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教育下产品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改革思考

2021-07-12张伟伟张银颖龚丽芸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导向成果

张伟伟 张银颖 龚丽芸

(马鞍山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

1 产品专业形态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特点

形态构成是产品设计专业开设在设计初步课程之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重要一课。 它是由传统的三大构成演变而来,一般包含平面构成设计、 色彩构成设计和立体构成设计,这三方面内容对学生入门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课程内容与产品形态设计及色彩表现的关系极为密切。 产品设计专业相较于其他的艺术设计专业会多一些理性成分,并不仅仅在艺术审美层面要有所提高,还要求课程教授内容具有实用性,因为产品会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形态构成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有别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更“理性”一些,更“实际”一些,更“具象”一些。 这就要求教师在形态构成课程期间不仅要培养学生合理表达点、线、面、色彩、块等要素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将点、线、面、色彩、块等要素应用在具体产品上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产品形态的敏锐度和创新能力,让形态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1.2 存在的问题

关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课程,目前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抽象、课程的连续性弱及考核方式单一三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

(1)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形态构成的教学内容抽象单一。 现在仍然是将点、线、面、色彩、块等要素及构成的形式感、法则、规律等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去教授。整体内容较为抽象,与实际应用联系弱导致学生难以将这些抽象的构成内容进行具体应用,很难培养学生的产品形态设计能力和产品形态创新思维。

(2)如今产品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是由原先三大构成演化而来,其教学内容与后续产品设计专业课课程的连续性差甚至出现脱节现象。 很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说起形态构成都觉得像一个大型的手工课,具体自己的结课作业为什么做成现在的样子自己也说不清楚更谈不上把形态构成的知识内化到产品设计中去。 所以模仿抄袭的现象难以消除,很多学生只是追求表面形态看起来相似或者看起来酷、 引人眼球,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一个形态形成的背后过程,也就难以将这个形态进行实际的设计应用。 现行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形态构成课程与产品形态设计建立起良好的映射关系,所以进行产品设计实践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运用形态构成的知识进行产品设计的现象。

(3)现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课程考核方式仍然存于表面,仅仅考查学生是否运用了点、线、面、色彩、块等要素,是否结合了构成的形式感、法则、规律等认真完成了具有形式感的形态作业。 不评估这种形式感是否能很好地与产品的实际设计联系起来,只考查表象,不评估学生学习内化后得到的东西。 考核评估时不考查学生能否将知识与后续课程进行结合应用,不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真正拥有了哪些能够促进产品设计的能力; 另外课程考核仍是比较性考查,难以考查每个学生自身的进步情况。

2 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由美国学者斯派蒂(Wi11iam G.Spady)在1981 年提出,强调成果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课业分数,而在于学习历程之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1]。 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2]指出:“最终成果”并不是不顾学习过程中的结果,而是学校要根据最后的顶峰成果(学生毕业后真正需要拥有的最终能力),反向去进行课程设计,并在每次课程后阶段性的进行成果评价。 传统教育的实施是正向设计的:从课程体系出发,推出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最后到需求。 这时的需求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只能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很难做到满足社会需求。 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则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要求。 反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进行反向设计课程,将整个教育实施过程建立在社会需求之上,因此,成果导向教育减弱了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匹配而引起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最终成果的要求,并且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所授课程在为达到最终成果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就要考虑到本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可以由哪些方式获得,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如何进行联系与融合,如何帮助学生将本阶段的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己有。

3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产品设计形态构成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从以下三点内容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考。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考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出: 成果应兼顾生活技能,并注重实用性,否则难以理解和内化,也难以为己所用。 这就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落地”,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内容层面。 在产品设计专业开设形态构成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从色彩、形体等角度进行产品设计,所以在形态构成的课程内容里需要适度地引入实际产品的形态是如何通过组合、切割、过渡等构成方式变换而来的,让形态构成从一个“抽象” 的课程变成一个能够指导产品设计的实用性课程。 让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更多新的内容注入进去。 如实际产品是如何把握形态中的“力”的、如何进行产品比例的设计等内容。 让这部分内容与后续设计初步课程中的“形态的塑造”部分内容相联系、相呼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态构成的课程内容是如何为产品设计服务的,让学生能够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清楚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学,学了能用在哪里。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课程设计需要从需求出发,形态构成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课程对于产品设计的同学来说必不可少,那课程内容能否与后续的设计初步课程甚至是产品系统设计课程很好地融合起来,并帮助学生达到最终的顶峰成果才是课程内容设计的重中之重。

3.2 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考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知识整合而不是知识割裂[3]。产品专业的形态构成课程现行的教育方式弱化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弱化了课程与学生最后应达到的顶峰成果(能力)的联系。 独立的课程,独立的知识,如果授课教师不改变教学方式将会致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能力,这些知识终将会变成片面的信息而慢慢被学生遗忘。 所以为了辅助学生达到顶峰成果, 不仅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该集体备课,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协同备课, 合作教学,长期保持交流,为了让学生达到顶峰成果共同努力。

另外,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学到什么,掌握什么,而教师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 辅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 但是,现在产品设计的形态构成课程的授课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交流较少。 且形态构成的教学内容以抽象居多,所以传统的教授方式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 因此,对形态构成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入手。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 教学实施应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如何让将灌输课堂变成对话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抛出问题,多与学生探讨问题,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与学生进行思维的对话。 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深入理解后才能更好地运用,才有可能将这部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形态构成中的点、 线、面与形体之间的关系;去思考几何形态与生活中的产品形态的关系;去思考形态构成与产品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去思考当你不能把产品形态设计得更好时,问题出在了哪里等相关问题。 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在进行产品形态设计时毫无头绪、模仿抄袭,这样才有可能独立创造出新的形态,才能真正将形态构成的抽象内容内化为可自由运用的产品形态设计元素,才有可能在后续的产品设计中设计出符合产品特性的形态, 才能更好地掌握产品设计的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帮助教师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也能够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摒弃“填鸭式”的灌输课堂,积极丰富课堂资源、增加创意设计内容、提高课堂问题的质量、灵活运各种教学方式等,以达到多与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的目的。 这就更需要教师及时补充知识,不断地扩充和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讨论。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考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将知识内化后的能力,要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与之前比是否有进步,是否能将所学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所以,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课程的考核可以从学生本阶段学到的能力来评价学生是否学好了这门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产品设计的能力服务的,所以考核时主要看学生在形态设计时是否考虑到形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和演化,是否有能力将自己的形态赋予到实际的产品中去。

另外,成果导向教育强调达成性评价而不是比较性评价。 教师在进行阶段性成果评价时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进步和自身掌握的能力来评价其本阶段的成果,而不是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死板的考核条例进行比较性评价。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时进行多元的授课方案设计和弹性的学习要求。 这样学生就可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教师给定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表达学习成果的方式等,只要这些过程之后学生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结果即可。 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让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的修正。

4 结语

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对产品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思考,对应提出三个改革方向:课程内容要注重实用性、教学方式要考虑课程的连续性和师生的交流互动性、考核方式要注重考查学生获得的实际能力。 以提高学生将形态构成的课程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上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形态构成课程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形态设计方面的影响和实际作用,让这门课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更好地完成相应的阶段性要求。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智能产品设计
“偏向”不是好导向
《冷·暖》
《教堂之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