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型)的效果及对患者胃泌素、生长抑制素的影响

2021-07-21刘红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胃轻瘫胃泌素小柴胡

刘红艳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山东泰安 271000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较为多发,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存在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表现。血糖水平长期过高可对患者其他组织、脏器、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引起相应的功能损伤,使得患者身体健康受损[1-2]。胃轻瘫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与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疾病发生后可出现胃排空延迟和运动功能低下等表现,影响患者消化与吸收食物,即便予以药物治疗,也难以被机体充分吸收,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进一步引发低血糖和水电解质紊乱[3-4]。研究发现[5],胃轻瘫与血糖水平过高和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影响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此外,消化过程中胃功能指标异常分泌,延迟胃排空时间。常规西药方案针对性不强,且存在多种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普遍不高。中医学中无糖尿病胃轻瘫这一命名,将该疾病归至“反胃”“痞满”等范畴,肝郁脾虚为其主要病机[6]。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之效,改善胃功能作用明显[7]。为此,该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中应用小柴胡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型)患者98例,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9例,2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50.78±4.24)岁;糖尿病发病时长2~12年,平均(7.32±1.25)年。观察组49例,24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最小为34岁,年龄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50.84±4.27)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7.36±1.28)年。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医内科学》痞症诊断标准[8]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9]中相关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20岁;③2型糖尿病病程≥2年;④签署知情协议书,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者;②合并其他类型内分泌系统病变者;③目前接受其他治疗者;④其他因素所致胃肠功能不适者。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12片)口服,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柴胡汤,药物成分:白术和茯苓各30 g,柴胡18 g,白芍15 g,陈皮、黄芩、栀子均为12 g,半夏10 g,丹参、瓜蒌各9 g、甘草6 g。上述药物加水800 mL煎煮,取汁300 mL,早晚两次温水送服。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疾病治疗效果以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中医病症诊疗常规》[10]为依据:恶心、呕吐、早饱和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钡剂造影检查可见胃排空时间在4 h以内为痊愈;各项症状表现改善明显,钡剂造影检查可见胃排空时间缩短至5 h为显效;各项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钡剂造影检查可见胃排空时间恢复至6 h为有效;各项症状无明显变化,钡剂造影检查可见胃排空时间>6 h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3.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血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用药4周后上腹胀、饱胀感、嘈杂、吞酸嗳气、恶心和食欲减退6项症状予以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2分,中度症状为4分,重度症状为6分,得分增加提示患者病情加重。

1.3.4 治疗前后两组胃功能指标 于用药前和用药4周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5 mL,使用医用离心机以4 000 r/min的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生长抑素水平。

1.3.5 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对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予以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血糖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胃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无序分类计数资料(疾病治疗效果)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与对照组同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对比[(±s),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对比[(±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的氧化应激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3 讨论

近些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使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数量随之增多。胃轻瘫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为胃解离紊乱、动力下降和排空延迟,发病后多有恶心呕吐、餐后饱胀和呃逆等表现,使得患者饮食规律性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甚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也对血糖控制效果产生影响,增加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发生风险,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使得患者身体健康受损[12-13]。目前临床尚不明确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血糖水平长期过高可降低患者胃排空能力,迷走神经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血管病变和胃肠激素调节功能紊乱等因素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4]。

西医治疗此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多予以促胃动力药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但单独使用西药局限性明显,仅可对患者各项病症起到缓解作用,难以根治。中医学将此病归至“呕吐”“消渴”“痞满”等范畴,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为其病机,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15]。肝郁脾虚为其主要证型,标实本虚,肝郁为标,脾虚为本,患者长期消渴、脾胃虚弱、情志不畅、肝失疏泻、肝郁气滞致血瘀,使得脾胃功能受损[16]。方中柴胡归肝经,可有疏肝解郁之效;白芍可柔肝养阴;半夏、陈皮有降逆止吐之效;茯苓与白术合用,可奏健脾益湿之效;黄连、黄芩、栀子合用,可清热降糖,葛根、丹参与瓜蒌有降糖活血之效;加入甘草对上述药物予以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痰和调控血糖之效[17]。

该研究中在常规西药方案上联合应用小柴胡汤,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小柴胡汤可帮助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上腹胀、饱胀感、嘈杂、吞酸嗳气、恶心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缓解作用明显,进而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胃泌素由胃窦细胞和G细胞合成与分泌,该激素水平正常时,可刺激胃酸分泌,对幽门泵活动有协助作用,也可刺激胃运动功能的发挥;胃泌素水平过高,可对胃运动产生抑制,与正常者相比,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泌素水平相对较高。胃动素为脑肠肽物质,可兴奋胃肠功能,使得胃快速排空内容物,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上升,引发胃动力障碍,增加胃排空难度[18-19]。生长抑素最先被发现于羊下丘脑,可使得胃肠激素分泌量减少,对葡萄糖吸收有理想抑制作用,进而控制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上升时,生长抑素分泌量减少,对胃泌素的抑制功能下降,导致患者胃泌素水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影响胃排空能力,导致糖尿病胃轻瘫[20]。胃泌素、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是反映胃功能的重要指标,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上升,生长抑素水平下降,证实患者胃功能受损。上述研究中,观察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小柴胡汤可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功能。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为最明显的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正常时,可清除有害物质,减少机体受损程度;丙二醛由细胞膜脂质氧化所得,可损伤细胞膜,导致代谢异常,引发细胞毒性[2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是反映蛋白氧化的特异性标志之一,与氧化应激反应和氧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体内可出现蛋白非酶糖基化,使得血管内皮增生,影响微循环血供,引发缺血、缺氧症状,加重氧化应激反应程度[22]。如此一来,可对氧化应激反应予以抑制,以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述研究中,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小柴胡汤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周围神经功能损伤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将小柴胡汤运用至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可明显缓解胃肠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胃动力的恢复,对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作用明显,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轻瘫胃泌素小柴胡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