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临床观察

2021-07-14黄小良陈超云黄绮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步长帕金森病疗法

黄小良,陈超云,黄绮娟

(台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台山 529200)

0 前言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进展性运动障碍疾病,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为疾病的主要特征[1]。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异常以及运动迟缓等均为帕金森病的主要运动症状,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加剧患者的身心痛苦感。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免疫学因素、年龄因素以及遗传因素之间有密切关联,且目前尚未有治愈该疾病的特效药物和方法,患者需要通过终身治疗改善疾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手术、运动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帕金森病,虽然药物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长时间用药不仅疗效欠佳,且药物相关性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副作用较多;手术治疗则存在对机体损伤大、费用高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陷[3]。运动疗法为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且具有简单易学、经济实惠以及易推广等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61~75岁,平均(68.23±2.4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 (2.98±0.21)年。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0~77岁,平均 (68.35±2.4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 (2.91±0.2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Hoehn-Yahr分期为2~3期;双侧肢体受累,合并不同程度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期间药物治疗剂量保证不更改;可以独立完成适量运动或者在家属监护下完成运动;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前庭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以及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无法从事一般体力活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即使用美多芭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一天3~4次,每次0.125~0.250 g。4周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式和时间与对照组相同,运动疗法内容如下:①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一只手放置于腹部位置,另一只手放置于胸部位置,嘱其在吸气时隆起腹部,在呼气时使腹部凹陷,要求呼气、吸气的过程缓慢进行,深呼深吸,切忌憋气,每次训练5 min。②面部运动:嘱患者行皱眉、闭目、鼓腮、伸舌舔左侧和右侧口角、舌尖分别顶左侧和右侧腮部、抿 嘴 等 动 作, 各10次,同 时 发 出 “呜”、 “啊”、“嘛”、 “啦”声,各10次;装一杯水,取吸管嘱患者吹水面。③伸展运动:嘱患者伸直上肢,双手手指交叉相握,随后开展双上肢上举、下伸和左右伸展动作,每次持续5 s;取坐位伸膝,实施踝背伸动作,将下肢抬高并且维持5 s,双下肢交替开展;双足分开取站立位,双手叉腰,实施旋转髋部、腰椎以及颈椎动作,眼睛注视后方,维持5 s。整个伸展运动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④下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患者取坐位,开展伸膝锻炼,每次维持10 s,共训练19次。⑤平衡训练:嘱患者交替开展单脚站立、前后脚站立训练,时间为30 s;将物体放置于距离患者30 cm的位置,嘱患者伸手及物,共训练10次;嘱患者取直立位,并拢双足,随后做前倾斜、后倾斜、左倾斜、右倾斜动作,期间可向倾斜同侧跨步,维持机体平衡。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步行10米的步长(步行距离/步数)、自由步行速度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②统计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运动功能部分(UPDRS-Ⅲ)评分进行评定,以得分越低代表越占据优势。③统计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包含14项内容,各项分值为0~4分,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据优势。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步长、自由步行速度、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及自由步行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步长、自由步行速度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比较(±s)

表1 两组的步长、自由步行速度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比较(±s)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s)治疗前 观察组 24 50.59±5.14 0.87±0.23 11.41±3.31对照组 24 50.65±5.28 0.88±0.19 11.38±3.26 t 0.04 0.99 0.03 P>0.05 >0.05 >0.05治疗后 观察组 24 58.41±7.45 1.19±0.31 8.05±0.91对照组 24 51.07±7.06 0.98±0.20 9.86±2.79 t 3.50 2.79 3.02 P<0.05 <0.05 <0.05时间 组别 n 步长(cm)自由步行速度(m/s)

2.2 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UPDRS-Ⅲ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23.85±4.06 18.53±2.01 49.15±3.07 53.19±2.17对照组 24 23.91±4.19 20.05±2.28 49.09±3.14 50.48±2.04 t 0.05 2.45 0.07 4.46 P>0.05 <0.05 >0.05 <0.05 BBS评分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姿势不稳、运动减少以及肌强直等均为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 临床相关研究[5]指出,脑部黑质纹状体变性是导致帕金森病的重要因素,其中黑质是产生及存储多巴胺的重要场所,多巴胺为纹状体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纹状体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平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而帕金森病患者机体中黑质坏死,多巴胺减少,使得乙酰胆碱作用亢进,进而诱发强直以及运动减少等表现。美多芭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该药物由苄丝肼和左旋多巴组成[6],可以提升脑内多巴胺浓度,长期服用虽可改善疾病症状,但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运动疗法为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非药物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运动锻炼情况等调整运动方案,以降低肌张力,扩大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运动功能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运动症状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用药的同时实施运动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运动疗法可以通过腹式呼吸增强患者对于运动锻炼的耐受程度[7],发声训练以及面部肌肉、口唇肌肉训练可改善语言功能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对扩大患者活动范围、提升自信心等均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运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步长帕金森病疗法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一种非线性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