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在专业教材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1-07-15刘琳

出版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知识产权保护二维码

刘琳

关键词:二维码 现代法学教材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鸿沟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储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①被读类业务。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②主读类业务。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本文论及的二维码应用,为主读类业务应用。

一、二维码在专业教材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专业教材中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多,各专业类出版社相继在自己的产品中添加此应用。作为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法学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既有历史的脉络,也有当下的回应,它所涉及的问题繁简交错,所呈现的内容体系复杂,因而法学教材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时,若有背景知识的铺垫与烘托、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学术主流观点的分享与了解,可让读者更好地体验该学科教材“立体化”的延伸阅读。其应用方式灵活多变、途径各异。

一是扫码呈现教材的延伸阅读。纸质教材的篇幅总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二维码“扫一扫”来获得更多更完整的阅读体验。现代法学教材常应用二维码来链接背景知识、相关案例、学术观点甚至具体法条,纸质教材仅呈现链接提示与导引,辅助有兴趣有需要的读者进行深入阅读。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侵权责任法》(第三版)为例。一改往日长串文献附于章末的冗长做法,每章伊始设置二维码于章名一侧,“扫一扫”即可查阅本章参考文献。同时,全书设置案例近百例,由小小二维码方块承载,置于文中。再以法律社出版的《外国法制史》(第六版)为例。该书设置二维码数十例,内嵌外国法制史里若干名词的背景知识,这对于读者理解书本知识帮助甚多。但若在书本上一一列明,则背离了教材的初衷。二维码的应用,给了读者延伸阅读的选择权,也给了平凡教材更多的丰富体验。

二是扫码呈现配套资料。在法学教材配套辅助读本中,习题、参考答案、技能训练等学习资料也都可通过二维码链接来获取。在法律社出版的《证据法学》(第六版)中,每章在“导读”栏目中嵌入二维码,读者在未进行该章知识学习时预先浏览其中的案例并作初步思考,待学习完章节知识后再链接二维码重新思考案例,由此实现查漏补缺的实践体验,并可在链接中获得分析提示,培养读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扫一扫”中呈现的评析内容,解答风格与法考主观题答题思路相似,也可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备考能力。

三是扫码呈现动态视频及有声素材。二维码可将动态视频及有声素材收入其中,在安静的纸质媒介上视听享受。这种形态较多地体现在法学教辅产品及综合性教材中,如法律社出版的关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相关产品。

四是扫码呈现购买平台及营销内容。教材制作时将出版社的官网链接、微信公众号甚至是营销的二维码印在封面或封底,借助二维码制作教材的宣传专题、购买链接等,可以进行低成本营销推广。无论是官网还是公众号,二维码都好似桥梁将不定期进行的相关营销活动实时呈现,给读者最新的阅读体验。

五是扫码呈现查漏补缺。实践中,可以利用教材二维码链接客户端上的评论、分享、转发的功能,通过平台留言与读者互动,实时收集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为未来的修订再版与选题策划作参考,同时,也可对已出版纸质教材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勘误,适时保持教材的正确性与先进性。

二、二维码应用于教材的风险思考

二维码应用于教材,除了上述有利性之外,对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1.避免数字内容成为“法外之地”,规范链接内容的审查与监管

二维码初探纸质教材时,相关监管及规制未尽规范,链接内容容易游离于三审三校制之外,这一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教材嵌入二维码的早期实践中,链接所提供的无形空间成了三审后不宜展现内容的安放之所,甚至由于早期二维码平台的搭建,作者个人自可完成,链接的平台也容易成为作者展示个人观点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出版社应全面加强数字内容的监管,避免二维码链接后的数字内容成为“法外之地”。编辑在审稿时 ,不但要审读教材的纸质校样 ,还要对其中二维码链接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如审查视频、动画、音频、电子课件、文本、图片等。同时,后臺资源在替换、更新时,变化的内容也必须经由编辑确认。

2.防范侵权违法风险,增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纸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获得延伸阅读体验的同时,也需要谨防由此造成的知识产权侵犯的风险。后台资源中存放的视频、音频、课件、文本与图片,需要确保获得相应授权, 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行,切勿让二维码成为非法搬运知识的助手。如同纸质教材中配置图片及案例一样,二维码中承载的相关资源,出版社要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规范授权及保护工作。对于出版社来说,既要增强鉴别能力,不侵犯他人的数字资源版权;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使自身的资源不被他人侵害。在实践中,有些出版单位仅在投稿须知或者出版说明里注明版权归其所有,就将未经作者授权的电子版文章通过网络链接与二维码连通;在未获得作者授权的情况下,一些出版单位还将科研成果使用在约定范围之外。凡此种种,皆属于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出版工作者及出版单位务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3.加强链接资源维护,不让图书二维码误入“歧途”

