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归旨、启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图景

2021-07-08杨云成

重庆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

杨云成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梳理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历程,确保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其根本意义所在,“精神状态”和“行动内容”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是其基本进路。其中所蕴含的义理,至少有五点历史的启迪:始终保持党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具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艺术和方法,党内存在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党员干部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自我革命;基本逻辑;价值归旨;历史启示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研究”(2019MZD023)。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4-0017-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4.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就能够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1]通过这段论述,党的自我革命至少包括两个维度的内涵:其一,精神状态维度,即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所呈现出的自我革命的心理特征、精神风貌;其二,行动内容维度,即提高“四自能力”的具体对策或路径。据此,可对党的自我革命做以下界定:是政党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秉持价值初心而对自身思想理论、制度体制、行为方式等的调整与完善,具有过程的剧烈性、影响的深远性和性质的进步性。其本质是“主体在主动意义上和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2],“‘革故鼎新、守正出新集中表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核心内涵”[3]。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自我革命又具有特殊性:第一,鉴于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自我革命更具紧迫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4]270第二,党的自我革命与其推进的社会革命密切相关,社会革命实践的任何重大转折均肇始于党的自我革命。第三,党的自我革命与其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紧密相连,对违背上述要素内容的自觉扬弃均属自我革命范畴。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的要求。学术界顺势而为,对党的自我革命问题的研究逐步增多①,多集中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理论阐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等。与之相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维度研究的成果较少。事实上,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已经认识到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客观上也需要对百年的进程及启示予以梳理和总结。基于上述考虑,文章拟从逻辑、归旨、进路等维度尝试摹画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图景。

一、出场语境:党的自我革命是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之统一

诚然,党的自我革命概念肇始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实践,但是究其内容而言,自党成立之日起即已有之,它的出场与展开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清晰的历史逻輯和浓重的实践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一)理论逻辑: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它要求“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5]。这种无情批判,一方面要求根据形势发展敢于批判既有的结论;另一方面,权威、当权者不是批判的禁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源于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革命。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我清算中走向成熟;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有清晰的自我革命的烙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之后的多次再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辩证否定中形成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阐述。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例如19世纪的革命,则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6]列宁领导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将能否敢于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视作政党成熟的标志。他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先天优势,一经成立,即坚持了这种自我革命特质。毛泽东同志将自我革命形象地称为“打扫灰尘”,“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8]。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称作布尔什维克党,不在于没有缺点,而“在于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有决心去改正自己的缺点”[9]。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由挫折走向胜利,勇于自我革命功不可没。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正因如此,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失去了革命精神,逐渐进入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敢斗争、贪图享乐的状态”[10]。可见,自我革命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革命性和批判性[11]。

(二)历史逻辑: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20世纪末期,苏共这样一个有着93年历史和74年执政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失去执政地位,而且解散亡党;21世纪初期,有 40多个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中国共产党却在同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建党初期部分人认为“党的一大”就是各地共产党人的简单聚会,是和民国初年政党一样的普通结社,一些共产党员也有“不就是到上海去参加一个会议”的认识。在领导中国革命中,一些人断言“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12],甚至斯大林也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不过是些“人造奶油”共产党人而已。在领导改革开放中,“中国政治崩溃”“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从未消停:先是1989年西方世界普遍流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然要走向崩溃,以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最为典型;后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以章家敦为代表的所谓“中国问题专家”鼓吹“中国经济崩溃”;然后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信誓旦旦预测“中国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将超过许多人的想象”。这表明,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常常不被外界所看好。但是在不被外界所看好的情况下,却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一直“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13]28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种能力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保障了我们党在危难之际能够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能够毅然奋起,在失误之后能够拨乱反正,在苦难之中能够百折不挠。这是我们党历经坎坷沧桑却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逻辑:自我革命是进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和政党建设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改造客观世界,使之更加合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改造主观世界,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改造客观世界。从在善于破坏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中“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4],到在推进改革这场伟大革命中“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5]39,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61-62,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始终同步推进。这表明党的自我革命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有明确的、原则性的、方向性的目标指导,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党在某一阶段所肩负的社会革命任务而展开,这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一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1]

勇于自我革命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自我革命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但是这种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如何确保党始终保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13]282。这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的必然结论。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是解决党的建设面临问题的需要。政党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客观现实、社会消极体验对党员干部的侵蚀等,常常导致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不纯、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这就要求经常性地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到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10]只有将党的组织、党员存在的一切违背党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的消极因素清除在外,才能保障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

二、价值归旨: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17],并强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17]。

