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案例两篇

2021-07-11张晓丽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男同学分组教室

张晓丽

教师不光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还要做教给学生正确的言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师”。

一、心与心的交流

新学年开始了,看着一个个比我还高的身影,一张张充满活力的新面孔,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年轻了不少。

第一节课,我预设了一个“分组实验”活动,将50名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5人一组,每组的男、女生比例为3:2或者2:3,学生自由组合。等学生分好组后,我展示了“分组实验”的具体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表示本次实验将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接着,学生开始做“分组实验”。活动在激烈、活跃、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经小组提名并自我综述,小组间评议,角逐出了最踊跃小组、最融洽小组、最理性小组、最互助小组、最民主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学习效果,我表扬了学生出色而又各具特点的表现,并表示本次分组将暂时固定,在以后的学习中,如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组检测等活动时,都以此分组为单位进行,不再重新分组,一方面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分组内的凝聚力。而且,我表示将会为每个分组进行积分管理,分组内的每个成员的表现也由小组长进行积分管理,一学期内按照积分管理的结果,我们进行一次期中、一次期末奖励。

我的话音未落,有一个男学生就举手问我:“老师,信息技术课不参加高考,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那奖励能不发奖品啊?”我笑着问:“如果你胜出,你觉得什么奖品好呢?”男学生答:“我想要什么都可以吗?那我可得好好想想。”“哈哈哈……”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伴着学生的笑声,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学生陆续离开了教室,我也回到了办公室。

像是学生给我布置了课后作业似的,刚才下课前男学生的问题使我陷入思考,这么大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奖励呢?他们需要的物质奖励我都能满足吗?

到了要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快要下课时,我将预先准备好的装有50支棒棒糖的盒子打开并放在了讲台上,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猜测起来?我告诉他们,为了表扬学生上课准时、勤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愉快合作等表现,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支棒棒糖作为奖励,下课离开教室时,每人均可得到一支。

下课时,我给每位经过讲台的学生一支棒棒糖,有一些学生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但是,有一個长得偏瘦、个子高高的女孩经过讲台前时,我拿着一支棒棒糖送到她的面前,她伸手接住,我正打算说不客气的时候,她开口说的不是谢谢老师,而是:“老师,我们期中、期末积分兑换的奖品不会是棒棒糖之类的吧?那也太幼稚了吧!”听到她的话,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赶忙说:“这个问题,我正在思考,如果你有什么好主意,不妨可以告诉我。”她说:“我想想吧。”说着,她离开了教室。剩下的学生听了我们之前的对话也都拿着“小奖励”有序地离开了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到底什么样的奖励会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呢?我将自己的想法和办公室的同事们进行交流,发现我想到的这些物质奖励不是太好。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以物质奖励对这些大孩子的吸引力相对就会弱化,看来,我得想一些别的办法。

第三次课结束后,我给之前确定好的10个小组的小组长留了一个课后作业:每位学生写一条自己目前学习、生活中的小问题。

这次作业收上来,我逐一阅读、整理,我发现孩子们的问题还是挺多的。我决定了要给孩子们的奖励是什么了:那就是帮助学生想办法,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小问题”。

我将这个“奖励”的想法和学生商量:这种“奖励”可以不局限于期中、期末两次,可以是若干次,而且任何时候都可以。只要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写小纸条给我,我会将每位学生的非紧急“小问题”收集起来,每节课后,帮助表现突出的1~3位学生想办法解决“小问题”。对于一些紧急的“小问题”,学生认为可以“插队”解决。也就是说,学生认为这种“奖励”挺有意思的,可以尝试。

此后,我开始收到零星的几个“小问题”纸条,比如:××学科家庭作业较多,每天作业时间近1小时,挤占休息时间,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询问了班上其他3位学生,查实这一问题确实存在。然后,利用课余闲聊时间,向班主任老师提了此事并表明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老师也同意我的意见,我们都认为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她表示会协调此事。结果第二天,这个提“小问题”的学生就来告诉我,昨天××学科作业用了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他们全班同学都很高兴。以后有“小问题”,他们愿意和我一起想办法了。

之后,我就收到了比较多的“小问题”纸条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个学生写到:老师,我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称得上班级前茅,而且我自己也感觉这些学科学习得比较轻松,但是,我的英语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每次考试我都给班级“拖后腿”,其实,我每天用到英语学科的学习时间最多,但是,英语学习还是最差,我真是越来越讨厌英语,也有点害怕英语老师!看到这个“小问题”,我感到很棘手。以前,我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也很吃力。我能感觉到这个学生的无助与焦虑,他很想学好英语,用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但是还是效果不太理想,我想,也许他的学习方法有些问题。

于是,我从网络、学校图书馆搜集并阅读了一些有关英语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并将搜集到的方法整理、打印。带着我自己整理的学习方法,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英语教研组组长,我需要他的帮助。

