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解读

2021-07-08石钰冰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划图书馆文本

石钰冰

(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623)

发展规划是图书馆的行动纲领。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规划逐渐成为国内外图书馆应对挑战、把握未来的工具以及图书馆实现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标志[1]。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擘画之年。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满足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当前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的议题。

德国拥有成熟而发达的图书馆体系,其图书馆事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图书馆界学习的对象。德国图书馆界很早就意识到战略规划对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意义,早在1973年便制定了全国性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即《联邦德国图书馆网络化草案》(又称“73图书馆计划”)[2]。鉴于国内图书馆界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对德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进行调研,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学界对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研究,也能够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概况

德国现有9297所图书馆,其服务体系由4个层级的图书馆组成,分别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第1级:乡村或小镇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或流动图书馆之类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满足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基本需求。第2级:市立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中心图书馆,满足读者较广泛的文献信息需求。第3级:通过州立图书馆、大都市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区域性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的协作,满足读者的专业文献信息需求。第4级:国家级图书馆、专业图书馆、设有专藏的大学图书馆以及3所中央专业图书馆,满足读者高度专业化的文献信息需求[3][4]。本次调研从德国图书馆协会会员单位中挑选德国各大州的图书馆协会、州立图书馆、知名大学图书馆(注:部分州的州立图书馆职能由当地的高校图书馆承担)、居住人口超过40万的城市图书馆、居住人口在10万至40万之间的城市图书馆、居住人口在5万至10万之间的城市图书馆6个类别的100多家机构或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机构或图书馆的官网进行搜索后,共收集到9份图书馆发展规划文本,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文本概况

1.1 勃兰登堡州图书馆发展规划

《勃兰登堡州图书馆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包括前言、知识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部分是《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阐述了勃兰登堡州政府的文化策略、公共图书馆概况、变化中的环境因素、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以及战略目标。《规划》将勃兰登堡州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定义为三点:图书馆作为学习的场所、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中心、图书馆作为文化休闲的场所。其中,“图书馆作为学习的场所”是勃兰登堡州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首要目标,《规划》还特别指出了实现该目标的三种路径:进一步将公共图书馆纳入地方教育发展框架,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地方教育发展策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更多的空间及资源,打造富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增加财政预算,购置多媒体馆藏资源[5]。

1.2 拜仁州图书馆发展规划

拜仁州实施的是2016年制定的《拜仁州图书馆发展规划》。规划立足于整个州的图书馆事业,涉及州立图书馆、城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所有类型的图书馆。区别于一般的规划文本,《拜仁州图书馆发展规划》着重强调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图书馆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机构、图书馆作为教育事业的合作伙伴、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和文化融合的场所、图书馆是促进研究和学习的机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机构、图书馆作为经济发展的推手、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蓝图、图书馆的信息和教育使命”九个方面详细地总结了图书馆的发展成就以及图书馆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每个章节末尾都会提出若干发展建议,建议主要集中在明确指出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政策、空间、资金、人力等支持,要求政府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6]。

1.3 图林根州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

图林根州历来注重图书馆发展的体制化建设,2008年颁布了全德首部《图书馆法》。图林根州强调发展规划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意义,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该州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现行的《图林根州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便是对1999年规划的更新与完善。《图林根州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从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规划的起源、图林根州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行动策略、公共图书馆专业服务标准。规划提出了六项行动策略,即“强化公共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深化与教育、文化机构的合作,建立网络化的合作关系;倡导地区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扩大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提升数字化服务;加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公共图书馆专业服务标准”,明确地规定了不同层级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规划、开放时间、计算机数量等项目所应该达到的标准,为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7]。

1.4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图书馆发展议程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一直采用发展规划来指引图书馆的发展,第一个规划是《1990年至2000年发展规划》,2001年颁布了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第三个发展规划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图书馆发展议程2012-2017》。发展议程描述了背景、公共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的发展现状、2012年至2017年行动方案、实现图书馆高效发展所需的保障及2020年图书馆发展愿景。其中,2012年至2017年行动方案包含五个方面的措施:增加数字化服务;保护文化遗产;培育民众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提供助力;打造多元文化学习及融合的场所;倡导颁布《图书馆法》。发展议程还特别强调了要从州政府、地方政府、乡镇三个层面给予图书馆发展所需的保障[8]。

1.5 不莱梅大学图书馆发展规划

不莱梅大学图书馆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同时也承担了州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不莱梅大学图书馆正在实施的是2013年制定的《不莱梅大学图书馆发展规划2020》。发展规划从结构上分为背景、核心任务、行动方案、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意义。规划从“获取-开发-使用”三个维度来阐述不莱梅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并提出了三项行动方案,即“发展电子科研(E-science),实施元数据管理;为科研及学习提供助力;支持推进Open Access”。最后,点明了图书馆规划是当今图书馆应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响应,重申了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9]。

