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研究

2021-07-14杨超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影响因素

杨超

摘要: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及民族的特色和底蕴,馆藏文物因各种原因可能出现文物损坏的现象,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很多博物馆都是在文物损坏严重时才发现并进行“抢救性”修复,而没有做到防范于未然,导致文物损坏风险较大。本文从分析影响馆藏文物长期保存的主要因素出发,继而探讨预防性保护措施,期望能为当前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馆藏文物;影响因素;预防性措施

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巨大,文物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馆藏文物保护对存放环境、保管和修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来保护,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出现文物损坏的情况,这是由于文物保护的复杂性和保护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预防性保护通过全面分析文物属性和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子,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文物损坏可能性。笔者就此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作以下相关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馆藏文物安全性的相关因素

造成馆藏文物损坏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为客观影响,包括温湿度、光辐射、有害生物等;人文因素是主观原因,多体现为工作人员保管技术不足,操作不规范,疏忽大意等。具体如下:

(一)温湿度影响

馆藏环境方面,温湿度对文物安全影响很大,室内温度升高会导致文物表面变得干燥、易碎,部分外表物会逐渐斑驳脱落,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其物理及化学变化更加明显,老化现象也更加严重;湿度如果过重,会导致文物霉变、腐蚀损坏。[1]另外,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也会在温度变化中发生扩散并附着于文物上,导致文物发生损坏,影响到文物的保存状态。通常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随时进行室内温湿度检测,根据文物保护需要合理调控。

(二) 光辐射影响

光辐射可能造成文物材质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文物表面色彩退化,改变原来的形态,特别是一些纸质、绢帛、漆木等材质的文物在光辐射下会变得特别干燥、脆化,墨色以及材质颜色也会在光作用下变得浅淡。另外,由于光的热效应,也可能导致一些纸质文物温度抬升而被点燃,继而引起自然火灾,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

(三)有害生物影响

有害生物既包括细菌等微生物,也包括害虫、鼠类等,他们都会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首先一些细菌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随着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它们会导致文物表面纹路、字体、图案等越来越模糊,导致文物色泽、光泽下降,一些有害菌还会产生无机酸会逐步腐蚀文物,影响其完整性。此外,蛀虫、鼠类等有害生物或啃食损坏纸类、绢帛纺织品、木器、皮革类等文物,如果不做好防控措施会严重影响到文物的长期保存。

(四)人为因素影响

文物保存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完整的管理制度,需要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懂得正确的管理方法,能够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规范进行标准作业。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馆藏人员因为疏忽大意,或自身专业技术不足,存在文物管理不到位、不合理、不严格等现象,这就造成了部分文物的损坏或丢失等。[2]

二、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一)加强馆内温湿度的检测和调控

为降低文物受到空气的氧化影响,避免温湿度变化对文物的破坏,博物馆要注意将馆藏内的温湿度保持在一个最佳区间,可以安装中央空调、添置加湿器来调控室内温湿度;同时还要做好细节管理工作,要随时检查文物展柜的密封性和完整性,一旦发现展柜损坏出现密封不严,需要及时修补、更换展柜,及时转移文物;还要加强室内环境监测,引进先进的监测和检测仪器设备,全面掌握馆藏内的异常情况并予以实时处理。

(二)合理控制光辐射

适当的光辐射可以杀灭一些有害菌,降低生物危害,但光辐射超标则会造成一些对光敏感的文物造成损害,需要加强光辐射管理,为文物创造一个安全环境。可以通过安装红外线感应调控系统,有效监测馆内光辐射量,并更加文物性质进行及时调节。[3]比如,为便于游客参观可适当增强光线,而在游客离开后,随即减弱或熄灭灯光。在灯具布置上也尽量选择光纤灯或冷光灯,这样有助于降低光辐射的影响作用。

(三)科学控制和管理有害生物

在有效温湿度控制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有害生物的控制和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馆内清洁卫生管理工作,每日清扫、检查室内卫生,保持展柜、馆内干净整洁,对存在病害的地方要及时处理,避免文物受到害虫或细菌破坏。可以在展厅之间另设过渡间,在入口处添加风屏,防止游客所带来的细菌污染。此外,还需要定期仔细检查纸、木、纺织类等文物,定期进行防腐、防蛀、抗氧化等特殊处理,做好检测及防护工作记录,为实现馆藏文物的长期有效保存奠定基础。

(四)完善管理制度降低人为风险

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工作支撑,既需要搭建一个优良环境,又需要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按照标准管理流程和要求来提升文物的长期保存性。[4]首先,博物馆要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制度内容,明确自身岗位责任,提高文物安全保管意识;其次,加大业务技术培训力度,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文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此外,应建立巡查制度,日常巡查、每月每季度巡查,年终总结和考核,清晰划分责任,实施合理奖惩,以此增强馆藏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其规范管理,降低因人为原因导致的文物损失。

结语

馆藏文物的长期保存对博物馆的管理技术、保存环境以及管理水平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博物馆要以安全管理、长期保存为原则,认真、全面分析可能影响文物保存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科学的预防性保护手段,如此才可能有效降低馆藏文物的损坏,确保文物原始形态的长期保存,保证其历史文化价值。

參考文献

[1]宋家慧.关于预防性保护措施在馆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96-97

[2]刘英英.论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以泉州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206-207+234

[3]杨涛.浅析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J].东方藏品,2018(3):28-29

[4]于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状与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6):130-132

(阆中市文物保护中心 637400)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影响因素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