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比较分析①

2021-07-13郑海梅陈秀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满意率

郑海梅,陈秀梅,张 秀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剖宫产术后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向患者机体内注射大量的麻醉药物来实现麻醉效果。但是麻醉药物的剂量极难把握,如果药物浓度过低,则药效较低,如药物浓度过高,则极易引发心血管毒性反应等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2019-05~2020-10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通过给其实施不同浓度罗派卡因麻醉,详细的分析并比较了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9-05~2020-10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纳入标准:(1)单胎、初产妇、足月;(2)ASAⅠ~Ⅱ级;(3)产妇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A组26例、B组27例和C组27例。A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9.52±1.21)岁,BMI 23~36kg/m2,平均(28.76±2.11)kg/m2;B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9.67±1.32)岁,BMI 24~37kg/m2,平均(28.80±2.24)kg/m2;C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9.13±1.08)岁,BMI 22~38kg/m2,平均(28.46±2.47)kg/m2;本人及时上报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在经过批准后进行了本次研究。以一般资料为评价标准,3组产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均实施1.5mg/kg的罗哌卡因麻醉,A组浓度为1.5g/L,B组浓度为2.0g/L,C组浓度为2.5g/L,麻醉师指导产妇取平卧位,在其手术侧腹壁部位铺上消毒巾,将超声探头置于侧腹壁肋弓下缘与髂嵴之间部位,对超声诊断仪的参数进行调节,待其平面显示出比较清晰的腹横肌平面时,采用超声图像平面内显技术,在产妇腹横肌部位进行单侧穿刺,在穿刺的过程中,如感觉到2次突破感,并且回抽后无血液或者气体出现则评价为穿刺成功。待穿刺成功后,取准备好的罗哌卡因(1.5mg/kg)进行横纹肌平面阻滞,给A、B、C3组产妇分别以浓度为1.5g/L、2.0g/L和2.5g/L进行注射,在注射的过程中,要通过超声密切关注针头的位置,保证药物能够准确的注入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腹横筋膜部位,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有梭形无回声区形成为宜。给药结束后,通过超声对药物在体内的扩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还要重点关住血管损伤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同时给产妇实施镇痛泵辅助镇痛,需50μg舒芬太尼,将其与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稀释,给患者静脉给药,以2mL/h的滴速给药,将给药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产妇术后2、6、12、24h 视觉模拟疼痛(VAS )评分和BCS 舒适度评分,并记录患者镇痛满意率和自控按钮按压次数,和术后24h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BCS舒适度评分,满分4分,如产妇深呼吸、咳嗽时均无疼痛则评定为4分,如只有深呼吸时疼痛则评定为3分,如深呼吸或者咳嗽时有轻微疼痛则评定为2分,如深呼吸或者咳嗽时疼痛加剧则评定为1分,如正常时持续疼痛则评定为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以VAS评分为评价指标,C组最低,其次为B组, A组最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

2.2 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段BCS评分比较

以BCS评分为评价指标,A组最低,其次为B组, C组最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段BCS评分比较分)

2.3 3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比较

以镇痛满意率为评价指标,A组最低,其次为B组, C组最高,在镇痛泵按压次数方面,A组最多,其次为B组, C组最少,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均未发生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3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极其常见,其对挽救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手术后伤口的疼痛对产妇的术后恢复及新生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快速、有效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着重要的作用[3]。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取到了较好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对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的筋膜注射麻醉药物,并促使其到达腹壁前侧,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进而减轻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4]。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人员如果操作技能水平较低,或者受到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极易误入血管、腹腔,甚至其他脏器中,因此在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时,一定要采用超声进行辅助定位,这对保证穿刺部位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5]。罗哌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的一种,其属于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细胞Na+进行抑制,进而阻断神经兴奋传导,从而发挥出较好的镇痛作用[6]。此种药物进入到机体中,能够较好地被肠道、膀胱等组织吸收,进而促进了其功能的恢复,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尿潴留、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7]。不但如此,罗哌卡因还能够对感觉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进行分离阻滞,镇痛效果得到了提升。并且有大量的数据显示,罗哌卡因并不会对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造成影响,进而有效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8]。

本院对实施剖宫产孕妇均实施了腹横肌平面阻滞,并且借助于超声引导,将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注入到了筋膜平面,结果显示,在术后2、6、12、24h 等时间点,以VAS 评分为评价指标,C组最低,其次为B组, A组最高,而BCS评分刚好相反,这与徐军[9]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提示,如罗哌卡因的浓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产妇术后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以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为评价指标,A组镇痛满意率最低,其次为B组, C组最高,在方面,A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最多,其次为B组, C组最少,但是3组产妇均未发生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容青霖[10]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提示,镇痛过程中所使用的罗派卡因浓度越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也越高,并且镇痛泵按压次数越少。但是在与上述结果进行结合分析后,将罗哌卡因的浓度控制为2.5g/L的则可达到最优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孕妇实施剖宫产分娩时,采用浓度为2.5g/L的罗哌卡因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患者的舒适度及对麻醉的满意度更高,且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满意率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