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对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2021-07-14陈婵媛何炳芳黎清俏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规范性康复训练团体

陈婵媛,何炳芳,黎清俏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1成人精神女科,2康复科,广东 茂名 525200)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SP)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步消失,但由于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不足,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加之精神疾病易复发,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精神疾病症状,而在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等方面欠佳。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从心理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干预,通过团体活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2]。本研究通过对康复期SP患者实施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探讨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康复期S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SP诊断标准[3],病情处于稳定阶段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发育迟缓等精神类疾病者;存在活动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女22例,男18例;学历: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7例,高中8例,中专及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11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5.58±5.23)岁。对照组:女21例,男19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6例,高中7例,中专及大专9例,本科及以上8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 (45.62±5.2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营造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的安全;向患者和家属讲解SP发生机制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 (A)准备阶段。依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将其分成5组,每组8人,开展叠罗汉、画自画像等小游戏,鼓励患者自我介绍,使团体成员相互认识。 (B)实施阶段。①疾病知识讲解。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利用PPT、视频等讲解SP临床表现、预后、用药等相关知识,采用有奖竞答等方式,使患者认识到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课后小组相互分享患病症状。②克服病耻感。观看《美丽心灵》等电影,观影结束后小组积极讨论,分享观影感悟和体会。③克服自卑心理。以“我的优点”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回顾个人成绩;患者之间进行对视练习,互相赞美对方,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引导患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④作业疗法。安排患者参加美术、烘焙课程,学习作画、烘焙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采用展示成品、分享品尝形式,让患者体验成功的快乐;指导患者打太极拳、跳舞、跑步等运动,以情景模拟形式开展社交礼仪、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C)结束阶段。采用“许愿树”引导患者规划和计划未来,患者分享参加团体训练的感受和心得,总结团体活动经验。

1.3 观察指标于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评价两组的社会功能、自尊水平。①社会功能。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4]评价,包括日常生活能力(3个条目)、动性和交往能力(5个条目)、社会性活动能力(4个条目)三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则社会功能越好。②自尊水平。采用自尊量表[5](self-esteem scale,SES)评价,包括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我感到自己有许多好的品质等10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40分,得分越高则自尊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SSPI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的SSP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SSP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SSPI评分比较(±s,分)

社会性活动能力干预前 观察组40 8.22±1.24 9.18±1.27 5.02±0.54对照组40 8.20±1.23 9.15±1.21 4.98±0.52 t 0.072 0.108 0.338 P 0.943 0.914 0.737干预30d观察组40 9.78±1.04 11.82±2.14 7.88±1.12对照组40 8.98±1.06 10.56±1.34 6.54±1.01 t 3.407 3.156 5.619 P 0.001 0.002 0.000时间 组别 n 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能力

2.2 两组的SE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的SE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SE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SES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康复期SP患者常会担心疾病复发,加之他人和社会的偏见、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致使自尊水平降低。药物治疗可在生物层面控制患者精神症状,但未能使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并呈现出社会能力低下、自我评价低等问题,患者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环境[6]。康复期患者的个人感受、体验对康复后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十分重要。常规护理干预重视对患者疾病症状的护理,易忽视对患者自身行为的矫正,不利于疾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0 d后的SSPI、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可促进康复期SP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尊水平。谢平[7]的研究表明,康复期SP患者经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后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自尊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的开展,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好的人际互动氛围,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患者间相互影响,促使患者认识、探索、接纳自我,从而更加积极发现、寻求周围环境的支持,有助于自我成长和发展[8]。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更加强调系统、专业的心理干预,通过恰当、合理的引导,给予患者心理、精神支持,利于保持情绪稳定,帮助患者在互动中改变固有观念,使其正视现实、消除自卑,以正确态度看待疾病和其他事物,从而促进自尊水平的提高。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似性、普遍性,患者通过集体活动相互给予真诚的反馈,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促进自我接纳的情感体验,有助于社会功能的改善。团体的整体功能对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团体本身也能为患者提供一种温暖、支持和互助的环境,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真正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规范性团体康复训练可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尊水平,有助于增强患者主观幸福感,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规范性康复训练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论自贸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标准与方式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