1.6 科隆图书馆战略发展理念

《科隆图书馆战略发展理念》由科隆市议会于2015年发起修订,2017年6月颁布并一直沿用至今。《科隆图书馆战略发展理念》的内容框架分为愿景-使命-价值、服务宗旨、发展策略、行动方案、发展目标及结语。《发展理念》对科隆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作出了清晰而简明的界定,即“以读者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并提出了五大发展策略:教育及终身学习的场所;信息和数字化服务的中心;文化融合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休闲交际中心。围绕每个发展策略,列举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详细地罗列了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服务项目,并标明每个项目期望实现的效果。按照教育、信息及数字化服务、社会融合、休闲娱乐、文化五个类别,《发展理念》分别提出了每个类别的行动方案所对应的发展目标,目标的数量多达44个,内容细致具体,范围广泛,囊括了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10]。

1.7 莱比锡图书馆发展规划

莱比锡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制定紧密围绕该市的发展需求,服务于莱比锡城市的发展计划。该馆当前实施的是第三个发展规划——《莱比锡图书馆发展规划2016-2020》,每年1月份向政府提交一份报告,陈述规划的实施进展。规划明确了莱比锡图书馆的五大战略发展目标:作为纸质书籍及电子资源的提供者;成为教育学习的合作伙伴;构建休闲娱乐的公共交流空间;搭建促进社会融合、公民参与地方及全球事务的平台;打造创意空间。规划还特别指出了,五个战略目标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三个目标聚焦在“what”,即莱比锡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后两个目标则侧重“how”,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创新创意的思维来实现图书馆的发展定位[11]。

1.8 汉堡图书馆2021年发展理念

根据汉堡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理事会关于图书馆需制定中期发展规划的建议,2017年汉堡市政府文化部和汉堡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委托汉堡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理事会于2018年初完成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即《汉堡图书馆2021年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描述了汉堡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定位、未来发展要素、结语与展望。结语与展望章节中,从“读者、馆员、空间、组织发展、馆藏、编目与开发、活动、数字化发展、技术设施、公众参与”十个未来发展要素出发,提出了85项行动方针,每项行动方针均标明完成的年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12]。

1.9 柏林米特区图书馆2020年发展规划

米特区(BezirkMitte von Berlin)是柏林十二个区中最大的区,其图书馆服务在各区中名列前茅。发展规划包含前言、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行动方案、米特区图书馆体系、结语五个板块。规划提出了七大行动方案:为读者在数字化时代获取知识提供保障;加强公共营销,提升公众对图书馆的认同;积极响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助力;加强阅读推广,提升中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每个行动方案包括背景描述、目标及措施[13]。

2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2.1 图书馆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机构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1975年,国际图联对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14]。文化遗产不仅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更是珍稀的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文化遗产的收集者、保护者,也是地方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传播者。德意志文化渊源流传,流光溢彩。德国拥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一直是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题中之义。《拜仁州图书馆发展规划》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在宏观层面上,呼吁制定国家战略,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及设备,进一步妥善保存和修复文化遗产;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民间机构向图书馆交付数字化的文化遗产。在微观层面上,要求图书馆招聘足够的专业人员,以具备处理及展示文化遗产的能力;图书馆需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和文化遗产的保护[6]。《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洲图书馆发展议程》在2012-2017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保护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一项重点工作。州政府应加快在古籍修复、纸张脱酸等方面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同时也要增加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的资金及设备投入”[8]。不莱梅大学图书馆也把“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发展规划中的核心任务,理事会将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建立专门的预算方案,并在特大项目中引入第三方的资金资助,以实现古籍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向科研人员及公众开放使用[9]。

2.2 图书馆是教育事业的推手

原阿根廷总统、公共教育家萨米恩托(S·D·S ar mient)在签署一项有关公共图书馆的法律时说:“我们将图书馆纳入与学校同等重要的轨道是不无道理的。显然,图书馆充实了学校。当教育成为普遍必要时,图书馆也将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将立足于公共教育系统中它所应有的位置”[15]。图书馆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可以起到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作用。把图书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德国一贯支持公共图书馆与学校进行紧密合作,如2012年,拜仁州政府颁布《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协议》,设立“图书馆——学校的伙伴”奖项,对在支持学校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图书馆进行表彰,因此,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支持成为德国图书馆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拜仁州政府在《2016图书馆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继续深化图书馆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紧密的、网络化的合作制度;发挥图书馆的顾问咨询作用,针对不同的学校类型,提供相应的指导及服务;进一步强化图书馆在语言学习及阅读推广的重要角色,为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6]。”莱比锡图书馆把“成为积极的教育伙伴”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主张“与文化部、教育机构、家庭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螺旋式课程的开发提供助力,提供参观图书馆等服务,吸引中小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增加具有教育学背景知识的员工数量[11]”。《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洲图书馆发展议程》也将“促进学校教育”作为“2012-2017年行动方案”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即“加强与幼儿园、小学、大学及成人教育中心的合作,实现空间、人才等资源的共享;联合学校,开发信息素养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8]”。

