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2021-07-20李敬强

师道·教研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生活化法治

李敬强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既要说理,又要导行,既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一定的法治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统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知行不一的情况,在课堂上把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与理论相悖。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生活,要求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构建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引领学生的生活。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意义

(一)联系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空洞的说教,那么学生生活上的道德困惑就无法消除。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感悟、反思,就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亲性和可信性,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消除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同度,从而促进知行统一。

(二)联系学生生活是引领学生生活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课程,需要通过影响学生进而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一些学生可能因在生活中看到的现实与教材内容存在矛盾而产生困惑,对教材观点产生怀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屈从于现实,而是要对生活中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行批评和反思,既要联系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旗帜鲜明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的形式

(一)再现生活情景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生活主题的方式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领域,所以在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生活情境。但这些资源毕竟具有滞后性,教师要善于打破教材的束缚,抓住学生的道德需要,拓展教材内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感悟、讨论等形式,化解学生的困惑。例如教三年级下册《守规则要自觉》一课,我们就可以通过视频再现这种“集体过马路”的情境,然后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跟着一群人闯红灯过马路是不是就没有错”“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跟随这群人过马路吗?为什么”等,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消除困惑,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说理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但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说教,难以被学生接受,因而教学形式就需要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要求教学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体形式有很多,模拟生活情景进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形式。学生在游戏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表演,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二年级上册《同学有礼貌》这一内容,可以组织“进校”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分别扮演学校保安、同学、老师、值日生等角色,表演早上来到学校面对不同的人如何问候、打招呼,通过游戏既感受到礼貌的意义,又掌握了礼貌用语和讲礼貌的行为方式。

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也紧靠生活,但终究只是一些基本要求,教师要把这些要求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生既知道“做什么”,又知道“怎么做”,促进知行统一。

(三)布置活动性课外作业

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我们要把道德与法治课堂延伸至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巩固教学效果。例如学完四年级《这些事我来做》,可以布置课后做一次家务的任务,并把自己做完家务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心情寫下来,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做小调查等。

联系学生生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抓住学生的道德需要,消除学生的困惑,实现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