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英语写作生态化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12曹莹雪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微课作文生态

曹莹雪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 408100)

0 引言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高校纷纷开展起“线上导学”。 教师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特殊时期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英语写作教学有别于其他英语技能的培养,知识点多且杂,需要输入与输出并重,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利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整合传统教学,以实现教学生态的和谐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1 写作生态化教学

1.1 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 年首创,指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研究。 教育生态学从生态学出发对教育进行研究,是一门涵盖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史学和管理学等内容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视为一个整体,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适应,构成一个动态和谐的有机网络[1]。 教育劳动的主导者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因此,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部分。 从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 可以看出,要实现教育成就的最大化,就要处理好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的矛盾, 使两者达到平衡统一的状态。

1.2 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在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双方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变化着,并遵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平衡规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的生态平衡,2020 年疫情暴发,“线上导学” 也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目前已显现出生态失衡的问题。

第一,教师生态位失衡,教学重输入轻输出。 教师生态位是指教师在课堂生态圈中所占据的时间和空间的位置[2]。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知识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 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 教师“一言堂”和学生一言不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生态位被逐渐扩大。 写作教学有别于其他英语技能的教学,需要输入与输出并重。 但现实是,教师在课堂上只侧重于讲解某种文体的具体写作方式,课后布置作文让学生练习,然后打出作文的最终成绩。 学生是否掌握写作方法, 在写作过程中遭遇了哪些障碍,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问题教师却无暇顾及。

第二,学生生态位失衡,缺乏自主学习动力。 与教师生态位对应的是学生生态位。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占据“中心”地位,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学生生态位被严重削弱。 学生虽然能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但只求完成规定作业、考试过关即可。极少有学生能主动反思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向教师反馈。 因此,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一直是英语写作教学中亟待提高的短板。 此外,学生生态位失衡带来的另一弊端是忽视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同伴学习与向教师学习同等重要。 写作学习主观性较强,同一话题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学生间缺乏交流不仅不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还有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课堂生态系统失衡,教学面临新挑战。 课堂是教育生态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 写作教学在课堂中面临尴尬的境地。 不少高校将大学英语课置于边缘地位,大学英语课时被缩减。 迫于四、六级和考研等考试分数的压力,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只能围绕某一本教材展开教学,才能抽出时间辅导学生考试技巧。 因此,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听、读,写作仅仅是单元话题的延伸,课堂教学忽略了“语用”的重要性。 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加剧了师生矛盾。 同时,新冠疫情暴发,“互联网+”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普及。 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冲击着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发送者的地位,也加剧了课堂生态的失衡。

新的教育方式是挑战还是机遇,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利用它。 信息技术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之一。 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必须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新型教育方式,才能重构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 微课正是适应后疫情时代组织和制作教育信息的新手段。

2 微课的介绍

2.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最早兴起于美国。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 教授提出了微课的雏形,并将其命名为“知识脉冲”[3]。 国内学者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4]。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它短小精悍,时长通常不超过10 分钟,其内容主要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因此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微课的主要载体为视频,声、画结合的授课方式十分直观,可以模拟真实的任务和话题场景,便于开展写作教学。

2.2 微课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又取决于教师发出信息的质量和学生的信息反馈。 微课可以更加高效地辅助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具体作用如下:

第一,整合传统授课模式,构建“生本”课堂。 微课题材不限,形式不限,可以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等各种类型。 写作教学相对复杂,知识点多且散乱,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分类、提炼加工,制作成系列微课。 微课辅助教师完成教育信息的发送,将原本由课上讲解的知识点转移到课外,将教师从繁重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5]。 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解决问题与困惑、分享感受与见解、传递经验与智慧。 这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第二,鼓励同伴学习,促进知识内化。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动态化的展现知识脉络。 微课的生动性有助于创设真实情境,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思考问题。 同时,情景化的教学也有利于鼓励学生间交流探讨,形成头脑风暴。 个人的学习是有限的,同伴互助学习能赋予学生“学”与“教”的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吸收知识,并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

第三,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促进混合式学习。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学不再局限于课上的45 分钟。 学生要有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微课虽短,但却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写作教学不能只是一本教材讲到底,教师必须从各种渠道收集教学资料,注意知识的更新与整合,选取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以便提取最精华的部分凝练成为微课,帮助学生能够写、愿意写。 另外,微课摆脱了教学空间的限制,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微课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可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这样便捷、高效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碎片化传播,移动学习是大势所趋。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快速浏览, 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回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从而省去了传统课堂中冗长的铺垫[3]。 这样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也变得更加高效。

第四,强化过程监督,以写促学。 传统的写作教学在批改完作文后就结束了,学习只有终结性评价。 而且大学英语课学生众多,要求教师对每位同学的作文都详细点评工作未免过于繁重。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微课、布置写作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对学生全程监督,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到每位学生写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答疑。 将学习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对写作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对比初稿和修订稿,可以通过修改的痕迹了解到自己学习薄弱的环节。 学习目标不仅是完成作文,通过写作掌握技能,实现知识内化才是最终目的。

3 课堂应用实践

本文以英文电子邮件写作教学为例演示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根据教学过程可大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3.1 课前导入,限时初写

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首先回答教师发布的问题,并参与话题讨论,以唤起对英文电子邮件的印象。接着,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初步了解英文电子邮件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步骤等知识点。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需实时回答弹出的小问题,如“下列哪一项为称呼的正确写法”。 回答正确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回答错误可以返回重新观看相关内容。最后,学生在线完成限制时长和字数的初写任务。 结合实事, 写作话题为“Please write an email to one of your foreign friends Jone to introduce your present life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with no more than 150 words ”。初写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是否基本掌握电子邮件的写作的步骤,半开放式的话题也让学生能够写、 愿意写。 提交作业后,学生可以查看线上平台给出的评价,以便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活动进行充分预热。

3.2 课中活动,头脑风暴

写作课一节课为45 分钟, 两节连堂共90 分钟。在前35 分钟,学生以3~4 人为一组,轮流朗诵自己的作文,其余组员进行互评。 接着学生围绕教师预先给出的问题提示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如“结构是否符合电子邮件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切题,对方作文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师此时可以在一旁协助交流。 接下来的25 分钟,各组派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促进小组间的交流。

随后的20 分钟, 教师将在线写作平台上收集的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并将本班比较优秀的作文进行集中点评,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最后10 分钟, 学生根据互评和优秀范文重新查看自己的作文,教师此时可对仍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3.3 课后反思,修改初稿

课后,学生可以查看作文答疑的微课。 在此微课中教师对于各班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问题进行再一次整理提炼,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 接下来,学生完成初稿的修改。 此次写作话题不变,但不限时长、不限字数。 修改初稿的目的不仅是对于写作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不限字数的写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以写促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教学生态的平衡,必须处理好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的矛盾。 在信息时代,通过微课整合传统教学,将之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能够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 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实现教育成就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微课作文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