病协会颁布的指南,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5.7%,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4-5]。血液浓度越高、血红蛋白与血液接触的时间越长、红细胞的存活时间越长,患者的糖化血糖蛋白水平越高,因此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也是判断患者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为评估在糖尿病诊治中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准确性,该研究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90例内分泌科建档的糖尿病患者和90名健康体检者,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建档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对照组,男性健康体检者45名(占比50.00%)、女性健康体检者45名(占比50.00%);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是(46.63±5.28)岁;体质量指数(BMI)值在20~25 kg/m2之间,平均BMI值(22.13±1.02)kg/m2。

观察组,男性糖尿病患者41例(占比45.56%)、女性糖尿病患者49例(占比54.44%);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是(46.55±5.29)岁;BMI值在21~25 kg/m2之间,平均BMI值(22.21±1.21)kg/m2。

两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性别、年龄、BMI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③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④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排除标准:①肾脏严重损伤者;②低蛋白血症者;③甲状腺疾病者;④精神类疾病者;⑤入组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⑦合并严重创伤和半年内接受手术者;⑧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检测方法: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使用己糖激酶法检测患者血糖指标,使用己糖激酶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应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使用色谱试剂盒和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IC-723G8。根据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评估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各个时间段(治疗前1周,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6周、第10周)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③评估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比(±s)

?

2.2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各个时间段的糖化血红蛋白评估

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9.10±2.13)%与治疗前(9.44±2.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0,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在治疗后第4周(8.66±1.33)%、第6周(7.51±1.20)%、第10周(6.35±1.02)%均低于治疗前(9.4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6、5.956、9.744,P<0.05)。

2.3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将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10%,43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6%~10%之间。糖化血红蛋白(>10%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糖化血红蛋白范围为6%~1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中的典型疾病,病程长且无法治愈,常见症状包括饮水过量、进食过多、尿频症等。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病程的演变,会出现多种器官和功能组织的损伤,因此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对后续治疗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6]。1型糖尿病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2型糖尿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在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如及时减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其他并发症。可见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发现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微血管和心脑血管的病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靶向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7]。基于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减少疾病的危害性[8]。

临床血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反应的只是一个实时的血糖指数,只能反映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所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片面的。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清白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产物(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是日本研究者最早测定,利用高压液相阴离子交换法进行测定,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来测定机体短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但是由于处理的样本量较小,且价格昂贵,该检测方式的推行受到了限制[9]。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准确反映机体在短期内(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和餐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糖基化水平直接决定葡萄糖的浓度,可作为长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指标。此外,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以反映机体血液系统疾病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有研究提出,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7%可以有效阻断疾病进展,降低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问题。基于此,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为治疗与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10]。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越高,说明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量大,提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利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进行糖尿病诊断,对于检测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糖化血红蛋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检测方式较为简单[11]。在糖尿病患者的筛查中,利用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血糖指标变化,还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健康人员具有较大差异,健康体检者其血红蛋白指标在4%~6%之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血红蛋白指标偏高[12]。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在患者复查中用来调整后期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用药治疗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期间,若糖化血红血红蛋白升高,机体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所以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此降低肾病和动脉硬化等并发症[13]。有学者[14]提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围产期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孕前体重指数等进行综合检验,即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与非传统血糖检测指标联合检验,可以有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与慢性并发症,对于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极高的价值,说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高血糖水平,糖代谢、蛋白质紊乱,引发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与衰竭。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预防器官功能损伤。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10.13±1.25)mmol/L、餐后2 h血糖(17.63±6.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9.44±2.83)%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与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9.44±2.83)%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第4周(8.66±1.33)%、第6周(7.51±1.20)%和第10周(6.35±1.02)%的糖化血红蛋白更低(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3.19%)高于糖化血红蛋白6%~10%患者(25.58%)(P<0.05)。说明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有效辨别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是糖尿病诊断的有效方式[15]。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期间,通过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可以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在糖尿病并发症的观察中,糖化血红蛋白指数越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说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重要观察内容[16]。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因为检测方式的不同,指标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且糖化血红蛋白会受到白蛋白代谢的影响,如肾病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以及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会偏低[17]。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机体近几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若血糖控制的指标出现骤变,往往无法及时反应机体当时的血糖。并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会受到缩短红细胞寿命的疾病干预,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18]。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重要的检验价值,可以为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