(一)党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不仅重视在革命联盟中的领导权,也强调在本阶级和群众中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也逐步认识到在革命同盟中争得领导权的重要性。党的四大报告强调:“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得到胜利。”[18]1935 年12 月25 日,瓦窑堡会议再次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指明了争取领导权的具体途径,即“共产党员必须在……为这些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使他们相信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1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革命的时候强调党的领导权,执政以后仍强调必须牢牢把握领导权。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20]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党组等,党的领导权不断得到巩固。改革开放之后,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显著变化,若不能顺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权亦有可能旁落。正是看到这种危险,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时代命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6]20,提出必须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要求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充分表明,“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2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国家不可能实现统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21],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从这个角度分析,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自我革命是“革”自己的命,是一种辩证的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这种刀刃向内的革命,绝不是单纯的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推翻自己,走到自断股肱、自毁长城的歪路上去,根本目的是确保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制度保障,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在借鉴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经历新中国70多年的调适和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党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健全了党的组织体系,探索实现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各项制度,例如报告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确立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雏形。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工人、农民、工商业者、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政治、经济、军事等总之一切问题的领导权。在怎么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权问题上,有对苏共的借鉴,也有自己的全新探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调整党内组织架构,设置若干领导小组,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组制度,完善对政府机关的领导;探索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的具体制度,在“一元化”体制下党的领导制度曲折中有发展。第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我们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党对各方面领导的制度、党内学习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在党政分开的改革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拓展。第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健全和完善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严管党治党制度等,在坚持和坚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党的领导制度、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以上四个阶段所形成和发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障了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构成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党的自我革命取得的显著成果。

(三)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要求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形成的宝贵政治经验,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遵循。

做到“两个维护”,是总结党的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在危难之际能够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能够毅然奋起,在失误之后能够拨乱反正,在苦难之中能够百折不挠,成熟的领导集体、中央的高度权威至关重要。“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一切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削弱党的必需的集中,而是为了给它以强大的生气勃勃的基础”[4]233-234。做到“两个维护”,是健全和完善党内领导体制的必然要求。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和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党内领导体制的核心构成要素。缺少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党内必然因民主缺位而走向“家长制”“个人专断”;缺少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内常常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无休止争议,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总结党的百年发展史,一个基本结论是,党内“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22]。做到“两个维护”,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需要以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确保全党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一致。

三、推进路径:“精神状态”维度与“行动内容”维度同步推进

如前所述,党的自我革命,既指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应有的精神转台,也指推进自我革命的具体措施。百年来,党的自我革命,沿着上述两个维度同步推进。

(一)“精神状态”维度:正视自身问题,敢于“刀刃向内”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党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品格,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百年大党,如何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即高度重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犯了四次大的错误,提出每次错误均与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有关,告诫全党要放下包袱,引以鉴戒。1949年3月,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两个务必”,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3]。这就是要求全党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攀比现象、以功臣自居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再次向全党发出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24]。改革开放之后,为应对改革这场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敢于打破一切旧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敢于突破陈规陋矩,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方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与势均在我方;另一方面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25]。在这种情况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失去了革命精神”[13]281。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在于我们依然是革命者,依然具有革命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永葆自我革命的精神状态,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砥砺奋进;执掌全国政权后能够节俭内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承平时期能够艰苦奋斗,从严管党,拒腐防变。如何保持这种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即“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时刻防范糖衣炮弹,永葆政治本色”[17]。

(二)“行动内容”维度: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从严治党的实践中,要把一切努力“集中到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上来”[26];2019年1月他在十九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对“四个自我”的内涵做出了系统概括;同年6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四个自我”再次进行阐析。“四个自我”是自我革命的主要实现方式。

第一,严格党员、干部标准,嚴肃执行党的纪律,实现进出有序,在吐故纳新中不断纯洁党的队伍。百年发展历程,党的自我净化标准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党员条件实现了从“组织入党”到“思想入党”再到“突出政治标准”的递进式演变,为净化党员队伍提供了依据;选拔任用干部严格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既重视“公德”又重视“私德”,精准识别出既有才又有德的干部,确保了干部能上能下。自我净化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完善:坚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导向,准确把握党内净化的边界,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组织处置等手段,防止简单的“惩办主义”。同时,坚决查处贪污腐化分子始终是自我净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反腐败工作没有因革命形势的严峻而放松对腐败问题的警惕,也未因违纪违法对象职务高低而作出让步,在标本兼治中完善了“上无禁区”“下无死角”“内无空白”“外无盲区”的惩治腐败格局。加强纪律建设是自我净化的重要保障,从党纪处分的畸轻畸重到制定纪律处分条例,从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到先后三次修订,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划定了“底线”。

第二,赓续完善制度,健全监督,在防治并举、补短强弱中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百年来,我们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经验与教训,致力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飞跃。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自此党内有了调整党员与群众关系、党员与党员关系、党员与组织关系的总规矩;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这是在党章之外制定的第一部单项党内法规;1928年党中央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巡视条例》;199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开始实施;1997年党的历史上第一部《纪律处分条例》开始试行;2003年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16第一部《党内问责条例》开始实施,等等。历经百年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总体看,搭建起了以党章为核心,以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梁八柱”。其中,截至2019年底,党的领导法规制度近1 000条、党的组织法规制度500条左右、自身建设法规制度1 400余条、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1 500条左右,涉及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各个层级,体现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规、法规必成体系的治国理政理念[27]。

