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7-14吕海科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胺碘酮例数心肌梗死

吕海科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方城 473200)

心房颤动(AF)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1]显示,AMI合并AF的发生率为7%~16%,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AMI合并AF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破坏心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使原有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方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研究[2]显示,AMI合并AF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中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的转复,控制房颤心室率,且不增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故本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 (59.05±5.08)岁;急性期病程1~15 d,平均 (8.75±2.94)d。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9.57±5.29)岁;急性期病程4~16 d,平均 (8.94±2.36)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标准[3]的患者;②经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获得确诊的患者;③年龄40~78岁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扩张型心肌病者;②心、肝、肺、肾功能较差者;③药物过敏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律平(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2)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次100~200 mg,一日3~4次;治疗量一日300~900 mg,分4~6次服用;维持量一日300~600 mg,分2~4次服用。持续治疗10 d。

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6]治疗,注射给药,负荷量控制在3 mg/kg,静滴速度维持1~1.6 mg/min,6 h之后调整为0.5~1.0 mg/min,总量为1 200 mg/d,之后剂量逐渐递减。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心率、P-R间期、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恶心等。疗效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心房颤动完全消失;有效:心房颤动阵发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未有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P-R间期、QTc、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比较(±s)

LVEF(%)观察组47 83.52±15.23 156.35±20.62 418.19±30.53 51.36±7.65对照组47 71.89±10.36 140.93±13.41 309.06±17.36 43.21±6.37 t 4.328 4.297 21.302 5.612 P组别 n 心率(次/min)P-R间期(ms)QTc(ms)<0.001 <0.001 <0.001 <0.001

2.3 用药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均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其中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恶心1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9%,其中低血压5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恶心3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871,P=0.009)。

3 讨论

AMI属于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发的一种疾病;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后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重,扩大心肌梗死面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临床研究[4]发现,AMI患者容易并发AF,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加病死率,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AF可以作为评估AMI预后的一个指标,同时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强对AMI的早期介入治疗,并采取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减少AF的发生率,降低AMI合并AF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

静脉制剂在AMI合并AF的救治占有重要地位,胺碘酮为苯并呋喃衍生物,亦属于多通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传导纤维的钙离子内流并抑制钾离子外流。胺碘酮对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均有明显疗效,可降低窦房结频率,延长心房、房室结、副束及心室不应期,减慢心肌传导速度,对α和β受体亦有非竞争性阻滞作用。此外,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可作为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用药。本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与王健萍[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P-R间期、QTc、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胺碘酮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价值显著高于心律平,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房颤,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胺碘酮例数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