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互助式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影响

2021-07-21艾敏丁青孙伟蔚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同伴个性化饮食

艾敏,丁青,孙伟蔚

1.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 200000;2.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00

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的90.00%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T2DM发病率逐年上升[1]。老年T2DM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低下,为影响糖尿病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因,故发展新型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模型对T2DM患者管理十分重要[2]。同伴互助式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以一个拥有特定行为、经验的人对有相似情况的患者进行支援,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广泛用于慢性疾病中,并取得较好效果[3]。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为防治糖尿病的关键,而饮食管理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基础。该研究将同伴互助式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饮食指导用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45例老年T2DM患者中,评价其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25例、20例;年龄66~81岁,平均(74.48±4.31)岁;病程2~21年,平均(11.57±1.98)年;受教育程度:小学11例,初中12例,高中9例,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5例;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7例,冠心病5例,高血脂6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26例、19例;年龄67~82岁,平均(74.51±4.38)岁;病程1~22年,平均(11.64±2.17)年;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初中11例,高中10例,大专6例,本科及以上8例;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7例,冠心病5例,高血脂6例。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5岁;均符合WHO中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神志、思维、精神均正常,沟通能力良好;均对该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微血管病变者;合并急性并发症者;合并肝肾等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通过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简单讲解疾病知识、饮食运动知识等,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作用,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用药行为,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同伴互助式护理结合个性化饮食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 同伴互助式护理 ①评估患者基础情况:包括基础资料、生活方式、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②成立互助小组:根据患者居住靠近的原则成立5个互助小组,每组9例患者。③互助组长:每组挑选1名互助组长,要求为确诊T2DM≥5年、掌握一定疾病相关知识、血糖控制较好、有责任心、沟通能力良好、活泼开朗、有足够时间及精力、有奉献精神及号召力、热心健康知识传播工作的患者。④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培训:由专科护士对组长进行,确保其考核合格,由科室自制考卷,总分100分,分数≥60分为考核合格。组长为同伴互助为公益活动,可积极参与,且以该院病程较长患者为主,与同伴互助小组成员有良好沟通。组长建立通讯录、微信群等,线上对成员互相监督与学习,及时将成员的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及医师,与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组长每周至少组织1次线下活动,每次至少2 h,活动内容包括经验分享、运动锻炼、观看糖尿病相关录像等。⑤培训内容:糖尿病基础知识,如正确认知疾病、识别及预防低血糖、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还需对组长沟通技巧进行培训,强调其职责,培养组长责任心。⑥培训方式:通过集体授课、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组长进行培训,每周二下午在内分泌代谢科门诊患教室集体授课,1~1.5 h/次,持续16个月,共培训16次。根据组长具体情况及需求对其开展个性化单独辅导,培训结束后对组长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1.3.2 个性化饮食指导 ①应用自制的饮食日记[饮食日记的设计已取得国家作品登记证书(沪作登字-2018-01188764)],记录每日进食种类和血糖变化,寻找血糖波动规律,制定符合自身体质和饮食爱好的个性化的3餐食谱。该研究中饮食日记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每日需患者记录的内容包括进食频次、种类、数量等。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定期邀请营养师讲解食物烹饪技巧。③对患者每日选择的食谱进行打印记录,嘱其出院后继续按照该食谱进食,并配送一台电子秤,一个测量腰腹围的便携卷尺,教会其使用方法,严格控制每日饮食摄入量,记录体重和腰腹围。④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出院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半年内每2周1次,之后每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与指导。

1.4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科室自制健康行为评分量表,对两组遵医服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进行测评,各项分值25分,分数越高提示健康行为越佳,该量表信效度0.78。发放医疗应对模式问卷(MCMQ),包括积极应对(12项)、消极应对(8项),采用0~3分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该方式应用频率越高。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 hPG、HbA1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遵医服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健康行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应对方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消积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老年T2DM在临床较为常见,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异常状态,若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或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糖尿病治疗及控制十分重要,而临床对糖尿病控制越来越重视系统管理,而非单一降糖治疗,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十分重要。

同伴互助式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在医务人员针对性引导及培训下,具有相同疾病、面对特定压力及相似生活经历的患者群体,采用多样化形式互相帮助,彼此间提供生活实践、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支持[5]。同伴互助式护理的主要形式为,由一个拥有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及经验的患者对其他病友进行教育及帮助,将具有相似经历、相似疾病的患者组织在一起,彼此分享经验、讨论分析并互帮互助,分享更多医务人员不具有的治病经验[6]。有研究表示,同伴互助模式可有效提升血糖管理效果,利于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效果,还可增强其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7]。

饮食管理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该次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饮食爱好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通过使用自制饮食日记,并选择合理科学的食谱及烹饪方法,利于规范患者饮食行为,推动糖尿病治疗效果[8]。在同伴互助基础上加强个性化饮食指导,可进一步规范患者饮食行为,利于提升患者其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控制血糖水平[9]。周丽杰[10]研究结果显示,饮食护理组干预后FPG、2 hPG分别为(6.1±0.8)mmol/L、(8.2±1.1)mmol/L,明显较常规护理组更低,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PG、2 hPG分别为(6.85±0.69)mmol/L、(8.47±1.06)mmol/L,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周丽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同伴互助护理结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观察组遵医服药、血糖监测等健康行为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消极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上述护理干预可维持患者健康行为,还可改善其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式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也能改善其健康行为,使其积极应对疾病。

猜你喜欢

同伴个性化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何为清淡饮食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健康饮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