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诊改”效力,促进高质量办学

2021-07-16马文振于韶山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高质量发展中职教育

马文振 于韶山

【摘 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调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聚焦发展问题,突破发展瓶颈,树立持久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理念,充分运用诊改作为“治理手段”和“评测工具”的两大功能,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内生动力,提高管理效能,不断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和办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8-0029-06

【作者简介】1.马文振,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1)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2.于韶山,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1)诊改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国特色现代职業教育体系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现正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新阶段。中职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新阶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宿豫中专)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稳步实施教诊改工作,充分发挥教诊改作为“治理手段”和“评价工具”的两大功能,持续有效推进现代学校治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筑牢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围绕领航学校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全面推动办学高质量发展。

一、中职教诊改工作的新时代新使命

(一)开展教诊改工作的时代背景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同时,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贯彻工作的《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6﹞14号)等文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具体推动和指导教诊改工作有效实施。教诊改工作有利于中职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内生动力、提高管理效能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特别在当前职教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等改革,这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也是教诊改工作的新思路、新内涵和新要求。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等方面,职校教诊改工作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教诊改工作实践中的“瓶颈”问题

中职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要素,不断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充分发挥教诊改作为“治理手段”和“评测工具”的效能,推动中职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但在具体实施教诊改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一是重行动轻理念。教诊改不仅要关注具体项目实施的行动和执行层面,还要高度重视办学理念提升和发展战略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以机制建设推进规范管理,切实做好行动和理念的统一。

二是重愿景轻现实。教诊改的愿景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部分中职校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具体目标和愿景的达成,忽视对现实办学定位、基础能力、教学实施、办学绩效等方面的深入思考,问题查找及成因分析不精准。教诊改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到愿景与现实的统一。

三是重结果轻过程。教诊改是聚焦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不断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诊”与“改”的过程更重要,在教诊改工作考核中,既要重视结果性的数量指标,更要重视过程性的质量指标,切实做到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宿豫中专在实施教诊改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立足现实问题剖析,瞄准目标愿景达成,聚焦重点环节诊改,聚力关键环节突破,努力做到行动与理念、愿景与现实、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二、聚焦办学内涵,确保诊改落实

宿豫中专作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计划”建设单位,以开放办学、融合发展为路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高效推进教诊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聚焦内涵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教诊改,稳步推进现代学校治理,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彰显了教学诊断与改进作为治理手段的重要作用。

(一)诊专业优化设置,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学校紧紧围绕宿迁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机电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光伏新能源四大千亿级产业,由诊改办牵头,组织教务处、招就处、专业系部和教研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发现:学校存在专业方向定位不准、活力不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等问题。通过举办专业发展论坛和组织专家论证,结合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形成了“2+2+1”现代化专业群(链),即培育电子商务、餐饮旅游2个新兴专业群,做强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骨干专业群,优化艺术设计1个传统专业群。

(二)诊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调研发现目前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合作水平仍停留在举办企业“订单班”“冠名班”的单一层次上。学校经过反复调研论证、集思广益,聚焦区域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积极构建“双融合、四协同”(产教、校企双融合,政校行企四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50家以上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校园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与长电科技、可成科技共建产业(企业)二级学院,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准员工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诊师资建设策略,打造结构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针对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名优师资偏少、教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聘请专家问诊把脉,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聚焦未来学校、未来学生、未来课堂对高质量教学的需求,引导教师自觉投入教科研工作,形成“运用大数据、拓展大视野、研究小项目”的思维方式。稳步推进“青蓝、骨干、名师”三大培养工程,实施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外聘一批“三个一”工程和“双师孵化”工程,聚力建设一支以职教名师为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双师型”教师为支撑的结构优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四)诊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聚焦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制定《教育教学过程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诊改办牵头组建工作组,从人培方案制订、课程开设、教材选用、实训开展、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系部检查和规范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查看教师业务手册、备课资料、学生作业、实训作品等教学过程材料,查找问题,分析成因,为教学过程诊断与改进提供依据。表1是学校聚焦教学重点环节问题落实具体诊改举措以达成预期效果的介绍。

(五)诊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服务发展能力大提升

改变专一职教人才培养路径,实施职普融通发展,按照“双轨并进、学籍互转、错位发展”的办学原则,举办综合高中试点;推进职社融合发展,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构建“政校企平台+技术服务团队+多功能基地”,实施“三三三”培训工程,即采取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三大举措,面向低收入人群、企业职工、创业人员三类群体,服务电子商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年培训突破10000人次,助推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及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聚焦“瓶颈”抓诊改,教学评价显特色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诊专业设置、诊教学过程、诊协同育人、诊师资建设、诊融合发展等重要环节,归根结底落实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但当前中职教育的教学标准、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这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乃至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最大瓶颈,抓住这个关键环节进行诊改,破解发展瓶颈,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为此,宿豫中专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聚焦领航发展与提质培优,着力构建教学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了一定特色,彰显了教学诊断与改进作为“评测工具”的独特魅力。

