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的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研究

2021-07-21范丽金何静宜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内障动机视力

范丽金,何静宜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福建福州 3500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群体日益扩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2]。手术治疗为临床最为常用的白内障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3-4]。随着近年来手术方法由传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手术进行转化,临床对术后的治疗效果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白内障手术会损伤角膜内皮,部分患眼可能在术后出现角膜失代偿的情况,若发现角膜大泡性病变会对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产生严重影响[5-6]。糖尿病会影响角膜的正常代谢与形态,从而影响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是以患者需求动机为中心,实施针对性护理内容的一种护理模式[7]。该次该院就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10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视力<0.5者;②选择现代屈光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③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者;②肝、肾功能异常的者;③心功能不全者;④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⑤合并其它眼部疾病者;⑥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为67~78岁,平均(72.91±5.06)岁;病程5~15年,平均(9.82±4.27)年;空腹血糖6.31~7.90 mmol/L,平均(7.15±0.27)mmol/L。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5~79岁,平均(72.43±6.15)岁;病程6~14年,平均(9.63±3.32)年;空腹血糖6.29~7.95 mmol/L,平均(7.13±0.31)m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①术前宣教。主要包括白内障的病因、手术治疗的意义与注意事项。②术前、术中护理。术前手术部位的消毒与相关器材准备,术中密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③术后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1)组建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小组。由管床医生、护士长、专科护士组成,每一位成员均给予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完成培训后均接受严格的考核,通过考核后方能参与研究。

(2)通过以下6个板块对患者进行科普信息教育:①基础性疾病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临床症状、诊断;②白内障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症状;③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包括常用药物原则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④饮食方面相关知识,包括食物的搭配与选择,盐分、脂肪与蛋白质摄入量;⑤运动方面相关知识,包括运动方式、时间、运动量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等;⑥血糖检测相关知识,包括血糖仪的使用方法与时间。可选择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法,进行宣教。

(3)动机干预共4个阶段:①前期意向。通过聊天的方式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需求与想法,并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耐心地解释,对患者术前担心与沮丧等不良情绪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②准备期。通过对患者实际列举成功的手术治疗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控意识。③改变期。继续强化患者的信心,改变患者对护理的态度,提供血糖控制的方法与围手术期自我护理的方法。④维持期。鼓励患者坚持对血糖进行控制,并肯定患者的自护效果。

(4)行为干预。手术后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眼部清洁工作,维持眼部的干燥,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眼胀、头痛、恶心等症状进行密切监控,有效降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不要剧烈咳嗽,控制脸部表情勿过分夸张,尽可能避免低头的运动,谨防切口感染;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受到疼痛影响的时间较长,入睡较为困难,提供药物配合辅助进行治疗,口服5 mg地西泮或25 mg消炎药,2次/d;手术完后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术后6 h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医护人员引导下进行适量活动,并在术后1~2 d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周视力改善情况。视力正常参考值:中国视力表5.0~5.3。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眼胀、头疼、感染、角膜水肿、恶心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

比较两组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以Gavins DF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为参考,自制糖尿病白内障高位因素分析量表,评分标准为0~10分,得分结果与糖尿病白内障危险因素为正比。对干预前、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选择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测,共十个大项,每项10分,共计100分;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得分≥90分为满意,得分在80~89分区间为比较满意,<79分即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患者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s)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达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是排列于我国致盲眼病中的首要疾病,目前手术是临床针对白内障的首选治疗方法[8-9]。手术通常会对患者的眼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角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甚至部分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会发生角膜失代偿的情况导致白内障恶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视力的恢复[10-12]。虽然目前临床手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切口小,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患者手术的疼痛,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患者眼部的悬韧带,引发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的出现[13],若糖尿病患者对术后事项不够重视,血糖未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容易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影响治疗效果[14-15]。

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信息、动机、行为3个方面的护理干预。通过信息普及增强患者的自我意识,护理人员通过文字、言语、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帮助患者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且能够通过护理人员的反复指导,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通过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控意识,将患者的健康行为从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转变为自己的行为动机。

该研究显示,给予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的患者术后1周视力提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总满意度达98.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82.00%,且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提示,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提升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且可控制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减少糖尿病白内障相关高危因素的出现,提高患者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关。

综上所述,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控制糖尿病白内障高危因素,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白内障动机视力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视力测试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