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最佳检验指标筛选探讨

2021-07-21林添堂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肌酐白蛋白肾功能

林添堂

三明市第二医院医学检验科,福建永安 366000

糖尿病肾病(DKD)是因为糖尿病而引发的微血管并发症,近些年随着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越来越常见,该病症会严重影响肾功能,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案,争取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1-2]。现代研究发现[3],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该病症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进展、肾小管损伤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进程并指导临床诊疗。为寻找选择科学直观的检验指标,该院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等指标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该文选择该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尿蛋白排泄率检查结果分为3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8.65±4.02)岁。糖尿病中期肾病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8.92±3.87)岁。糖尿病晚期肾病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8.71±3.96)岁。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该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所有受试者知情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排除了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因其他原因造成肾脏功能损伤患者以及对研究方法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取10 mL的尿液样本,3 000 r/min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其中使用散射比浊法测量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与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与免疫比浊法测量患者的尿肌酐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据结果计算尿白蛋白/肌酐值。空腹清晨取静脉血5 mL,在低温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 日立7600)测量血清胱抑素。该次研究中所有的试剂与设备均采用原状进口的配套试剂,整个研究过程中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保证检验结果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3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检查结果,对比分析3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数据差异和敏感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3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3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对比

3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晚期肾病组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指标整体高于糖尿病早期、中期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3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

2.2 3组患者敏感度结果对比

3组患者不同指标的敏感度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敏感度结果分析[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为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异常所引发的疾病,发病后人体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并最终发展为多期间功能衰竭[4]。肾功能损伤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人体长期的高糖状态造成微血管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等一系列问题[6]。早期该病症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糖尿病肾病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及早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思路。

该次研究中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并对不同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中期肾病组与糖尿病晚期肾病组(P<0.05),提示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肾病存在相关性。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7],早期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患者在接受科学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伤情况可得到有效逆转,但是因为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而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机会。该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4个指标,可在糖尿病肾功能损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界对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深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将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准,长久以来,24 h尿蛋白检测被认为是诊断尿蛋白总量的“金标准”[8]。但是多数临床实践结果显示[9],该方法因为存在操作复杂、留取标本的时间长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对该方法的依从性。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被证实与24 h尿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尿肌酐的主要来源是血液,经人体肾脏排泄后,人体肾功能异常会造成尿肌酐水平直接改变,因此通过该方法可对人体的肾功能损伤期情况进行判断;尿白蛋白在人体肾功能轻微受损的情况下会增多,临床上单次尿检可能会因为人体排尿量的限制而影响监测结果,但肌酐的排出量基本恒定,因此选择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具有可行性[10]。

尿α1-微球蛋白是一种经淋巴组织、肝脏分泌的小分子糖蛋白,可经由肾小球过滤并被肾小管吸收,是临床上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该指标的病理性增高常见于肾小管损害中,包括肾功能衰竭等,人体的尿α1-微球蛋白水平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11]。尿β2-微球蛋白在人体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物质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且正常情况下人体尿β2-微球蛋白的分泌、合成速度恒定,因此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12]。但是在肾功能损伤发生后,会导致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且该指标越高,则证明人体的肾功能损伤越严重,因此医学界也将该指标作为评估肾移植、汞中毒等情况的临床诊断依据[13-14]。血清胱抑素是临床上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速度表达与持续转录,无组织特异性,因此人体会以恒定的速度产生血清胱抑素,且该物质会广泛存在与人体的各种体液中,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完全有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降解,不会重新回到血液中[15]。该文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早期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水平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该指标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满玉霞[16]在研究中,选择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后,发现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26.61±4.33)mg/L,高于对照组的(16.28±4.41)mg/L,这与该文研究结果相同,均认为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更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该文研究证明上述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猜你喜欢

肌酐白蛋白肾功能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