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儿童美育的校本实践

2021-07-16苏渊

江苏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项目课外活动

【摘 要】在进行校本化美育的过程中,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以“找朋友”项目为抓手,构建校本化美育目标以及学科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审美化模型,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课外实践活动中寻找美的人、事、物并和他们做“朋友”,同时发展自身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校本化美育;“找朋友”项目;学科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5-0049-04

【作者简介】苏渊,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校长,高级教师。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校30多年来,我校积累了丰厚的美育底蕴,近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大美育的概念。大,意味着实施的范围大,美育不仅关乎艺术教育,还涉及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审美化改造;美育不仅要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大美育的实施要有小抓手,我校尝试以“找朋友”项目的建构和推进来促成美育的校本化实施。学生寻找美的人、事、物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找的过程以及美的“朋友”能共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滋润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活力。而“找朋友”项目实施的背后需要学校管理的跟进及校园环境的助力。

在建构“找朋友”项目前,我们首先要回答以下问题:谁找朋友?学生。从哪里找朋友?课堂学习中、课外实践活动中。找什么样的朋友?一切美的人、事、物(包含环境)。怎么样找朋友?通过亲身经历、实地考察、科学探究、实验验证、社会调查等方式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对美的人、事、物产生喜爱的情感并结为“朋友”。下文,笔者具体谈谈“找朋友”项目的建构和实施。

一、构建校本美育目标,引领“找朋友”美育实践

我们从审美能力、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制定不同年级学生的美育发展目标(见文末表1)。

二、实施审美化改造,开展“找朋友”美育实践

我校以“找朋友”项目为线索,对学科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师生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审美化改造。

(一)学科教学的审美化改造

1.教学目标改造。

在这方面,我们力求学科教学目标在观照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纳入“找朋友”校本化美育目标,用学科蕴含的美的人、事、物滋润学生的心灵。如苏教版《数学》三上《平移、旋转、轴对称》一课的教学目标为:(1)观察生活中的建筑、雪花、剪纸,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点。(2)对各种图形作出自己的评价,体会、欣赏图形的简洁美、创新美。(3)开展剪纸活动,大胆想象,主动创造,美化教室或家庭。该目标既体现了学科教学的要求,又融入了美育的因素。

2.学科教学逻辑重构。

在学科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找朋友”,我们重构教学逻辑:通过问题和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实地领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找朋友”的方法,进而找到“朋友”。

提出核心问题。“找朋友”要经历认识、交流、情感触动的过程,且这一过程须有挑战性,不能太简单、太短,还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人、事、物。教师可将静态的学科知识和动态的生活相结合,提出核心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如统编语文教材四上的第四单元是关于神话故事的单元,教学目标是“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神话表达美好愿望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果你有机会请一位神仙来帮忙,你请谁?解决什么难题?”。面对该问题,学生须小组合作,一起讨论疫情期间医生、志愿者等的美好行为与品格,同时调查他们遇到的问题,然后共同探讨,展开丰富想象,创编神话故事,以帮助人们解决疫情中的某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医生、志愿者以及每一个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人身上的美,初步领悟美的内涵,同时大胆想象,主动创造美的故事。

创设丰富情境。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图画、音乐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对情境中的人、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行为、情感等进行点拨、升华,营造出奋发向上的形象。当学生与教师营造出的形象产生共鸣时,就会迸发出学习热情。如在六年级体育课“平衡与支撑”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飞天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灵动的动作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模仿。此时,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平衡与支撑,并让学生3人一组,摆出飞天的动作。学生设计动作,反复练习。教师抓拍学生动作,适时点拨,不断鼓励。学生对飞天的兴趣浓厚,不断尝试的动力源自飞天的美、教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支持。

采用体验的方式。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学生与学科相关的人、事、物多接触、多观察、多分析,产生感受、理解、联想、情感、感悟,进而生成意义。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聆听、觸摸,对人、事、物产生情感;在探究问题时,学生分析、推理、批判,形成对人、事、物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测试验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获得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事、物产生情感判断,被美的人、事、物吸引并主动与他们为友。如在苏教版《科学》六下《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出示多幅图片,学生观察到由于假期中无人照顾,班里的盆栽都干枯了,随即引发讨论,为什么?怎么办?学生集思广益,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水的毛细现象和重力原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浇花器。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研讨,验证设想。此时,教师进行点拨,完善方案。最后升华教学,教师提问:买浇花器或者做浇花器,你选择哪个?谁是这节课的受益者?学生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同科学知识、探究精神等交上了“朋友”。

