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从业人员“大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2021-07-12沈煜凡桑芝雅纪伟伟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健康康养旅游业

沈煜凡 桑芝雅 盛 燕 纪伟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民身体健康造成冲击, 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业也对第三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疫情后随着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旅游业也必将迎合“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融合健康理念,凸显“大健康”国家战略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回应了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对疾病医疗、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后顾之忧的关切。将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有助于促使关注健康、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并为此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在此形势下, 我国旅游业也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提质提智。这对于中国旅游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健康旅游,从旅游者的角度讲,全过程都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休闲、文化认知、情感体验, 更是在旅游过程中提升身体素养和生命感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同时进行身体疗养保健。 近几年,“健康+旅游”模式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膳食疗养、中医保健、体医融合、森林康养等颇受欢迎,全面开启大健康时代。 在此形势下,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健康”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1 新时代“大健康”需求

大健康的核心思想和中心内容是以人类的生存、健康、长寿为宗旨、以“自然—生物—人体—社会—思维”大健康模式为核心、以大健康产业为根基[1]。 从健康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大健康产业除规模大之外,主要特征在于以健康概念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征;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来看,大健康产业的第二个特点是科技含量增加,主要体现在健康服务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以及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和整合分析;从健康理念的角度来看,大健康概念主要在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拓展,最终以人的身心自由和主观感受提升作为健康服务的实现标准[2]。

1.1 群众对“大健康”的需求

笔者对 “大健康” 下的旅游产品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约74%的群众对旅游是比较感兴趣,或者非常感兴趣。 我国的旅游需求量较大,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对疾病防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对病前防控认识加强,养生疗养意识在人们生活中愈发强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们对旅游产品考虑因素排名第一位的是健康与安全,其次是旅游体验、旅游花费及其他因素,74.53%的群众认为有必要将旅游与健康理念相融合。因此,社会迫切需要提供新的产品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然而目前让人们对“大健康”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了解,必须通过加大宣传以此来提升大家对其的认识。

1.2 旅游从业人员对“大健康”的需求

近年来,旅游从业人员辱骂游客,诱导游客购买旅游产品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部分游客反映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依然有待提高,导游的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必备的业务技能素质、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在从业中尤为重要。 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不景气也让旅游从业人员意识到必须通过提升自我以此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大健康”意识的掌握正是旅游从业者在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发展自身的体现。 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对“大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技能服务提升,传播新的旅游文化养生防护知识,扩展更高层次的旅游文化产品。 这是新时期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的新的素养要求。

1.3 旅游业对“大健康”的需求

随着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也由原来单纯的观光旅游,变为集购物、娱乐、疗养、文化、科技为一体的旅游方式。 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疗养旅游产品等新的旅游产品涌现。 然而疫情后对旅游业的冲击使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并未恢复,疫情过后人们防护疗养意识的增强也迫切需要旅游业进行转型升级,以此来化解行业危机。 “大健康”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意识,健康意识必须与旅游业相结合以此更好地获得发展,完成转型升级。

2 “大健康”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大健康旅游作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大健康”的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健康需求,符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然而,当前大健康旅游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教育投入不足,“大健康”人才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人才兴邦,人才兴国,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才,人才是一个领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回归当前,大健康旅游的发展缺少人才的有力支撑,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大健康”服务意识比较欠缺,综合服务技能还有待发展和提升。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以山东省为例,省内的高校尚未实现资源的整合,尚未着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健康服务能力。 教育投入的不足和专业对口人才的缺乏,是当前阻碍大健康旅游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2.2 传统思想观念落后,社会“大健康”意识缺乏

目前,人们日常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水平依然不是很高,对疾病预防意识不强,“大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但大家对旅游的认识依然单一,大部分中低社会阶层的人们依然认为旅游仅仅是游水观山,满足个人的观光和娱乐需求。 其实不然,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观光娱乐,它应该是集观光、娱乐、购物、疗养、文化、科技、心理为一体的多元产品,人们对旅游业“大健康”的认识依然不足。

2.3 物质发展水平滞后,地区“大健康”观念认识差异大

“大健康”的建设,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建设。 我国依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例如,一线、二线城市经济水平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观念先进,“大健康”意识能得到更好的推广;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和偏远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缺乏相关理念意识,再加上医疗资源的不足,很难开展健康文化建设。 这成为阻碍“大健康”观念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接下来需要我们重点解决的障碍。

3 旅游管理专业“大健康”服务能力的培养

在疫情的笼罩下,旅游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隆冬寒月。 然而在后疫情时期,人们对旅游的需要仍然大。 以2020 年中秋国庆假期为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 665.6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同时, 在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旅游的期望由单一的观光欣赏到涵盖康养健身、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绿色食疗和养老养生的多元化发展,但是当前依然有部分陈腐的旅游健康观念和素质水平不高的旅游从业人员。 为顺应“大健康”发展的趋势,满足大众需求,促进旅游业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大健康”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

首先,是体系和制度保障。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趋势,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全面分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健康人才建设发展规划”,紧紧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给高校建设及创新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各类各级相关领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为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导向和制度保障[3]。 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制订合理规划,以大健康为导向,推进相关高校以及相关专业的优势互补, 制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秉承务实精神,着力为大健康旅游培养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大力推动大健康旅游的健康蓬勃发展。

其次,是旅游管理与健康产业资源的整合。 以山东省为例, 省内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同时, 省内的医学类院校均开设与运动康复相关专业。就目前而言,众多高校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兼具康养医疗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更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大健康旅游,是伴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提出,在国家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等背景下应时而生的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 由调查问卷可知,大多数人们对“医疗保健+旅游资源”旅游模式的评价持积极态度,这种旅游模式既能提升旅游体验,又能养生保健,符合大众对健康和旅游的双重需求。 当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大健康”服务意识比较欠缺,要克服这一问题,需要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满足大健康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高校在开设本专业课程外, 可适当增加医疗康养课程,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服务素质,将旅游服务能力与健康服务能力结合。

最后,是“大健康+旅游”实习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旅游部门应当促成高校与旅游景区的横向合作,在“大健康”服务方案的指引下,引导景区吸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健康+旅游”模式的实习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旅游和健康服务实践,通过实践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服务素养。

3.2 学习新思想,提升“大健康”服务意识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具备新的思想, 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大健康旅游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新兴发展趋势,同样需要具备新思想的青年旅游从业者,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 从青年旅游从业者的角度出发,首先得认清当前“大健康”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大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树立起“大健康”服务意识。 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多元化专业培训,掌握旅游产业相关的医疗康养知识,积极参加康养知识宣讲的社团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提高“大健康”服务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旅游专业学生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医疗康养兴趣,为毕业后的“大健康”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旅游专业学生应做好医疗康养知识储备。 在学好旅游专业课程的同时,要认真选学有关医疗康养、绿色食疗等方面的课程,掌握基本医学相关知识,让自己更有底气迎接融合“大健康”的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作为新时代青年,促进大健康旅游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青年旅游从业者责无旁贷。

3.3 加大宣传教育,营造“大健康”社会氛围

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健康”服务意识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国家旅游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各地各部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力争到203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健康旅游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将我国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4]。 回归当前的后疫情时期,由调查问卷可知, 大多数人对疫情后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同时,大多数人对大健康并不太了解。 这就需要旅游、医疗和媒体等多个主体加强对大健康理念的宣讲,让人们了解大健康和大健康旅游,让人们真正知道大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大健康理念潜移默化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提倡树立践行“大健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学生的“大健康”服务意识的提高显得日益重要。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康养医疗、绿色食疗意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相关医学知识的储备,为我国“大健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猜你喜欢

大健康康养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