2.3 图书馆是促进社会融合的社区

图书馆是实现社会融合的基石。英国图书情报委员会在《图书馆——社会融合的根基》报告中曾对图书馆的这一社会职能作出了生动的描述:“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它是一个避难所,它安全,没有任何风险且对所有人笑脸相迎;它给予人关心、帮助和支持,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它是一个文明的场所,在这里人人互相尊重;它是对公众利益的坚实保障;它是一个让人远离抨击、远离竞争和受人非议的场所。”[16]促进社会融合一直是德国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多个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均有涉及相关内容,如莱比锡公共图书馆与移民局进行合作,开展德语学习班及多语种活动,帮助移民融入德国社会;增加图书馆的无障碍设备,为行动不便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便利;开展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活动[11]。拜仁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均主张增加外语馆藏,招聘具有多语种背景的员工,提升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人口多元化的发展趋势[6][8]。针对大量难民进入德国境内生活,柏林米特区图书馆提出增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馆藏,为难民提供多元文化服务[13]。科隆图书馆则加入欧盟项目“一万个故事”,收集难民故事,并在平台上分享,增强难民的归属感;与Rosetta Stone学习工作室共同开发“语言网络学习课程”等[10]。汉堡图书馆则提出要加强与视障人士图书馆的合作,促进视障人士服务效能的提升[12]。

2.4 图书馆是文化休闲的场所

休闲不仅是人类的内在精神需要,也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休闲并不单纯是愉悦身心,而且具有“补偿”和“发展”的功能。休闲可以补偿人们在劳动和工作时间内消耗掉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能量,还可以积蓄能量,为“人”的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图书馆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凭借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向民众提供了大量免费的文化休闲活动。如何打造一个优质的文化休闲空间,成为德国图书馆探讨的重要议题。莱比锡公共图书馆在《莱比锡图书馆2016-2020发展规划》明确地把“建设文化休闲公共空间”定为“五个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即“加强与莱比锡音乐学校、旅游局、文学委员会机构等机构的合作,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市民的精神生活品质;扩大图书馆的公共交流空间,满足市民的交际需求;以莱比锡中心图书馆为蓝本,改建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多功能化[11]。”科隆图书馆也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作为《科隆图书馆战略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服务群体,制定了相应的服务项目,如针对文学爱好者,举办以文学为主题的展览、读书会等,举办创客活动,为创客提供创新创意的空间[10]。

3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主要特征

3.1 善用战略规划工具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相关理论认为:组织必须审视环境,然后调整组织以保证与环境的平衡状态,即组织应该与其所处的环境匹配,这是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组织,考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其制定发展规划的首要工作。德国公共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善于运用各种基于内外环境匹配的战略分析工具,诸如SWOT分析矩阵、PEST宏观分析框架、关键成功因素(CSF)分析方法等,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扫描,为制定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行动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柏林米特区公共图书馆采用SWOT分析方法的框架清晰地列举了该馆的内部发展优劣势、外部发展机遇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分SO(优势-机遇)、ST(优势-挑战)、WO(劣势-机遇)、WT(劣势-挑战)四个板块提出了对应的战略目标,如基于全区图书馆全职工作岗位减少及员工专业技能缺乏的现状,主张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洲选取PEST分析法中的经济环境分析视角(E),着重描述地方财政支持不足引发图书馆经营困难,例如导致分馆的数量从183个下降至172,全职岗位由467个削减至434,购书经费不足而无法添置多媒体设备等。汉堡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理事会运用关键成功因素(CSF)分析方法,识别出十个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读者、员工、体系、组织发展、馆藏、编目与开发、活动、数字化发展、技术设施、公民参与。

3.2 兼备系统性与开放性

德国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发展规划时,普遍强调系统性。规划体系结构完整,系统缜密,战略规划思维清晰,大多以使命愿景的确定为发展规划的起点,以内外环境分析为规划的依据,以目标计划制定为重点,以行动策略为核心,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树状结构,末尾附以各类必要的附录。系统性还体现在德国公共图书馆将制定发展规划视为一项持续性的周期项目,大部分图书馆以3-6年为周期,个别以10年为周期,对其战略内容进行更新迭代,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科隆公共图书馆每3年修订发展规划;莱比锡公共图书馆于2003年制定了第一个发展规划,2012年颁布了第二个规划文本,规划时长为4年,随即在2016年4月发布了下一个五年规划;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图书馆则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制定了三个十年规划文本。另外,德国图书馆界将发展规划作为其信息公开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德国图书馆协会或各大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公开发布,个别图书馆诸如科隆公共图书馆,还同时配备历年的年报,详细地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3.3 文本形式丰富多样