第三,坚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自我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到群众性政党。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她决不能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能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既然是为无产阶级群众奋斗的政党,必须到“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种转变对党的组织形态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第二,从“不与其他党派发生联系”到建立统一战线。自同其他民主党派、进步势力通力合作以来,先后组建了民主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并在其中牢牢抓住领导权,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第三,从“本本主义”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比较重大的自我革新,为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四,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党在推进社会革命中最大的自我革新之一。第五,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初期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则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第六,从“改革问姓资姓社”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后,改革开放再次启程,这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领域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第四,注重学习,锤炼品格,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不断增强执政本领。革命时期,以延安整风运动为代表的全党大学习,统一了全党思想,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的能力大大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依靠学习掌握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快恢复了经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有力的实践证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做大蛋糕、国际追赶西方,是我们党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实现快速发展,缩小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加强学习,“赶快补课”,重点是“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靠全党的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不愿被“开除球籍”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启了激荡中国、震撼世界的改革开放之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国家格局、法规秩序、军事力量、科技格局、全球治理、国家治理、政治思潮、人口结构、中外关系等均发生深刻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以全党大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从革命时期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必须学会不懂的东西”,到改革开放时期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抓好全党大学习、干部大培训”,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全党能力和水平的大提高,就没有党的事业的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8]

四、历史反哺:党的百年自我革命的经验与启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6·24”讲话中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教育、党内监督、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总结了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这里尝试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角度,对百年自我革命经验做一总结,以期从中汲取历史的启示。

(一)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集中体现。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這是我们党始终具有自我革命勇气的根源所在。中国共产党不谋私利的性质,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表现为:将同时期人民的完美和幸福与自身的完美和幸福结合起来,在为同时期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毛泽东同志的“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生平夙愿,邓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朴素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壮志豪情,都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延续和发展;都在诠释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毕生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都集中反映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人格——“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力量,构成了我们党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原动力。

(二)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13]281。革命时期,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遵义会议才让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改革开放时期,敢于直面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能胜利召开。在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上亦是如此。没有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必然导致“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建设存在宽松软”,全面从严治党就不能深入推进。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敢于直面自身存在问题的勇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克服,西方那些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关于“中国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速度超过许多人想象”的预言不攻自破。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党的自我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党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党的领导。在制定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第一部宪法时,针对部分人士提出的取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部分第二条的质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21],建议将四项基本原则“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而后的实践表明,这种“适当的法律形式”就是宪法。

(三)具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艺术和方法

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何时、以何种方式解決,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经验表明任何面面俱到式的、“疾风骤雨”式的、“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思路,往往效果不佳。苏共戈尔巴乔夫改革亦具有自我革命色彩,但所采取的“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措施,导致苏共解散亡党,这是我们在推进自我革命中需认真反思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先通过雷厉风行措施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使之降低至可控状态,赢得战略主动后,出台建章立制的治本之策。先治标,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也充分表明在自我革命中必须要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艺术和方法。理论上应该如此、现实具备条件、广大党员已基本形成共识,是解决问题最佳的时机。同时,解决问题,必须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主要目的。百年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表明,这种刀刃向内的革命绝不是单纯的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推翻自己,走到自断股肱、自毁长城的歪路上去,根本目的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具有健全完善的党的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30]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组织体系,能够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和措施在全党畅通执行。在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内,党的中央组织应当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当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健全和完善党内领导体制的必然要求。党内领导体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一是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二是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历史反复证明,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同时“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5]310。党的地方组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部署。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也不能罔顾地方实际搞层层加码,更不能阳奉阴违。同时,这种执行是既研究上级党组织部署又研究本地区具体实际情况的认真负责的执行。党的基层组织,应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提升组织力。作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判断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否发挥以及强弱大小,最主要的是看在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能否实现对群众的“一呼百应”。

(五)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正常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整个干部队伍中最为关键的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和贯彻落实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行为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而且与党的事业发展或倒退紧密相关。因此领导机关的层级越高、领导干部的职务越高,手中的权力越大越集中,就越需要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3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的各项党内法规都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他们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党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再次以实践证明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率先垂范对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N].人民日报,2019-01-12(001).

[2]  曲青山.曲青山党史论集: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031.

[3]  甄占民,唐爱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的系统构建[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6):5-12.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6.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4.

[7]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2.

[10]  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4-9.

[11]  金民卿,黄薇.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依据[J].理论探索,2020(1):53-59.

[1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9.

[13]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74.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知,2019(11):4-10.

[1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73.

[1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18.

[20]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2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0.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2-963.

[2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25]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001).

[26]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02).

[27]  宋功德.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2018-09-27(007).

[2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0.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30]  习近平.贯彻落实好新时代黨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求是,2020(15):4-9.

[31]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6-11-03(002).

(责任编辑:易晓艳)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自我革命”论
执政活力源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
走出去 首汽租车的“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一种政治勇气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改革促进派究竟应该促什么?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有德者的培养
政府“自我革命”,硬仗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