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猫》和《阿Q正传》的比较分析研究

2021-07-17裴路英程瑞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阿Q正传夏目漱石鲁迅

裴路英 程瑞

摘要:夏目漱石和鲁迅分别为中日两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他们在文学方面的表现观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深受两国国情的影响,用独特幽默的语言描绘出所处时代,讽刺了国民的卑劣性,对此以《我是猫》和《阿Q正传》为代表揭示了社会现状以及对国民进行批判。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两位作家以及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作品中表现的本质,从中找到作品中的社会价值,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及共鸣。

关键词:夏目漱石;鲁迅;《我是猫》;《阿Q正传》;国民劣根性

前言

1.1研究目标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同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也很有心得,他擅长对个人心理进行描写,开启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世界名著之一。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金钱观,同时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名言,以幽默讽刺的语言嘲笑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现象。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文学巨匠,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是鲁迅具有代表性的批判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艰难地生活着,但最后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阿Q最擅长的是精神胜利法,在受到其他人欺压时他不是反抗,而是通过自我安慰来得到精神上满足。该小说批判了长久以来的封建社会带来的封建保守思想,以及长期压制下人民的奴役状态和政府的腐败等社会现象,使读者更容易体会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通过对《我是猫》和《阿Q正传》的比较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夏目漱石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分析两位作家的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包括对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本人分析,通过对作品中暗含的讽刺和批判对比分析,表现在人类命运的关心,体现作品的人文价值,以此來引起人们的共鸣。

1.2先行研究

1.2.1日本方面的研究

对于夏目漱石,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研究,在此就不一个一个举例,只简单的列举关于《我是猫》的研究,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很多是关于这部作品的译本研究,例如翻译策略研究,在陈德华的论文中论述了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在邹双双的期刊中论述了《我是猫》的汉译及相关的直译意译之争。另外,还有拟声拟态词汉译方法研究等多角度的对《我是猫》的译本研究,例如在梁云思的日语拟声词拟态词汉译方法探究——以《我是猫》于雷译本为例,在这篇期刊中也以译本作为基础,对《我是猫》进行了分析研究。

1.2.2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于揭露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象,以及激发国民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鲁迅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外学者研究近代中国的重点。《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中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在中国有很多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并且和其他作品做比较。在作品中以阿Q这个不知名的人的言行对国民愚昧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在比较研究中,邹键以《阿Q正传》和《堂吉诃德》的多重批判主题比较研究,以及刘玉芳的揭示国民性美丑的镜子——《阿Q正传》、《边城》国民性比较,很多作品都通过《阿Q正传》的分析比较,揭露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黑暗现实,批判了在此背景下国民对现实的逆来顺受,没有反抗精神的国民。

1.2.3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论文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于揭露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象,以及激发国民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鲁迅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外学者研究近代中国的重点。《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中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在中国有很多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并且和其他作品做比较。在作品中以阿Q这个不知名的人的言行对国民愚昧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在比较研究中,邹键以《阿Q正传》和《堂吉诃德》的多重批判主题比较研究,以及刘玉芳的揭示国民性美丑的镜子——《阿Q正传》、《边城》国民性比较,很多作品都通过《阿Q正传》的分析比较,揭露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黑暗现实,批判了在此背景下国民对现实的逆来顺受,没有反抗精神的国民。

1.3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利用以下研究方法

1.使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鲁迅的《阿Q正传》进行比较分析,探求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深层蕴意。

2.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我是猫》和《阿Q正传》,比较两位作家的社会批判,理解他们的社会批判精神。

1.4关于论文的新视角和今后的课题

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把《我是猫》和其他作品比较,《阿Q正传》和其他作品比较的论文很多,同时比较研究《我是猫》和《阿Q正传》的论文很少。本论文通过《我是猫》和《阿Q正传》进行社会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探索共同的本质和不同点,进一步探索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文学关系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价值。

