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共享模式的市场与非市场逻辑

2021-07-06王明月

新媒体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共享经济

王明月

摘 要 共享是媒介的基本属性,参照Stokes的共享经济研究框架,整合共享经济背景下媒体共享模式在协同生产、学习、消费与金融方面的表现,并在市场与非市场两种逻辑下思考该模式对于媒体经营模式与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共享经济;媒体共享;记者联盟;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4-0049-04

共享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行为,此前共享范围仅限于分享者所处的周遭地理环境。但随着互联网、P2P、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成熟,社交媒体等共享平台出现,共享的范围逐步扩大,陌生人共享已成普遍现象,共享经济随之普及。当共享经济与新闻传播领域结合,开放平等的底层逻辑将重塑媒介信息传播网络的关系链条,媒体中的共享行为愈发普遍,表现出特定的媒体共享模式。

1 文献回顾

1.1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被定义为“通过基于社区的在线服务进行协调,以P2P形式获得、给予或共享对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的活动”[1]。共享经济中流通的资源被称为“共享商品”,即为所有者提供过剩生產能力的商品。当资源被闲置,通过共享经济可将其租借给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利用商品价值。

早期的共享商品以有形资产或服务提供为主要形式,但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新闻、知识等信息资源成为了更为普遍的共享形式,媒体共享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

1.2 媒体共享与媒体共享经济

互联网共享经济催生了诸多传媒共享经济新模式。喻国明与樊拥军研究认为,共享经济可作为传媒创新经济形态进行实践,必然促进传媒经济理论创新。媒体则能推进共享经济战略聚合人气资源、推广合作共赢主导战略[2]。传媒共享经济实践包括集成规模网络平台建构、联结匹配社会资源、拓展互为服务价值等[3]。

技术赋能使得普通网民受众也拥有了进行写作、分享的权力,媒体行业以共享经济为契机,革新媒介运作模式,传媒组织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在现有文献中,学者提出的传媒共享经济模式主要有传统媒体转型、自媒体、UGC、回应式新闻、解读式新闻、确证式新闻等形式,改变了媒介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职业模式与消费模式[4]。

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聚焦媒体共享经济的表现模式,思考共享经济之于媒体行业的变化。

2 媒体共享模式

共享本身即为媒介的基本属性,传播信息、消除不确定性是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本文拟参照Stokes等人对共享经济的研究框架[5],分别探讨媒体共享模式在生产、学习、消费与金融方面的表现。

2.1 协同生产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信息,通过媒体报道资源共享和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信息在新闻生产过程之中流转,媒体共享生产模式得以运转。

2.1.1 记者联盟与中央厨房:媒体报道资源共享

媒体内的资源共享首先在于报道资源与记者资源的共享。在融媒体技术发展之下,可搭建多方参与的共享媒体平台,分享消息渠道与来源,集中信息采集与呈现,从而提高专业化新闻生产的效率。其表现形式包括记者联盟、中央厨房等。

不同媒体机构之间,部分记者依托于社交媒体自发组建记者联盟。根据彭华新的研究,记者联盟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合作,来自不同机构的记者交流业务、共享信息,包括分享选题、采访对象和采访资料等[6]。各领域的专业化记者聚集在共同体之中,集中专业资源,在面对医疗、科技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时,能够在记者之中形成互助沟通的良好氛围,共同调配报道资源,从而高效、迅速地追踪新闻事件发展,探寻事实与真相。

2.1.2 众包新闻:读者参与新闻生产

“众包”由杰夫·豪提出,即“由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内容,消费者兼为内容创造者”[7]。在媒体领域,众包也在成为一种日益常见的知识搜索方法,新闻机构借助大众及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报道,催生了众包新闻这种开放的新闻实践。读者承担起原来属于新闻记者的责任,共同搜集信息、创作新闻故事。众包新闻集民众之所长,充分调用群体智慧,从而有利于新闻调查与呈现,同时也模糊了专业记者与公民记者之间的界限。众包新闻有两种操作模式,即用户为媒体提供内容或消息来源。

1)用户直接为媒体提供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一种。例如凤凰网《在人间》栏目的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报道,聚焦个体故事,收集读者投稿,呈现来自疫情中心的一手资料。

