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助产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探索

2021-07-07翟巾帼胡晓琪张宏玉钟梅张立力

护理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助产助产士实验课

翟巾帼,胡晓琪,张宏玉,钟梅,张立力

(1.南方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2.海南医学院 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3.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5)

2017 年3 月教育部公布了“助产学”作为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我校成为首批国内开设助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4 所院校之一[1];2019 年12 月我校成为广东省助产学专业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助产学课程为助产学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开设较晚,探索如何在运行过程中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进而契合培养目标,适应专业发展是本研究的主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 选取60 名助产专家和282 名助产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 助产专家纳入标准:高级职称;从事助产相关工作≥10 年;本科以上学历。 助产毕业生纳入标准:学制4 年;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毕业生;近5 年内正常毕业;当前在从事助产临床工作。 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知情同意。其中专家组均为女性,年龄为(45.82±5.63)岁,工作年限(25.80±6.37)年;学历:本科56 名,硕士以上4 名;助产毕业生男性4 名,女性278 名,年龄为(24.14±3.66)岁,工作年限(2.59±2.01)年,学历均为本科。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通过检索中英文文献, 查阅国内外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计划培养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助产学OR 助产方向OR 助产专业)AND(本科生OR 学士)AND(课程设置),英文检索词为(“Midwifery”OR“Midwife”)AND(“Undergraduate”OR “Bachelor”)AND (“Education”OR“Curriculum”OR“Course”OR“Pratical Operation”),结合助产本科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进行计分,“十分不重要” 为1分,“不重要”为2 分,“不确定”为3 分,“重要”为4分,“十分重要”为5 分。 定稿后采用Deiphi 法进行专家咨询,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 为0.872。

问卷内容包括3 个部分:(1)一般资料: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等基本资料。(2)课程设置:助产学理论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助产学实践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助产学课程考核方式。(3)核心素养内容评价:根据王德慧[2]等以国际助产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ICM) 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标准为模板所制定的助产士6 大核心胜任力为评价指标,包括孕前保健能力、孕期保健能力、分娩期保健能力、产后保健能力、新生儿保健能力和公共卫生保健能力。

1.2.2 资料收集方法 2019 年8 月—2020 年9 月,调查员经过培训后, 在助产学术会议上通过纸质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同时结合电子问卷发放进行调查,研究者收集答卷后核对问卷, 确认无误后采用Epidata 软件双人输入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本研究共发放3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经Kolmogorov-Smirnov 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 3 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科助产学专业理论课授课内容与方法重要性评价 在本科助产学课程授课内容中, 助产毕业生和助产专家均认为重要性得分排名前3 位的理论课程分别为新生儿护理与复苏、 产前检查与母婴监护和产时护理,详见表1。 助产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3 位理论授课方式依次为课堂学习、 线上授课和小组讨论,而助产专家则倾向于线上授课、小组讨论和课堂学习,见表2。

表1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授课内容重要性评价(±S,分)

表1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授课内容重要性评价(±S,分)

助产毕业生(n=282) 助产专家(n=60)项目顺序顺序新生儿护理与复苏产前检查与母婴监护产时护理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异常妊娠与正常妊娠女性解剖生理基础产后护理产前护理助产循证知识助产学最新前沿国内外导读妇科疾病与治疗性健康知识遗传学知识助产专业与助产士发展史重要性得分4.65±0.726 4.62±0.774 4.55±0.818 4.55±0.809 4.46±0.840 4.42±0.930 4.39±0.829 4.37±0.880 4.21±0.919 4.20±0.889 4.07±0.939 4.02±0.910 4.01±0.916 3.92±1.039 1234567891 0 123461 11 12 13 14重要性得分4.69±0.726 4.63±1.025 4.47±1.049 4.43±1.079 4.27±1.118 4.08±1.240 4.35±1.005 4.27±1.087 4.23±1.140 4.27±1.087 3.63±1.119 3.73±1.103 3.50±1.127 3.87±1.081 057971 3 12 14 11

表2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理论授课方式重要性评价(名,%)

2.2 本科助产学专业实验课授课内容与方法重要性评价 助产毕业生认为助产学实验课内容重要性排名前5 位的为会阴切开缝合技术、 四步触诊和胎心监护、 软产道检查术、 新生儿复苏技术及接产技术。 助产专家则认为助产学实验课内容重要性前5位为新生儿复苏技术、会阴切开缝合技术、四步触诊和胎心监护、软产道检查术及非药物减痛技术,详见表3。 对于助产学实验课授课方式,助产毕业生认为医院见习最为重要,而助产专家认为模型演示(包括单项技能教学和情境模拟教学等)最为重要,见表4。

表3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实验课内容重要性评价(±S,分)

表3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实验课内容重要性评价(±S,分)

助产毕业生(n=282) 助产专家(n=60)项目顺序顺序会阴切开缝合技术四步触诊和胎心监护软产道检查术新生儿复苏技术接产技术缩宫素的应用胎吸、产钳、臀位等助产技术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技术非药物减痛技术(分娩球、拉玛泽、导乐)产道损伤修补术脐带脱垂应急处理技术剖宫产术配合母乳喂养、节育避孕、流产、引产等技术产后康复技术产后会阴擦洗、湿热敷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妇科特殊检查的护理配合(阴道灌洗、宫颈、阴道上药)重要性得分2.38±1.78 2.46±2.38 1.71±2.03 1.52±1.64 1.51±1.89 1.23±1.54 1.13±1.58 0.89±1.42 0.67±1.25 0.52±1.07 0.41±1.00 0.17±0.70 0.15±0.65 0.12±0.54 0.07±0.39 0.04±0.31 0.03±0.28 1234567891 0 234171 11 12 13 14 15 16 17重要性得分1.72±1.94 1.55±2.28 1.22±1.99 2.28±1.70 1.25±1.69 1.03±1.63 1.20±1.89 1.13±1.47 1.22±1.73 1.22±1.44 0.58±1.06 0.10±0.57 0.08±0.38 0.32±0.85 0.05±0.39 0.05±0.39 0.00±0.00 089561 1 13 15 12 14 14 16