第一章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形成的背景

1.1夏目漱石作品形成的背景

1.1.1自身层面: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国民大作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和大量的绯句,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夏目漱石的家庭在当时的江户是有名的家族,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寄养在别人家中,与养父母关系不好,后来回到家中,与父母关系也不好。在早期作品中倡导写生文,后期开始走向“低徊趣味”的小说,而《我是猫》正是他“低徊趣味”小说的开篇之作。

1.1.社会方面:

日清战争胜利后,日本进入帝国主义强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夏目漱石留学归来时,日本经济发展到顶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弊端日益明显,人性本质的贪婪和残忍也逐渐暴露出来,夏目漱石对此感到痛恨和愤慨,书中也对资本家提出了尖刻的讽刺和尖锐的批评。

1.2鲁迅作品形成的背景

1.2.1自身层面

鲁迅出生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府。祖父是科举考试合格者,父亲周伯宜是秀才,母亲鲁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鲁迅小时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举不正当事件被免职,父亲也身患重病,鲁迅先生经历了家庭变故后,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鲁迅的海外留学生活也给他很大的影响。他选择了先学医学,目的是治疗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伤害的患者,改善“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现状。但是,现实使鲁迅认识到精神麻痹比身体虚弱更可怕,为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中悲剧的命运,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这奠定了他文学家、思想家的基础。

1.2.2社会层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危机。以孙文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浴血奋战,拯救危急存亡的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却没有完成反帝国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因此,许多农民在革命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国民的麻痹,这让鲁迅冷静分析时代的背景,感受时代的脉络,用文学创作来改造国民。

第2章《我是猫》作品中的批判

2.1对警察制度的批判

在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警察和侦探非常的鄙夷,苦少弥骂“侦探是和小偷,强盗一样可恶的存在”。在作品中作者揭露了在明治社会时期警察制度欺壓人民,剥夺人民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同时,在作品中侦探为了搜索证据,会利用各种手段,甚至用虚假的证据,冤枉贫民。日本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充满了军国主义气味,利用警察和侦探,限制人民思想自由,加强国家统治,反映出政府统治的黑暗。在作品中,作者批判了维护地主和国家专治的统治工具——警察制度,表现了特殊时代的进步性。

2.2对知识分子的批评

《我是猫》的主人公苦沙弥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为人愚笨,不学无术,生活不能自理,想学习绘画、书法等艺术,却总是不能坚持,到最后一事无成。同时,不懂人情,性格倔强,有胃病却不吃药,而用各种奇怪的方式缓解病痛。作者对他的描写,看似幽默却是对当时教育界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同时,对作品中的另外一个知识分子迷亭,他虽然懂一些知识,但没有高雅的兴趣,最喜欢撒谎,故弄玄虚让人们信以为真。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和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

2.3对社会资本家的批评

在明治维新时期,资本家人性的贪婪和残忍也暴露出来,作者对此感到痛心和愤慨,作者对当时新兴的资本家金田进行了批判。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资本家,因为苦沙弥对他有些傲慢,非常愤怒,与他家的厨子,以及苦沙弥隔壁的车夫和他的老婆等人,在苦沙弥的家外面大喊大叫,让苦沙弥不得安宁。但是,作者并没有对金田直接批判,而是借用迷亭的话对金田进行批判。作者将苦沙弥作为一个看明治社会的“窗口”,利用这个,让我们看到在明治时期不同阶级的差异性,表达了作者对明治社会资本家的批判。

第三章《阿Q正传》作品中的批判

3.1对国民卑劣性的批判

在作品中鲁迅对于麻木从众的痛恨、悲愤而又无奈,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刻画的过程。在作品中看客们本身就是社会悲凉的牺牲品,却还要取笑或麻木看自比自己更可怜的他人,却不明白,看别人悲剧的同时,自己也置身于一个更加悲惨的角色中。作品中的阿Q不仅仅遭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压迫,还要被同阶级的民众欺负。在作品中首先出现的看客“未庄的闲人”,不断嘲笑阿Q头上的疮,开他玩笑,拿他寻乐。接着酒店中的人,嘲笑小尼姑受阿Q欺辱的窘态,甚至两日不吃饭的小老太太也嘲笑阿Q,来缓解自身的压抑精神。这些民众表面看阿Q出丑,正是一种以别人的痛苦减轻自己的痛苦,以寻求心理的安慰。