2)用户为媒体提供消息渠道或消息来源,利用民众分散各处的优势,依托其消息触角收集新闻线索,从而为记者提供选题来源与报道素材。美国公共媒体公司(APM)旗下的“公众见解网络”(Public Insight Network)①就是典型的公民资源网络,公民分享的新闻来源、一手知识被录入数据库,提供丰富的报道资源。

2.2 协同消费与金融

协同消费指通过租用、借贷、交易、交换、转售等获得货物或服务[5],扩展至媒体领域则表现为众筹新闻。

众筹新闻是为新闻提供资金的一种新模式,记者依靠读者的小额付款为其报道提供资金,从而获得公众支持。众筹成为一种利用新闻集体智慧的方式,媒体决策权由记者编辑传递至普通民众手中,通过付费支持体现来自受众的新闻价值判断,实现协同消费新闻产品。而且在众筹过程中,用户通过了解待选新闻事件并为其付费,增加了新闻关注度,主动跟进报道进展,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以众筹新闻平台The Correspondent②为例,该平台于2019年9月启动,提供协作的无广告新闻,旨在改变新闻内容、发布方式和资金来源,众筹所得启动资金达260万美元。The Correspondent为无广告媒体,由付费会员资助,避免广告分散读者注意力。平台向会员负责,每年发布年度财务报告,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提高平台运作透明度,建设基于读者信任的新闻机构,从而保持新闻独立性。

2.3 协同学习

在协同学习模式下,人们共享资源和知识,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开放课程、技能分享、众包知识等[5]。近年来,媒体领域出现了知识付费、问答社区等知识共享方式,用戶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获取知识,为知识传播领域发展提供便利。

社交媒体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新渠道,催生了知识共享社区。学习者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摆脱传统学习模式的僵化与封闭。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模式具有协作性和多边性,不依赖于传统权威。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供他人免费获取,同时也获取他人提供的知识。例如语言学习社交平台Busuu鼓励协作学习,用户既是学习外语的学生,也是本族语言的导师,通过互助提高语言知识水平。

知识付费是知识共享进一步发展的表现,通过支付费用以获得特定领域知识。在信息海洋中,如何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已成为免费时代的一大难题,提供独特、有用、稀缺知识的产品应运而生。微博问答、分答等付费问答及得到、知乎Live等付费订阅的知识共享应用蓬勃兴起。

3 媒体共享模式的市场与非市场逻辑的张力

共享经济是“基于共享、出借、赠与和交换等非市场逻辑以及租赁和出售等市场逻辑的ICT商品和服务交换平台”[8]。媒体共享经济的概念同样充满了发扬群体智慧的理想主义非市场逻辑、营利性公司驱动的平台资本主义之间的张力。因此本文将从市场与非市场两个并列层面思考媒体共享模式对于媒体经营模式与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 市场逻辑下的影响

媒体共享模式目前已日益普及,用户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中生产内容,获取知识,这势必会影响传媒行业的盈利模式与雇佣方式。

3.1.1 盈利模式多元化,众筹模式浮现

目前媒体格局中,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知乎等众多媒体平台已成为共享内容的聚集地,它们可以提供免费或收费的共享媒体材料,同时也成为了盈利的商业内容平台。它们可从互联网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中受益,通过自己的共享媒体产品,为媒体平台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共享内容的制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信息。

与此同时,众筹新闻为媒体提供了全新的盈利模式,其全部内容收入来自网友的订阅费用,能为原本不受重视的报道类型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本地新闻等。此类报道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新闻价值判断要素,受众有限,因而在传统报道模式中容易被记者忽视,但通过读者的小额付款、打赏等形式,部分读者的信息需求得以显现,吸引了报道力量投向更为细分的小众报道方向。

3.1.2 雇佣方式变化,零工经济兴起

共享经济模式将改变新闻媒体的组织结构,记者变得不再如往常重要。新型劳动方式中,众包、众筹等模式将消费者直接与提供特定服务的其他用户点对点相连,依靠用户的内容制作、付费、关注来吸引广告,实现平台运转,串联其核心业务,这种零工经济悄然兴起。零工经济,即将服务提供商与按需服务的消费者相匹配的市场集合[9]。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不少以往专业记者的工作由网民构成的分散化的数字零工所承接。

对零工共享模式的参与者而言,共享意味着收入渠道拓宽,利用闲散时间与资源,获取打赏报酬,或者满足自身对共享精神的追求。但这种劳动背后存在着风险。

其一,平台允许网友自由生产内容,但很少会签订劳动关系。许多参与者没有意识到其分享行为是平台牟利的手段,无偿劳动本应得到机构的报酬,也就无从为自己的劳动争取合法收入与权益。