表4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实验课授课方式评价(名,%)

2.3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考核形式 在助产学课程考核方式中, 助产毕业生和助产专家均认为重要性排名前3 位的考核方式依次为实操演练、试卷考核和个案护理,见表5。

表5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学课程考核方式重要性评价[频数(百分比)]

2.4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核心素养评价 在助产核心素养评价方面, 助产毕业生和助产专家均认为分娩期保健能力最为重要,其次为产后保健能力。见表6。

表6 本科助产学专业助产核心素养内容重要性评价[频数(%)]

3 讨论

3.1 本科助产学课程理论课授课内容需重视核心知识点强化,采用多种授课方法

3.1.1 理论课程授课内容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助产士核心素养的基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助产专家和助产毕业生们普遍认为新生儿护理与复苏、产前检查与母婴监护和产时护理知识非常重要。 因此在助产学课程建设中, 应重视核心章节的知识强化,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课时配比,以强化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在补充选项中,专家提出,助产学课程还应涵盖部分产科药理学、B 超知识、助产伦理学、产科手术知识等内容,以达到全面综合素养的培养;再者,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作为助产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国家[3-9],其助产学核心课程教材还融入了人文关怀、法律、伦理、社会学和心理学、沟通技巧、健康研究与循证实践等内容[8,9],而目前我国助产学本科教程则较少涉及此方面知识, 应对此加以关注。

3.1.2 理论课程授课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一定成效, 是目前不可或缺的主流教学形式。 然而,随着混合式教学在多学科的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够起到很好的知识巩固作用, 对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能力的促进都有很好的成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助产理论授课形式应多种多样,以课堂学习结合线上教学为主,其它形式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 新西兰助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很注重授课方法的创新[10],应用叙事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案例来传授知识, 例如邀请母亲带着自己的宝宝讲述自己母乳喂养的烦恼和获得的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很有成效。此模式启发本科助产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来带动学生获取知识。

3.2 本科助产学课程实验课授课内容应根据临床和教学的需求进行调整,规范化情景模拟教学

3.2.1 实验课授课内容 本研究发现, 助产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五位的实验课程为会阴切开缝合技术、四步触诊和胎心监护、软产道检查术、新生儿复苏技术及接产技术; 而助产专家则认为前5 位实验课程为新生儿复苏技术、会阴切开缝合技术、四步触诊和胎心监护、软产道检查术及非药物减痛技术,接产技术排名其后。 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为随着非药物减痛技术的普及,倡导以自然的方法分娩,减少非药物干预理念的倡导, 助产专家们更多的意识到助产人员在非药物减痛技术中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助产专家认为尽管接产技术很重要,但只有熟练的掌握基本功后才能够进一步实施接产技术。 再者,在重视助产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其在课堂上的责任心、灵活思维、解决问题、执行程序、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做好临床决策等能力[11-14],以利于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加强团队合作。

3.2.2 实验课授课方法 助产实验课的授课方法应具有多样化,如医院见习、模型演示(情景模拟等)、线上课程演示等, 其中助产毕业生认为医院见习应为最重要的形式;然而,随着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引入实验课,采用高仿真的情境演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操的机会, 降低学生在临床实操中失误的发生率, 因此成为助产专家认为最重要的实验课授课方法;除此之外,虚拟教学和VR 模拟的应用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课堂。 但是目前,多数院校助产学课程实验课的授课方式与护理本科专业较少差别,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原因可能与目前助产专业仍从属于护理学一级科学有关; 助产士门诊作为助产士新的执业范围,对分娩结局指标控制,如会阴侧切率等[15-19]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见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助产士门诊体验连续性护理, 群组化母婴保健、母乳喂养等多个前沿领域[20-21];当前我校所探索的分段式见习模式, 也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很好作用;最后,随着临床助产新技术的发展, 授课教师应充分将新的指南技术融入到授课和考核中,做到与时俱进。

3.3 本科助产学课程考核应重视助产本科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多数研究对象认为助产学考核形式以实操演练、试卷考核和个案护理最重要。除此之外,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也应被关注。在资源允许下,借鉴英国本科助产考核[3,19],除笔试外进行报告、辩论、论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线评估、研究计划书等考核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助产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 再者,本研究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助产理论学时占总学时的30%~50%,相应的实践学时比例为50%~70%之间适宜。 国际助产联盟[18](ICM)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3,22-24]规定,按照助产士标准开设理论课程不少于40%,实践课程不少于50%,本研究调查结果大致符合ICM 和国际要求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

3.4 加强以分娩期保健能力为基础的助产本科生素养培养,打造全面核心能力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11]指出助产士的整体护理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助产士不仅需要掌握产时分娩技术,还要掌握孕前指导、孕期咨询、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本研究基于六项核心素养的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调查, 发现助产毕业生和助产专家均认为分娩期保健能力最为重要,而孕前保健、 公共卫生保健的能力(例如遗传学知识、性健康等孕前预防保健知识)培养则未得到充分重视。此现象可能与我国助产士的工作范畴、职业定位以及人力资源配比有关。

猜你喜欢

助产助产士实验课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母猪助产因素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美国孕妇选择在家分娩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