图书配备二维码,在某种程度上是物超所值的体验,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但二维码嵌入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随着学科建设的完善、相关知识的更新,教材二维码后台放置的数字资源也需要随之完成自身的修改与更新。实践中,一些出版机构与相关商家尤其是培训机构合作,将承载广告内容的二维码置于图书封底,沦为商家广告的代言人。更有甚者,一些图书附带的二维码,仅供新书出版后一段时间内使用,逾期则无法显示。同时,因二维码本身技术要求不高,制作和发布都较为简单,容易被钓鱼网站或非法软件与程序利用,二维码一经扫描进入,读者的个人信息和数据有被盗取或篡改的风险。出版机构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完善系统、监测漏洞、拦截病毒等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存储终端,防止因数字资源被改变或篡改,影响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发生信息丢失、链接失效或链接内容与纸质内容不匹配等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还需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最大限度地保障数字资源安全。

4.严格编制质量控制,避免错误识别风险

图书在编辑与制作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印刷质量偏低、尺寸不规范、对比度不足、位置不易识别、条形码不唯一、错误率高、超期使用等问题。此类情况容易造成阅读识别困难甚至无法识别,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实践中,编辑在对图书内容进行二维码链接提取与存储时,需要生成若干链接并需逐一对应审核。以笔者负责的教材出版为例。在前述教材中,整本书嵌入的案例与条文链接多达二十余处,应技术部门的要求,每个链接对应一个二维码,而所有二维码的外观用肉眼根本无法辨识,实际嵌入时,编辑需逐一扫码核对。尽管如此,后期印刷时,也有可能出现印刷不清晰,难以扫码阅读的情况。这就要求出版机构在规范和准确使用二维码时,还需要严格编辑、印制的质量,避免错误识别风险,保障读者的良好阅读体验。

5.谨防数字鸿沟,畅通无差别阅读

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处于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当中。现代法学专业教材无差别地面向全国各年龄段有志于学习法学的读者,除莘莘学子外,社会人士及年长者亦会有之。要谨防二维码链接带来增值阅读的本意错误地减损了此类读者的阅读体验,对于有此类需求的读者,可通过读者热线予以反馈并提供相应补充材料的纸质阅读,保障读者权益。以笔者所在的出版机构为例。我们常年开放读者热线,提供电话及邮件无障碍反馈平台,读者在使用图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通过平台直接与责编沟通。

综上,随着二维码在现代专业教材中的使用探索,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作为法学教材,更应该首先考虑严格质量控制、避免错误识别,确保一一对应。同时,教材链接的二维码内容尤其是案例评析,皆为作者团队编写加工完成,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且对于所有的案例内容和链接的法条内容,结合读者反馈及立法动态,我们也应做好定期维护与更新。

三、结语

二维码的运用,不仅是作为技术手段在现代专业教材中的有益尝试,更是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提供了一种链接的思路与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现代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法学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教义学意义上的融通,更需要跨学科、跨背景的链接。藉由二维码,薄薄纸本也能令读者遨游法学的专业知识海洋。

作为连接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一座桥梁,二维码无疑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有利帮手。将二维码应用于立体化教材出版是新媒體融合下教材数字化的有益尝试,也是教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形式。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深度融合,也将是未来专业教材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出版社、编辑、作者及读者的共同努力。以笔者所在的出版社为例,法律出版社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在社版图书中加印二维码内容审核的通知》,旨在切实防控出版经营风险。其中,要求出版图书的二维码链接内容均须放在社内服务器上;将二维码作为图书内容的延伸,严格履行三审三校制,与书稿内容不一致的,须单独报送,对涉及重大选题备案的内容,须按规定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作者微信和个人公众号、外单位微信公众号以及网址生成的二维码,不得加印在图书中。具体到编辑个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看待二维码的使用,充分发挥其增值功效,为工作助力。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潜在读者的个体,也需因应时代的变化,加强与社会的连接,消除数字鸿沟,丰富社交的新时代体验。如此,方能更好地感受新时代给予我们的良好体验。

参考文献:

[1]和庆娣.二维码在立体化教材出版中的应用初探[J].新媒体研究,2019(4):35-36.

[2]董瑞.二维码在教材出版中的应用——以科技类高等教育教材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7):75-77.

[3]钱新艳.“互联网+”时代教材出版中的二维码应用及“纸”“数”融合实践思考——以医学类高等教育教材为例[J].科技传播,2020(5):70-73.

[4]高超 段春波.条形码在科技期刊应用中的风险及管控对策探究[J].科技与出版,2021(1):119-122.

(作者单位系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知识产权保护二维码
二维码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