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体位护理在低危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观察

2021-07-14骆丽英罗运静黄柳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体位

骆丽英,罗运静,黄柳燕

(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产房,广东 河源 517000)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胎儿脱离母体独立存在的过程,但自然分娩会使产妇产生剧烈疼痛,影响自然分娩的进行;其中第二产程是宫口全开至胎儿分娩的一个过程,此过程中初产妇所需时间长于经产妇,增加了初产妇的痛苦[1]。临床分娩技术在不断改进,其中在体位的选择上具有较高的差异,目前多采用平卧位,但对胎盘血液循环以及产妇的腰椎曲度有较大的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改良式体位护理在低危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低危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在第二产程中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平卧位护理,40例)和观察组(改良式 体位护理,40例)。对 照 组 中 年 龄21~33岁,平均(26.84±3.26)岁;孕周37~41周,平均 (39.14±1.27)周;新生儿体重2.78~3.74 kg,平均 (3.26±0.35)kg。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 (27.13±3.4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5±1.21)周;新生儿体重2.70~3.80 kg,平均(3.28±0.40)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单胎妊娠;②正常范围女性骨盆;③足月生产;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有妊娠合并症;②伴有心肝肾基础器官疾病;③凝血功能异常;④伴有妇科类疾病;⑤胎儿生长不正常。

1.3 方法两组低危初产妇均在入院后首先进行健康宣讲,告知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其次对产妇进行适量的营养补充,密切监测胎心和子宫收缩情况;最后产妇从待产到分娩完成均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场,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对照组给予传统平卧位护理干预: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宫口全开后,取平卧位在产床上进行分娩,将床头抬高,产妇双腿放在产床的腿架上,呈向上屈膝并向外展开的状态,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在宫缩期时放松大口吹气,宫缩间期屏气用力,待胎儿的头部露出3 cm左右,医生用左手控制胎儿的分娩速度,右手不能离开产妇的会阴处,在宫缩间期指导产妇用力,娩出胎头,随后将整个胎儿娩出,并立即剪断脐带。观察组给予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宫口全开后,根据产妇情况和自身选择采用合适的体位进行分娩,产妇躺在产床上后,将床头抬高60°左右,产妇双腿放在产床的腿架上,呈向上屈膝并向外展开的状态,产妇双手抱住大腿或膝部,根据宫缩进行正确的呼吸,配合宫缩自然用力,待胎儿的头部露出3 cm左右,医生用左手控制胎儿的分娩速度,右手不能离开产妇的会阴处,在宫缩间期指导产妇用力,娩出胎头,随后将整个胎儿娩出,并立即剪断脐带。

1.4 评价指标①记录两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②记录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并采用Apgar评分[3]对出生后5 min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正常:8~10分;轻度窒息:4~7分;重度窒息:0~3分。③记录两组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剖宫产)。④记录两组的母婴并发症(尿潴留、盆腔感染、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产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的产程时间比较(±s)

总产程时间(h)观察组 40 5.73±1.83 30.88±4.80 6.25±1.20对照组 40 6.05±2.47 35.15±6.95 6.86±1.47 t 0.658 3.197 2.033 P 0.512 0.002 0.045组别 n 第一产程时间(h)第二产程时间(min)

2.2 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290.26±75.16)mL,低 于 对 照 组 的 (348.24±8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25,P=0.001);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 (8.54±1.45)分,高于对照组的 (7.52±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9,P=0.003)。

2.3 分娩结局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剖宫产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χ2=5.541,P=0.019)。

2.4 母婴并发症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母婴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低危初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因为体位的选择不适而造成分娩过程中出现体位综合征,对患者的子宫造成压迫,导致回心血量下降,从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同时,近年来初产妇出于对自然分娩疼痛等方面的担忧,致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但部分初产妇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标准[4-5]。研究[6]提出,为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程度,寻求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对于低危初产妇的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改良式体位护理通过在产妇第二产程宫口全开后,将床头抬高至60°左右,使产妇的盆骨倾斜向下,降低胎儿的顺产阻力,使胎儿沿着产轴自然下降,缩短产程,减少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改良式体位在分娩的第二产程中,有助于帮助医生对产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帮助助产者进行助产操作,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降低产后出血量[7-8];还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在产妇出现紧急事件时进行紧急处理,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综上所述,改良式体位护理可缩短低危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