其二,零工式劳动具有临时化、不稳定和缺乏劳动保障等特点。

其三,多数分享免费,只有较为稀缺的知识技能才能获得经济支持,因此参与者的收入较低且波动大,难以维持稳定而持续的盈利。

3.2 非市场逻辑下的影响

媒体共享经济的参与动机融合了经济及非经济因素。共享精神、愉悦感等非市场因素成为支撑媒体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非市场逻辑,探讨共享模式发展对于社会、劳工等非市场领域的变革。

3.2.1 共享技术赋能,媒体权力让渡

新技术带来互联网使用权的相对平等,自由平等之风在互联网愈吹愈旺。共享媒体出现后,信息有了更为平等的分发方式,只要能接入互联网,任何人都能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基于此,媒体更多采用共享模式,将媒体的发声权力以众包与众筹的方式分散到普通公民手中。公民得以部分承担原本专属于记者的报道权力,参与媒体制作,分享和传播知识,促进社会公平。

媒体共享模式推动了公民共享新闻学发展。共享经济的逻辑还包括集体目标与公共利益,媒体共享模式的运转离不开群体智慧。参与者贡献特定领域的知识经验与消息渠道,突破记者的“盲点”,在集体努力下将新闻面貌完整呈现,从而将权力让渡给公民,以确保新闻专注于公共利益,关注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新闻的透明性与公共性。

3.2.2 助力媒体转型,关注个人叙事

共享经济能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助力。业已成熟的媒体行业需要注入崭新的报道力量。媒体转变内容采集与分发模式,进一步畅通与公民的联系渠道。媒体通过设立线索征集平台、投稿小程序等,引导民众自发为媒体提供内容素材。公众从自身角度出发,能为媒体提供新的报道角度,报道口吻更加亲民,更注重群众实际关切的问题,改变刻板的官方媒体印象。

媒体更加重视个体叙事与个人视角,叙事方式更加灵活。当前新闻实践中,媒体多采用宏观叙事,对作为个体的普通公民的故事少有挖掘。而共享媒体模式能为改变这种报道现状做出努力。例如“故事FM”立足个体叙事视角,为武汉本地民众提供讲述抗疫故事的平台,推出系列音频报道,例如《一通武汉方舱来的电话:我要去火神山救我外婆》等,传递来自一线各行各业的声音。

4 结语

本文分别从协同生产、协同消费与金融、协同学习三个方面整合了当前的媒体共享模式。协同生产方面,记者建立联盟,共享报道资源,读者通过众包新闻参与生产;协同消费与金融方面,引入小额付款技术,读者通过众筹为新闻产品筹措资金,保证新闻独立性;协同学习层面,创新问答社区、知识付费等知识共享模式,让用户平等分享与获取知识。

本文最后思考了媒体共享模式的市场与非市场逻辑。在市场层面,媒体共享模式改变了傳统的媒体盈利模式,也变革了雇佣方式与组织结构,零工经济开始发展。在非市场层面,共享技术为大众赋能,媒体权力让渡到公民手中,促进媒体转型,内容采集与分发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个体视角,叙事方式多样化。

注释

①https://www.mprnews.org/pin。

②https://thecorrespondent.com/。

参考文献

[1]HAMARI J,SJ?KLINT M,UKKONEN A.The sharing economy: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7):2047-2059.

[2]喻国明,樊拥军.“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共享经济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5:4-8.

[3]樊拥军,喻国明.“互联网+”战略下的传统媒体共享经济实践评析[J].编辑之友,2017:5-9.

[4]刘庆振.共享经济时代媒介产业转型的模式创新[J].教育传媒研究,2017:7-10.

[5]STOKES K,CLARENCE E,ANDERSON L,et al.Making sense of the UK collaborative economy[R].London:NESTA,2014.

[6]彭华新.社交媒体中的自发式“记者联盟”:身份、环境、伦理[J].国际新闻界,2017(39):149-168.

[7]杰夫?豪.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IV.

[8]LAURELL C,SANDSTR?M C.The sharing economy in social media:Analyzing tensions between market and non-market logic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7(125):58-65.

[9]DONOVAN S A, et al.What does the gig economy mean for workers?[R].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6.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共享经济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