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舱外高流量吸氧联合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对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7-14邱春莎刘志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压氧负性高压

邱春莎,刘志东

(信宜市人民医院 高压氧科,广东 茂名 525300)

目前,高压氧治疗常用于一氧化碳中毒和脑卒中患者的康复[1]。多数患者首次治疗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联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采取舱外高流量吸氧方式可缓解患者对密闭空间的不适,联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安抚患者情绪,可确保顺利治疗[2]。本研究探讨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采用舱外高流量吸氧联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对改善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7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0~77岁,平均 (42.5±2.3)岁。观察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1~78岁,平均 (42.7±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舱外高流量吸氧治疗,氧流量控制在8~10 L/min,每次1 h,每日1次;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即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面罩,观察患者吸氧反应并进行干预等。观察组采取舱外高流量吸氧联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心理干预:第一,在开展心理干预前护理人员需翻阅患者的个人病历,了解其疾病状态;同时与患者面对面沟通,进一步了解既往病史、服药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第二,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开展护理干预,强调高压氧治疗、舱外高流量吸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解答患者对治疗方法存在的各类疑问,纠正既往认知中存在的误区。第三,带领患者和家属参观高压氧治疗室内环境,让其有机会在治疗前直观地与高压舱、相关治疗器械接触,减少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担心。第四,开展科室内病友座谈会,邀请已经接受高压氧治疗且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群体,为首次开展治疗的患者群体传授个人经验,以病友间和谐的交流氛围进一步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顾虑和疑惑。②健康宣教:第一,在日常巡房时为患者开展口头宣教,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简单的解答,以通俗的语言解释各类医学名词,使其能够大致了解高压氧治疗、舱外高流量吸氧治疗的相关知识。第二,制作宣传单、宣传海报和宣教视频,借助微信平台和手机终端为患者展示,要求宣传单、宣传海报中的文字字体大且醒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宣传视频中则需直观地展示高压舱和相关医疗器械的状态,以动画、图解等方式说明治疗的整体流程。第三,护理人员可利用病床周围的帘布制造相对封闭的空间,在该空间内为患者模拟操作流程,使其可提前适应治疗状态,减少陌生感和紧张感。③舱外高流量吸氧护理:第一,在治疗开始前15 min为患者提供呋麻液滴鼻治疗,制剂浓度为1%,每个鼻腔滴入1~2滴即可。指导患者咽鼓管舒张训练,提醒患者预先排空胃肠道和膀胱,以免治疗过程中有如厕感觉。第二,在治疗开始阶段护理人员需在患者身边陪同,指导其张口吞咽、鼓气等操作,可让患者观察护理人员的演示,并模仿操作,以免高流量氧气通入后对中耳产生气压损害。第三,护理人员需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评估早期阶段是否发生氧中毒情况,并为久坐患者提供一定的保暖护理,观察具有近期手术病史患者切口是否发生渗血的情况;待治疗结束后询问患者是否感觉皮肤瘙痒,叮嘱其返回病房后食用温热食物或饮用温水,并可选择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利用SAS量表、SDS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3],总分均为100分,分数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征求患者配合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设定为满意、尚可、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尚可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5 68.52±4.09 23.19±3.06 68.44±4.21 24.14±4.05对照组 35 68.55±4.08 31.17±3.05 68.43±4.24 33.09±4.06 t值 0.031 10.927 0.010 9.233 P值 >0.05 <0.05 >0.05 <0.05 SDS评分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属于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提升人体内氧气量,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同时高压氧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多含有负离子的纯氧,加快人体自我更新速度,减少血管内气泡,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对于部分缺氧、缺血性病变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实际治疗时患者需进入一个密闭空间内,在高压环境中进行吸氧治疗,对于首次接受该治疗方式的患者来说,治疗环境的改变、高压舱内的密闭环境、首次治疗的未知感等均会对其造成影响,继而产生紧张、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在治疗前就会表现出焦虑症的症状,既担心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又担心治疗后的效果不佳而增加医疗成本[4]。因此,在首次开展高压氧治疗前可以选择以舱外高流量吸氧联合入舱前指导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状态,从而使其了解高压氧治疗的方式、流程,消除陌生感,也能为具有高压舱禁忌证的患者开展早期的治疗干预,提高后续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5]。舱外高流量吸氧疗法是指在高压舱外的正常大气压环境下,通过密闭面罩或头罩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高流量氧气治疗,减少了患者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为其后续进行高压氧舱治疗进行铺垫与过渡。

与此同时,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主动沟通的方式了解其负性情绪,了解其对高压氧治疗的具体担心和困惑,再针对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开导和指导,重点强调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说明氧气治疗的无毒无害[6]。另外,在科室内开展全面性的健康宣教工作,借助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详细介绍高压舱的结构、使用方法、治疗过程等,也可为其展示部分治疗用器械,例如呼吸面罩、高压舱结构示意图等,并介绍舱外高流量吸氧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的区别和联系[7]。进一步强调科室内开展该治疗的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也可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定期举办的专家座谈会,接受更加专业的健康宣教,了解更详细的医疗知识。

综上所述,舱外高流量吸氧联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高压氧负性高压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2015年全国两会最高检、最高法2014年成绩单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