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下囊内引流加囊壁完整切除治疗腘窝囊肿33例

2021-07-09韩林李磊吴昊田世坤陈崇阳姚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腓肠肌关节镜囊肿

韩林 李磊 吴昊 田世坤 陈崇阳 姚勇

腘窝囊肿又叫Baker’s 囊肿,临床较为常见,是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的滑囊膨胀而成[1],可引起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成人腘窝囊肿常常合并膝关节病变,如膝关节游离体、老年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疾病,严重者可能因囊肿压迫神经血管,进而引发神经血管疾病。临床上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方式,保守治疗以注射激素及局部穿刺抽吸囊液为主。当保守治疗欠佳时,应选择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多选择完整切除囊壁。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关节镜下囊腔内引流术加完整切除囊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进而使囊肿与关节腔液体双向流通,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黏附闭合,大大降低囊肿复发[2-3]。本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腘窝囊肿患者33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探查,囊肿内引流加囊内壁切除,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本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腘窝囊肿33例患者,平均年龄(46.4±7.5)岁;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膝关节腘窝处局部彩超,膝关节磁共振及膝关节正侧位片,评估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关节有无其他病变,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腘窝囊肿。

1.2入选标准

1)患膝局部可触及包块,肿胀疼痛不适;2)术前行患膝MRI及局部彩超诊断为腘窝囊肿;3)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4)患者愿意行手术治疗。

1.3排除标准

1)严重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并伴有关节畸形;2)有深静脉血栓病史;3)腘窝囊肿术后复发;4)膝关节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

2 方法

2.1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医师操作,麻醉起效,手术消毒铺巾,常规髌前建立前内、前外入路长约8 mm,插入关节镜探查关节内各个腔室,根据探查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处理(滑膜切除、半月板成形、游离体取出等)。极度屈曲膝关节,关节镜从前外侧入路紧贴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隙进入后内侧室。观察后内侧间室,患膝采取“4”字体位,借助关节镜在腰椎穿刺针引导下做后内侧入路长约8 mm,插入关节镜,置入刨刀清理后内侧间室,寻找腓肠肌内侧头及关节囊反折处,此处即为囊肿关节内开口。扩大囊肿开口,在扩大开口时要紧贴腓肠肌内侧头,避免神经及血管损伤,可见淡黄色囊液流出,沿后内侧入路将交换棒放置于囊腔内。在交换棒引导下插入关节镜,再建立后内侧辅助操作入路(离后内侧入路远端约3 cm),扩大开口,将刨刀放置于囊腔内,刨刀从囊肿底部向内口逐渐清理,完整切除囊壁,并将囊壁送病理检查。

2.2术后处理

术后当日局部冰敷患膝关节,防止关节腔积血;予药物行止痛、补液等对症处理,术后第2天即可嘱患者行股四头等长收缩、踝泵锻炼及关节屈伸活动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并加强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2.3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复发病例;记录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 得分、Rauschning 和 Lindgren分级结果,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4]。

2.4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本研究病例均获得了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者,术后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未发现复发病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VAS、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手术前后按 Rauschning 和 Lindgren 腘窝囊肿分级,0 级 29例,Ⅰ级 3例,Ⅱ级1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Lysholm 评分

表2 手术前后的 Rauschning 和 Lindgren 分级结果

4 讨论

腘窝囊肿发病机制:对于腘窝囊肿形成的机制,国内外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阀门机制”[5],囊肿通过一小口与关节腔相通连,但两者之间存在薄弱区,关节液可以通过这个“薄弱区”单向进入囊肿内,但大部分腘窝囊肿没有与关节囊相通,而不能回流至关节腔内;如各种原因导致关节炎性改变,致关节内液体增加,导致关节腔内压力增加,使关节液持续不断地从高压的关节腔流到低压的腘窝囊腔,关节液不可逆增多,因此腘窝囊肿会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囊肿[6]。随着囊肿逐渐增大,进而压迫腘窝处神经血管,并相应并发神经血管方面疾病,加重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一旦腘窝囊肿破裂可导致腘窝内出血,腘窝处压力进一步加大,患膝关节受限及疼痛加剧[7]。

腘窝囊肿的治疗选择:腘窝囊肿多见于老年患者,对于无症状患者无需处理,如症状较重,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情况下,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囊肿,解除腘窝处局部压迫;手术方案很多,需根据患者的要求及疾病分型而决定[8]。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多采取关节后方入路做Z或S形切口,容易导致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残留较长疤痕,不符合现代人心理要求及容易导致关节粘连,同时由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内口不易发现,无法处理囊肿基底部的“单向阀门”,容易造成术后复发,复发率高达42%~63%[9],关节内合并其他病变,难以处理,影响临床疗效。

腘窝囊肿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伴有老年骨关节炎、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撕裂疾病,采用关节镜切除囊肿的同时,能对关节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大大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科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内引流加囊壁完整切除,镜下寻找到囊肿通向关节腔阀门口并直接将其周边滑囊部分去除,扩大通向关节腔内口,变单向瓣膜阀门流通为双向活瓣流通[10]。用刨削及射频去除腘窝囊肿的内壁,有利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黏附闭合,大大降低了囊肿复发概率;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11-12]。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清理探查,囊肿内引流加囊内壁切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操作方便安全,术后随访效果良好,复发率较开放手术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腓肠肌关节镜囊肿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网球腿的超声诊断价值*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