3.2对封建统治思想的批判

阿Q精神的传播是由于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造成的。儒家思想要求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表面上是维持社会秩序,却让人民丧失主观能动性,缺乏自我意识。阿Q主义本身就是存在于封建统治思想中,愚昧的人们被封建统治思想束缚,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志。表面上维持着儒家的“人人平等”的假象,在作品中阿Q也经常引用孔子的话,认为自己与其他阶层都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去生活,从而自己与他人的精神层面是平等的,甚至比别人优越。但是不用说,这种假象只能是精神上的慰藉。阿Q精神作为统治阶级思想产物,传播在整个中国的各个阶层中,是将国民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剑。

3.3对“精神胜利法”的批判

阿Q所处的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面临统治秩序崩溃,封建统治者在面对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下,还以天朝大国自居。他们一方面肆意欺压中国劳动者,另一方面对外国侵略者卑躬屈膝,他们企图用精神上的胜利来维护自己在国内的压迫人民的权利。在此背景下“精神胜利法”帮助人民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败寻找借口,从而让他们安于现状而不去做任何的改变。这种“精神胜利法”在各个阶层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不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用“精神胜利法”来掩饰自己投降失败的软弱无能;资产阶级改良派借用“精神胜利法”来掩盖自己在改良时措施的不彻底性;而在劳动阶层中,他们以“精神胜利法”来掩盖自己被欺压后的自我安慰,压制了人民的自我意志性,消磨了人民反抗意识,最终使人民成为了统治阶层的奴隶。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精神胜利法”的批判,是希望以此来激发人民的反抗意识,这是小说的创作目的,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

结论

在前面我们对两个作品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部作品仅仅从表面看相差很多,例如主人公的身份,一个是很平凡的老师,一个却是中国贫困社会的农民;同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差别,日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而中国是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时期。但是从深处看我们会发现我很多相似之处。

一.都对当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了批判

在两个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苦沙弥还是阿Q他们的性格都和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精神层面的不重视,造成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但同时知识分子却又自命不凡,面对生活不公平时只能进行自我满足。在《阿Q正传》中,当时所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是同时封建思想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一大批类似于阿Q这种自欺欺人的国民,对现实妥协没有反抗精神。可见在作品中都对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批判,试图从这一方面分析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

二.都试图通过精神层面的自我满足来逃避现实中的失败

在作品《我是猫》中,猫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并且试图以这种思维回避自己在小偷来家里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办法阻止,连呼喊都没有办法,但是它回避了自己这一方面,只是说自己不想捉老鼠所以才没有捉到小偷。在车夫家的黑猫问它可以捉多少只老鼠时,不说自己不会捉老鼠而是强调自己的聪明才智,试图用这个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在这一点上,我们自然的联想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们都试图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以寻求精神层面的安慰。

三.在社会环境下试图激发国民忧患意识

在作品《我是猫》中作者处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国民精神的欠缺。作品中以猫的视角来讽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却又重视金钱的拜金主义,这与当时国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相同的是《阿Q正传》所处的社会环境下国民的愚昧,以及对现实的服从,使作者对于国民面对现实的麻木感到痛心。不同的社会环境,相似的国民愚昧状况,促使了两位作家对现实进行思考,激发国民对于现实的忧患意识。

同时,我们不难推测,夏目漱石和鲁迅他们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也与这环境相关,相似的精神层面的体验,促使两位作家对社会环境进行思考,秉持着作为一名作家对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文学作品来达到唤起国民意识的目的,这也是两位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最根本的原因。

作者简介:裴路英(1995年7月),女,河南新乡人,汉族,河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翻硕.

程瑞(1997-),女,河南信阳人,汉族,河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阿Q正传夏目漱石鲁迅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抓住对方的心
孔乙己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阿迅一族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