我将前因后果告诉我的朋友,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修改了《学习办法》:第一步:课前预习时思考:学习重点、难点是什么?(形成第一遍记忆);第二步:上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每次都在心里回答老师的提问,测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形成第二遍记忆);第三步:做作业之前温习,翻看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问题,整理完善课堂笔记,并标注重、难点问题在教材上的位置(形成第三遍记忆);第四步:做作业,这是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将难题摘抄到小纸条,粘贴到笔记本对应的知识点上(形成第四遍记忆);第五步:整理作业错题,将错题的解题思路摘抄到小纸条,粘贴到笔记本的对应知识点上(形成第五遍记忆);第六步:单元复习(形成第六遍记忆);第七步:考试前复习(形成第七遍记忆)。经过七次反复学习、记忆,人的大脑已经不容易遗忘这些知识了。

我和这个学生一起讨论了这个方法,他决定试试,我则作为这一方法的检测人,负责每天检查他的学习效果。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候,他带上自己的英语教材、英语课堂笔记和英语作业来我的办公室,我会检查他交的这些材料,提出我的看法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英语词汇量薄弱,我要求他周内每天记忆5个英语单词,次日我来听写,周末复习周内记忆的单词,以此循环、类推。如此经过了大概2个月时间,有一天,他拿着他的英语测试卷给我看,并且告诉我,英语老师表扬他成绩小有进步,而且英语学习状态渐入佳境。此外,他将这个方法分享给了他的好朋友,他们两人组成互助学习小组,按照之前的办法相互监督,以后每周由我检查、督促一次即可。

我很高兴,也如释重负。

二、蔑视“负能量”

现在回想起那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还是心有余悸。正值花季的高中生,他们个头长高了,心理也比较成熟,我经常会像和大人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但是,看似“大人”的他们毕竟才只有十六七岁,还只是一些大孩子,虽然他们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代名词,但是有时候他们却敏感多疑、脆弱无助,此时,他们最需要师长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提前来到学校四楼信息技术教室,打开并调试所有设备,下发教学资源,30分钟内,我做好了给高一八班上信息技术课的准备。伴着预备铃声,学生有序地进入教室,2:30分我们准时上课。

像往常一样,我提醒大家:“请同学们将自己打开的无关窗口关闭,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就这样,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始了。进行到5分钟左右的时候,正当我兴致勃勃地问学生什么是“表”中的“字段”“记录”这一问题时,我发现第二组第五位学生戴着耳机,我走到这位女学生身边停下来,轻轻地提醒她:“请你把耳机取下来,关闭音频文件。”

这位女学生看了我一眼,面无表情,随即她迅速、粗暴地用右手扯下耳机,看了看它,然后,用力将耳机朝自己的右前方扔了出去。扔出去的耳机飞向了坐在她斜对面的一个男学生的脸部,那个男同学慌忙躲了一下,耳机“咣当”一声掉到了男同学的电脑桌下面。这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嚇到了那位男同学,也惊扰了班上的其他人,包括我在内。此刻,孩子们的目光都投向我和那个女学生,教室里安静极了。我又惊又气,我赶忙问那个男同学,他有没有事,男同学一脸无辜地向我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仿佛是男同学的平静感染了我,我不停地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

接着,我看向那位女学生,她始终低着头,但是她从脸一直红到了耳根。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看着全班注视着我的目光说:“同学们,我们班是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吗?”学生疑虑地答道:“是的……”我接着说:“既然是团结、友爱的班集体,那我们能一起克服‘负能量,传递‘正能量,化解本次‘危机吗?”有一些学生问道:“怎么化解?”我接着说:“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会转化为一种‘负能量,有的‘负能量当时会使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举动,但是,事后回想起来,其实‘那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会不会现在发生在我们教室里的‘突发事件就是那种不值得的‘负能量呢,如果我们传递了这个‘负能量,那么,‘负能量就会像滚雪球那样,逐渐增长、放大”。教室里开始有了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我接着说:“那大家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努力,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蔑视‘负能量呢?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就击掌一次,表示通过?”

“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学生击掌的声音,和着一片愉快的“嘻、嘻”声。

真是“突发情况”来得突然,走得也迅速,我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随后,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剩下的教学活动。

随着“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学生陆陆续续走出了教室,我看向刚才的那位女学生,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直在收拾着什么,等教室里只剩下我们俩的时候,她有些羞涩地看向我,我走向她并问道:“这会儿好一点了吗?”她使劲儿地点点头:“谢谢老师,我错了!谢谢您宽容、大度的……”

自此,我的QQ通讯录里又多了一个好友!

猜你喜欢

男同学分组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分组搭配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怎么分组
搭讪的技巧
“树木”与“树林”
分组
玩的智慧
送给MM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