3.建立学科教学审美化模型。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审美化模型(见图1)。第一,制定教学目标,此环节既要分析学生的期待(学情),考虑学科核心素养,也要基于教学内容中美的人、事、物,提出學科真善美方面的目标。第二,评价证据设计,即明确学生要理解什么概念、阐述什么观点,能应用什么技能、可能创造出什么。第三,教学内容整合与开发,教师将静态的学科知识与动态的生活相结合,提出教学核心问题。第四,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创设丰富的情境,学生获得充分体验并有所创造。第五,评价证据收集,教师观察、收集学生课堂内外的讨论、发言、作业、行为。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调整、更新学科认知、情感等,产生新的期待。教师根据观察和收集到的证据,优化后续的教学设计。

(二)学生课外活动审美化改造

为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人、事、物,我校尝试以美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课外实践活动。

1.确定课外实践活动目标。

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积极投入美育活动,发展审美感知、审美心理、审美情趣,以美树德,以美增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全面发展。

2.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发及实施。

课外实践活动的主题主要源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涉及学生熟悉的人、事、物;在活动场域上,我们打破时空界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活动场域,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人、事、物;在活动方式上,我们强调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并注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人、事、物。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模型见图2。

设计合适活动。我们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与书面调查,了解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经分析后发现,这些问题涉及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为此,我们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发了课外实践活动(见下页表2),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拓展美育场域。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事、物有着各自的魅力,能让学生油然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我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场。校内,构筑美境,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建有果园、花园、菜园、精灵门、脸谱墙。校外,拓展天地,运用社区、艺术馆等资源开展美育活动,例如:一年级在校园中寻宝,二年级在家当一日家长,三年级去田野、果园采风,四年级去剧场观影,五年级寻访消防大队、法院、医院,六年级寻访设计院、学校德育处等。

[表2 课外实践活动][年级 学生反馈的问题 课外活动 美的“朋友” 一 不熟悉校园环境 你好,新校园 同学、老师、植物 二 培养自信关键期,喜欢与人竞争,情绪不稳定 小鬼乐当家 长辈、菜肴、美丽的家 三 社交范围扩大,学业、人际交往困惑随之而来 悦享丰收节 农民、田野、农作物、伙伴 四 童年走向少年,认知、心理变化大,认识自我、认识他人面临的难题 10岁成长礼 长辈、同学、自己、服饰、数学家、有趣的建筑 五 竞争意识增强,独立能力增强,接触社会挑战 奏生命赞歌 父母、法官、消防队员 六 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增强,在个性和人生观形成中遇到困惑 最美毕业季 同学、老师、伟人 ]

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设计各种表现性任务,促进学生体验、感受各种人、事、物。如一年级学生与食堂厨师打招呼,二年级学生与父母一起到菜场挑选食材、下厨房;三年级到果园采摘、到田间收割稻子;四年级小组合作研讨成长之美,设计、制作自己的成长雷达图;五年级探究生命之源,创作戏剧《生命礼赞》……学生在与众多人、事、物的接触中产生感受、生成情感、积累经验,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美的规律。

(三)评价的审美化改造

为确保美育的实效性,我们以目标为起点,强调评价和活动双线并行,分别设计了关于学生和关于教师的评价。

第一步,明确预期结果。首先明确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具备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即目标,然后教师根据目标设计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第二步,设计评价依据。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找到的“朋友”和找“朋友”过程中的表现。第三步,开展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根据课程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的课时为期初1天,期中1天,期末2天,由年级教师分工合作实施。第四步,实施评价。学校制定《“美的红梅学子”评价办法》,每学期确定学生要达到的水平,连续6年,毕业时学生获得“美的红梅学子”证书,证书内容见表3。

[表3 “美的红梅学子”证书内容][审美 奖项名称 内 容 发现美 亮眼睛奖 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美好的人、事、物,并用各种形式记录 实践美 小脚印奖 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与同伴团结协作,能完成一项活动 创造美 小天使奖 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创造各种形式的美 展示美 金手指奖 介绍、宣传自己及团队创造的美好作品 ]

我校给教师设置了表现性任务:每月教师赛课、专题分享、沙龙研讨,同时将任务成果与任务表现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项目课外活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