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1-07-14黄强在叶效昌邝永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染基转移酶黄疸

黄强在,叶效昌,邝永光

(东莞市大朗医院 儿科,广东 东莞 523770)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科中呈现出较高发病率,会对新生儿发育以及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患儿会呈现出胆红素脑病现象,因此确定有效方式展开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意义显著[1-2]。本研究分别采用间隙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标准:①黄疸疾病获得确诊;②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排除标准:①呈现出严重先天性疾病现象;②家属对于系列治疗要求不遵从。按数字奇偶法分组。间隙组(40例):女12例,男28例;胎龄区间为38~42 w,平均为(40.23±1.19)w。持续组(40例):女11例,男29例;胎龄区间为36~42 w,平均为(40.26±1.22)w。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间隙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方法完成黄疸治疗,对患儿完成8 h照射后,保持13 h暂停,之后通过对患儿病情状况的观察,确定是否对患儿继续展开照射治疗。持续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方法完成黄疸治疗,对患儿进行24 h照射治疗,共保持3 d持续照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水平(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以及不良反应(呕吐、皮疹以及恶心)。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如下[3]:显效:患儿身上黄染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基本转为正常;有效:患儿身上黄染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获得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新生儿黄疸治疗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间隙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持续组的6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间隙组和持续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间隙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直接胆红素(μmol/L)治疗前 间隙组40 316.06±45.55 30.59±5.52 8.59±2.02持续组40 316.06±45.59 30.61±5.65 8.55±1.99 t 0.0000 0.0160 0.0892 P 1.0000 0.9873 0.9291治疗后 间隙组40 100.02±4.15 32.02±5.55 8.53±2.02持续组40 119.09±8.59 33.03±4.39 8.56±1.99 t 12.6425 0.9026 0.0669 P 0.0000 0.3695 0.9468时间 组别 n 总胆红素(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集中于呕吐、皮疹以及恶心等方面;间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持续组的30.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黄疸作为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主要体现为生理性以及病理性两方面,对于新生儿而言,因其在免疫力及肝脏代谢功能方面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后,会表现出巩膜黄染以及皮肤黄染现象,更为严重者会表现出胆红素脑病现象[4-6],使新生儿发育与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获得广泛运用,主要通过患儿体内胆红素将蓝光吸收后,将体内水分进行有效转变,通过胆汁或者尿液于体内排出,从而使患儿肝肠循环内可吸收胆红素获得有效减少,使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分别为持续蓝光照射以及间隙蓝光照射,间隙蓝光照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接受的照射热量,减少不良反应[7-9],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间隙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持续组的67.50%(P<0.05);治疗前,间隙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与持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间隙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持续组(P<0.05),间隙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与持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集中于呕吐、皮疹以及恶心等方面,间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持续组的30.00%(P<0.05)。分析原因为,与持续蓝光照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的有效运用可减少照射热量,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充分保证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安全性,最终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综上所述,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黄染基转移酶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葡萄醇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鲁晓岚:黄疸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第一期:黄疸病例讨论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