(一)细化教学标准建设,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1.細化系列教学标准建设。

学校依托各专业研发团队,精心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相关专业建设指导方案及课程标准,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健全5大专业群36个专业的人培方案,完善系列专业课程标准,实施基于标准化、模块化、项目化、信息化的“四化”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学科试题库和项目化实训评测建设。

2.构建“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评测机制。

学生学业测评是教学评价机制的核心,学校针对传统考试存在的教师自主命题存在随意性、考试组织存在松散性、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的问题,组织不同层面的研讨活动,聘请专家指导,科学构建“素质+技能”评测机制,以知识能力为目标推动试题库建设,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推动项目化实训,以客观公正为目标实施标准化考试,以科学评价为目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注重评价过程以及成绩分析,实施教考分离,充分激发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详见表2。

(1)构建职业素质评测机制。一是考试规划。科学制定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试卷规划书、题库规划书,试卷规划书明确考试课程、考试时长、考试题型及具体分值,题库规划书明确各章节内容所占比重、题型分布、题量占比等。二是集中命题。根据试卷规划书和题库规划书,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选聘市内专家和校内名优骨干教师,精心组织,集中命题,确保命题规范、质量过关。三是统一考试。根据学校教考分离原则,充分利用标准化考场,按照国考模式,教务处统一组织、集中阅卷和规范录分。有了职业素质评测机制,教师教有抓手,学生学有目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构建职业技能评测机制。学校组织专业研发团队认真研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模块化设置实训内容,明确师生学期技能教学任务;考试前2周,团队根据项目实训内容制订技能考试方案,明确各专业技能考试的考试内容、项目,确定“2选1”“3选1”或“1+X”(“1”为必考项目,“X”为抽考项目)等技能考试形式,完成考试项目命题工作和评分细则。项目化实训和技能评测机制的构建改变了“放羊式”实训,也改变了师生的实训态度,实训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精益求精。表3是学校三个专业项目实训内容及技能测试的具体做法。

(二)强化教学督导诊改,筑牢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监督机制、反馈机制,组建一支由1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教诊改队伍,通过过程督查、专项督导、阶段视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诊改,及时发布诊改情况通知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通报存在问题,提高部门会办教诊改工作的时效性,定期发布教诊改工作通报。通过督导诊改,学校师生改变了整体精神面貌,教师教学“六认真”执行有力,“三风”建设明显好转。

(三)优化目标任务管理,健全奖励激励机制

1.完善教师奖励激励制度。

学校不断优化校、系两级管理体系,构建目标任务管理机制。依据相关政策,学校每年向宿豫区委区政府申请3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质量、专项绩效、班级综合考评等奖项,对在目标管理、技能大赛、对口高考、教学大赛、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学科成绩、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实施奖励。有了良性机制,有了切实激励,全体教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学校获得了宿迁市“2020年职业学校办学实绩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又获得了“5金5银7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2.健全学生奖学金制度。

在国家励志奖学金、企业专项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评价之外,学校还出台《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办法》《“匠心筑梦”奖学金发放管理办法》等制度。如“匠心筑梦”奖学金每学期有20万元奖金,奖励2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一批学习标杆,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引领全校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四、“诊”与“改”,永远在路上

宿豫中专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发展”,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优质就业为导向,教学诊改工作以解决存在问题、破解发展难题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要确保教诊改工作不偏航、不走样,有这样四条经验:

一,质量至上是教诊改工作的永恒主题。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教诊改工作的终极目标,中职校应确立科学的质量观,使质量关注成为教诊改工作的一种行为自觉,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二,问题导向是教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学校应围绕发展目标愿景制定和出台系列标准和要求,对照标准和要求寻找问题、分析成因,通过精准施策推动问题解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育人水平。

三,机制建设是教诊改工作的有力支撑。以制度建设来启动、推进教诊改工作,以机制优化和完善来固化教诊改工作成果,不断推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优化和治理能力提升。

四,循环推进是教诊改工作的显著特征。教诊改工作具有周期性,循环运行、螺旋上升是其显著特征,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反馈等具体工作环节,从个体到整体,由点入面,让教诊改工作成为一种管理习惯和动力机制,不断推动办学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职教发展新形势,中职校应统筹谋划,采取系统思维,始终坚持“诊”是“改”的动因、“改”又奠定“诊”的基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教诊改工作真正成为中职校办学水平提升的一把“利器”。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高质量发展中职教育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