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的构建路径

2021-07-20张智坤

师道·教研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张智坤

银河小学一直贯彻“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教育理念,教师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的原始材料去延伸课本的生命力,以“自教”实现“自学”,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注重生生互动、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四法并举,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新面貌。

一、研读教材,确立学法

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法治教育专册,编写的宗旨是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教师使用教材时,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扣宪法,紧扣法治教育大纲,在结合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六年级法治专册的教学内容探究性强,除却定量记忆基础的法律知识,更需要启发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法理思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学生“自备课”“自授课”则是实现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任务驱动,定向而导,激发学力,自育反思,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落实到常规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态课堂中。

二、导引分组,汇报交流

课堂采用分小组讲课的方式完成整册书的学习,并且注重阶段性的复习巩固。从课前准备到课中落实再到课后强化,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自由组合,导引分组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四人为一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组合的小组,围绕学生特点,依据互补原则,再适当进行个别调整,总的原则是希望每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同伴的学习性和参与性。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到密切关注并估计学情,才能顺学而导,学生的“自育”方能定向进行。

(二)兴趣出发,共定主题

确定小组后,浏览课文,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小组讨论自选主题,最后师生共同商定每小组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既有主观意愿的体现,也离不开教师背后的方向性指引。选题之前,老师需要结合教参,明确教材编排用意和教学重难点,做到胸中自有丘壑。教师要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学生课时的划分。老师心中必须有计量,做好整体把控。学生进行选题,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自己领任务。如果发现他们选的课时不科学不合理,要给他们相应的指导和安排。选题讨论的火花碰撞愈是强烈,学生的智慧火花则愈能迸发,师生共同制定的学习课题便能愈加契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内容的准备。具体说来,就是由学生进行备课。小组上讲台进行授课前,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前置性的方向指引,让他们独立自学授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仔细研读教材,通过批注、思维导图等方式吃透教材,一边自学一边批注,这是对教材的第一遍学。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次交流后,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预测和推敲,思考如何进行最优学习,选定合适的学习方法,并把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过程形成文字,进行初次备课。在老师的指引下,确定这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认知结构,这是对教材的第二遍学。

(三)组内讨论,教师引航

熟悉教学内容之后,四人小组交流,将彼此之间的的收获和疑问进行分享和解惑,小组共同研究,先行先学,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细节的了解,规划教学流程,并把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和教学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和罗列,这是对教材的第三遍学。

接下来,学生需要分工领取各自的任务,并根据自己的任务来进行自我备课,备课结束后再查漏补缺。这是对教材的第四遍学。

学生的“自育”自信源自于自身的本位思考,思考越是深入,讨论越是激烈,学习目标越是准确

(四)思维碰撞,选择方法

备课的最后环节,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思考与创新能力,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用什么教学方法去实施这些教学知识点,实行“自组织”“自调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授课手段也各不相同。小组之间在课后时间探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例如:提问法、质疑法、小组讨论、抢答环节、游戏环节、小组展示等等。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特别是组内意见相悖时,对学生的选择进行筛选和点拨,对学生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目标实现手段的预设进行了解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实时检测,及时反馈,促成学生组内调控与运作,提升小组合作能量,优化小组人力资源。

整体环节清晰后,小组进行集体备课,每个孩子各说什么内容,都需要认真写下自己的发言流程,然后拿给老师批改,这是对教案的二次修改。老师作为牵线人,需要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方向性的把控,保证内容既紧扣教学大纲,又有正面指向。

所有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学生更能进行系统性思考,用整体审读的眼光来观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小组成员根据特长以及兴趣进行具体分工。学习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完成课件制作。课件初步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搜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需要提醒的是,课件当中需要涉及定量的堂上练习或者课后练习。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把课件发给老师,老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课件的内容安排和制作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上1位成员负责板书,1位成员进行课堂组织,主讲人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定1人或多人进行课堂内容展示。这就是到了重要的课中落实环节。

有了前期的准备铺垫,小组授课时的过程性材料自然详实。授课的学生要尽可能有趣地展现课堂内容,调动课堂气氛,关注每一个同学,呈现一节有料、有趣的课堂。在课堂呈现的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旁听并关注讲课内容和学生表现。

三、有效评价,反思进阶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評价环节必不可少。在小组授课的过程中,听课的同学会产生质疑或困惑,都需要授课小组成员进行解答,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都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课堂的评价包含有三个方面:一是授课小组在授课时提出问题,对做出回答的同学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属于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小老师”来说难度很高,因为问题是动态产生,听课同学的回答也带有不可预测性,需要“小老师”发挥教学机智去应对。二是所有的学生对上课“小老师”做评价。最后是老师的小结评价,包括对“小老师”,对学习内容,对听课同学的整体点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得益彰。老师的课后总结则是宛若点睛之笔,是对整节课堂的升华,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讨论能力。

四、课后巩固,复习深化

课后学生的内化梳理相当重要。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回顾,可以更好地理清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起知识的网络或框架,完善知识脉络,以提纲擎领的方式去回顾和把握已学的知识,同时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做到既动手又动脑。与此同时,考前定量习题的训练巩固也必不可少,这是让学生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诊断的可行方式。

五、实践效果

银河小学以兴华校区1班、2班和3班为实验班;橡树园校区4班、5班、6班和7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自育教学”的主动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则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

在2019学年两个学期道德与法治的期末测试中,银河小学兴华校区和橡树园校区七个班的成绩差异并不明显。经过一个学期主动课堂的建构实践,在2020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的期末区抽测中,两校区的期末得分产生差异。

测试成绩反映出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班,其中年级最低平均分与年级最高平均分的差距有9分之多。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的构建初见成效。

以生为本,分小组进行授课,最大的特点是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一改传统教师灌输知识的空洞贫乏,形成良好的团体学习氛围,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六、结语

法治教育进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绝非易事,它极大挑战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应该抛却严谨的环节一环扣一环,学生亦步亦趋跟随的机械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生生互动,建设主动高效的学习型课堂,焕发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激情与活力。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