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探讨

2021-07-21张榕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住院

张榕

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脉管病科,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中,应该侧重于并发症的防治,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有关,所产生的机械压力,会导致软组织受损及骨关节病变,出现溃疡、感染,影响患者足部正常的感觉、运动功能,极大地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1]。为了减轻糖尿病足的危害性,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应该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干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对感染的预防,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恢复其正常的足踝功能。该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管理,做好溃疡创面的防护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目前,中医药方法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结合中医理论,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进而辨证施治,行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法,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2]。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恢复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术前经体征检查(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②合并造血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4]。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8∶21;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56.96±5.08)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0∶19;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56.63±6.0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正确、规范地使用降糖药物,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同时在日常饮食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选择低盐、低脂、高钙低磷的饮食。加强足部护理,针对溃疡创面进行清创处理,足部溃疡创面部位应避免受到压迫、刺激和污染,实施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构建舒适、卫生、安静的病房环境,提高患者的休息质量。随着创面的愈合,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关注其患肢感觉功能、活动功能以及皮肤微循环的恢复情况下。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患者在床上活动其足趾、踝部关节,做屈伸动作。然后进行双腿伸直、抬高,做压膝、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早期下床活动,借助助行装置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同样接受用药指导、饮食管理、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以及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同对照组),联合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药浴。取没药(20 g)、乳香(20 g),丹参(25 g)、红花(25 g)、毛冬青(30 g)、大黄(30 g),加水煎煮。药液温度降低至38~40℃后,足浴30 min左右。

②穴位按摩。取患足太冲、涌泉、太白和三阴交等穴,进行穴位按摩。以轻柔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摩(3 min/穴),逐渐增加按摩力度,行补法按揉(5 min/穴),然后按摩足底的反射区穴位(3 min/穴)。

③中药内服。取金银花(30 g)、玄参(30 g)、当归(15 g)、黄芪(10 g)、紫草(10 g)、赤芍(15 g)、红花(7.5 g)、黄柏(10 g)、青皮(10 g)、瓜蒌仁(10 g)、薏苡仁(10 g)、牛膝(15 g)以及冬瓜皮(10 g),配制四妙勇安汤方剂,加味生地黄和黄连(湿热下注)或知母、生石膏、茯苓(精亏气阴),加水煎煮取汁,温服(1剂/d,2次/d)。

④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评估其情志状态。采取音乐移情法,根据患者的心情,选择合适的音乐。白天播放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用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放松心情。夜间则播放婉转、舒缓的音乐,用于安神、催眠。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的提升,反映出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②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降低,反映出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③康复效果:监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的变化,并对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性[5-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对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mmol/L]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对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后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对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d]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会长期、持续受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困扰。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组织形成损害,甚至存在致残、致死的风险[8]。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并需要在并发症发生后,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糖尿病足的发生,会引起足踝部位皮肤溃疡、关节损伤,并伴随有疼痛症状以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日常生活形成极大的妨碍[9]。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中,应该以血糖控制为基础。通过药物降糖、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式,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正常、稳定的范围,能够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恢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加强足部护理,采取清创手术、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等治疗措施,促进创面良好愈合。降低感染风险[10]。经过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FBG水平由护理前的(9.57±1.19)mmol/L降低至(7.71±0.54)mmol/L,2 hPBG水平由护理前的(13.12±1.23)mmol/L降低至(8.85±1.08)mmol/L,反映出常规护理干预在控制血糖方面的良好作用。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由(46.24±5.64)分提升至(69.72±5.18)分,SAS评分由(60.93±3.85)分降低至(44.62±3.74)分,反映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负面情绪的缓解。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加快溃疡创面的愈合以及足踝功能的恢复,应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护理方法[11]。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而糖尿病足则是脉络瘀堵,热毒内蕴引起的“脱疽”,患者由于久病消渴、气阴两虚,出现燥热内结、耗灼营血的表现,引起湿热壅盛、淤血阻络,导致“脱疽”的形成[12]。在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和护理中,侧重于“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可以采用药浴、穴位按摩以及中药内服等方法。药浴治疗的过程中,将患足浸泡于药液当中,有利于药物的渗透。药液中的没药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乳香则用于活血行气、消肿生肌,丹参用于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红花用于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毛冬青用于清热解毒,大黄用于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可以有效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13]。中药内服四妙勇安汤加减方,可以发挥其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脱疽”的治疗[14]。配合以穴位按摩治疗方法,能够活血通络、散瘀消肿,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此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对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和促进糖尿病足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15]。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BG水平由护理前的(9.61±1.16)mmol/L降低至(6.93±0.49)mmol/L,2 hPBG水平由护理前的(13.15±1.19)mmol/L降低至(8.24±1.14)mmol/L,反映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由(45.17±5.81)分提升至(76.49±4.64)分,SAS评分由(61.24±3.74)分降低至(36.17±4.02)分,反映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负面情绪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充分反映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

在尹丽红的临床研究中[16],14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组7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70例)后,研究组患者的创面修复时间为(6.5±2.7)d,住院时间为(15.6±2.7)d,均比对照组更短,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充分反映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尹丽红的研究与该研究均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对比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和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上的差异性,并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可更加稳定控制血糖,同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加快其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创面住院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