德国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文本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注重运用图表等简明清晰的可视化设计来提升文本的阅读体验,增强图书馆的宣传效果。莱比锡公共图书馆以逻辑模型的方式,梳理五大战略发展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科隆公共图书馆采用柱状模型图简洁地概述了该馆的发展策略,并针对每个发展策略,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举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大部分德国公共图书馆善于在文本中加入大量图书馆建筑及服务的图片,如《勃兰登堡州图书馆发展规划》《拜仁州图书馆发展规划》均中有许多展现该区域图书馆馆藏特色、馆员面貌、交流合作、空间与活动的照片。这些图片颜色鲜艳醒目、内容生动活泼,大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视觉冲击力,鲜活地勾勒了德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貌,促进了图书馆公共形象的提升。

4 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重要供给者,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定位发挥了传承文化遗产、教育、激发创造力、提供信息和促进社会和谐等多样性功能[17]。发展规划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应对未来的管理工具,更是其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动指南。通过对德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分析与解读,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其可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带来以下启示。

4.1 注重顶层逻辑设计,提升规划文本的科学规范性

发展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科学过程,科学性是保证规划质量的关键。科学的发展规划,不仅其文本体系完整清晰,同时也注重运用各种分析工具,这也是图书馆规划战略性的一个重要体现[18]。德国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发展规划方面起步较早,普遍已熟练采用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等科学分析工具,顶层逻辑设计严密,形成“愿景-使命-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实施策略-部门分工”等体系完整的规范性文本。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编制发展规划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规划文本存在目标体系不完整、内容缺失、表述不规范等问题[19],部分图书馆的规划仍采取“以指导思想为中心”的传统规划模式,没有理论指导和科学分析工具的加持,缺乏对未来的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18],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省级图书馆甚至至今都没有制定发展规划。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重点关注规划文本的顶层逻辑设计,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划体系,加强完善规划文本结构和内容要素;积极借鉴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运用科学分析工具,全面扫描内外部发展环境,按照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规律,做好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提升规划的规范性与战略性。

4.2 完善监控评估机制,加强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监控与评估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化过程,也是图书馆从经验性管理过渡到统筹谋划和规范管理的关键阶段[19]。德国公共图书馆重视对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动态化管理,采用年报作为监督和评估发展规划实施成效的工具。柯平教授在《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一书中曾提及,通过文本调查和网站调查,难以找到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评价资料[20]。尽管在《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下,很多公共图书馆开始编制年报,然而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年报仅仅是年度工工作的总结与展望,缺乏对规划的监督和评估优化,这样容易导致规划过程的脱节,难以形成良性的循环,使规划对图书馆发展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未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着力完善规划的监控评估机制,建立年度评估机制,将年报作为检测规划实施效果的文本载体,及时对图书馆战略实施状况进行反馈和评估,考察其科学性、可信度以及可行性;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或是某些项目的开展与否做出合理决策,对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划与图书馆的发展与时俱进。

4.3 增强文本可读性,开辟规划的国际交流渠道

发展规划对公共图书馆而言,具有重要的宣传价值,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貌,是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社会形象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是向利益相关者陈述自身社会价值,凝聚政治资源,增加社会力量和政治环境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支持的有力依据[21]。德国公共图书馆重视发展规划对图书馆在社会营销方面的宣传价值,在规划文本的设计和编排上强调视觉化表达,加入许多图文并茂的元素,使文本清晰易读、生动活泼,拉近规划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个别德国公共图书馆的规划配套文件,如年报拥有德语、英语双语版本,便于开展国际交流,向国际图书馆界发出德国的声音。笔者对国内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和15所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规划文本缺少精美、简洁的宣传册或文本简册,正文内容只是单一的文字论述,缺少插图或表格,文本缺乏视觉吸引力。所有规划文本只有中文版本,缺乏参与国际交流的战略意识。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编制精美的规划宣传文本,丰富发展规划文本的表现形式,通过简报、活页、手册甚至多媒体等多种途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发布,增强规划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大都市公共图书馆还应具备国际视野,考虑发展规划文本的多语种处理,通过规划文本向国际图书馆界输出中国图书馆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时期下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转型的新面貌,提升中国图书馆界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规划图书馆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图书馆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